![](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989fc17e16f9b10978e48fbc65aa54.jpg)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70490bdb2bf0a7af1dcda795963285e.png)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北宋词人贺铸评传(45)
(三)贺铸词的题材与思想意义
1,爱国词
三,此词未必是贺铸晚年之作
“抗金”和“抗辽”二说立论的根据,在于说者首先认定贺铸《六州歌头》词作于晚年,然后再到那个时期的历史资料里去挖掘词中的本事。其所以认定此词是贺铸晚年的作品,关键即在于对“思悲翁”三字的理解。《中国历代诗歌选》的注者说出了这一点。
笔者认为,从字面上看,“思悲翁”首先应作军乐曲名理解,但它和“渔阳弄”一样,也可以作为双关语处置,与下文连贯成“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意思是说:想我这悲愤的老人啊,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不过,由于贺铸自称“悲翁”,即断定他写此词时年已过七十,却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古人平均寿命较低,故往往有中年称老之例。兹举宋时三位名人、三篇名作为证:
欧阳修,真宗景德四年(1007)生,仁宗庆历六年(1046)在滁州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时年才四十岁。
苏轼,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生,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曰:老夫聊发少年狂。时年三十九岁。
辛弃疾,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生,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作《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曰: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时年三十九岁。
又,《中国历代诗歌选》注者说:“思悲翁”,这里取意于“翁”,“思悲”,老人为边事悲伤。时作者年已过七十。
这个解说也是错误的。“思悲翁”,当读作“思——悲翁”,不可读作“思悲——翁”。因为“悲翁”是个固定词汇,不能随意分拆。
汉·佚名《思悲翁》诗曰: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但思。
晋·陆机《鼓吹赋》曰:鼓砰砰以轻投,箫嘈嘈而微吟。咏悲翁之流思,怨高台之难临。
南朝宋·沈炯《长安少年行》诗曰:杖策寻遗老。歌啸咏悲翁。
南朝梁·任昉《王贵嫔哀策文》曰:促虞泉于薤露,抚悲翁于短箫。
北周·庾信《竹杖赋》曰:拉虎捭熊,余犹稚童;观形察貌,子实悲翁。
唐·张说《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诗曰:东山怀卧理,南省怅悲翁。
王维《奉寄韦太守陟》诗曰: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顾况《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诗曰:大府肃无事,欢然接悲翁。
又《八月五日歌》诗曰:玉座凄凉游帝京,悲翁回首望承明。
又《听刘安唱歌》诗曰:子夜新声何处传,悲翁更忆太平年。
耿湋《上巳日》诗曰:共来修禊事,内顾一悲翁。
卢纶《与张擢对酌》诗曰:曾看乐官录,向是悲翁曲。
权德舆《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诗曰:未离奔走途,但恐成悲翁。
又《发硖石路上却寄内》诗曰:细君几日路经此,应见悲翁相望心。
刘禹锡《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诗曰:当年富贵亦惆怅,何况悲翁发似霜。
孟郊《南浦篇》诗曰:鸟鸣喈喈烟濛濛,自从远送对悲翁。
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辄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诗曰:容华虽少健,思绪即悲翁。
宋·梅尧臣《师厚明日归南阳夜坐有怀》诗曰:窗鸣不得寐,拥被一悲翁。
韩琦《次韵答崔公孺国博西亭感怀》诗曰:常喜交亲燕此中,忽移欢绪作悲翁。
王安石《送逊师归舒州》诗曰: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
赵鼎臣《元祐中先人将漕淮南与长乐林旦次中为僚其子硕儒肤与余游相好也后三十五年复相见于京师道旧涕泪已而复遣其爱子薿见过仍辱赠诗叙畴昔之好次其韵答之》诗曰:云断太行双拱木,鹤归华表两悲翁。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