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但国内汽车行业此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教消费者做事,根本听不进去意见,所以每年315晚会有车企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外国各大车企2024年第三季度的利润,“跌”这个字再合适不错了。从日产到BBA,利润几乎全线大跌,甚至不
以前买车时,保值率是个很重要的指标,但现在买车基本没人拿这个说事,毕竟就连堪称保值神器的日系车都崩盘了,还谈啥保值率呢?
传统上越临近年关,新能源的销量就越低,但没想11月创纪录地有三家交付量超过了4万辆,并且还有多家刷新了本品牌的月交付量纪
前段时间蔚来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虽然6.18万辆的交付量创新高(含乐道),但净亏损仍然高达44.13亿元。有记性比较好的
过去的一年里,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海鸥是卖得最好的两款车型,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紧随其后的却是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
在国产新能源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海外品牌似乎已无心应对,除了简单粗暴的降价外,甚至以往一些难得一见的车型比如宝马的X1 M
在过去因为国外厂商技术领先于中国厂商,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些基于国外厂商老旧平台开发而来的换壳车。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仔细想想,似乎新能源才是最适合皮卡的动力形式。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担心电池用不到十几年,而皮卡本来就是10-15年报废,这不
虽然秦PLUS、宋PLUS新能源等在网上的热度很高,但比亚迪最卖座的车型却是定位于入门纯电车的海鸥,当然它大哥海豚的销量
过去我们总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似乎所有销量问题只要用“降价”这一招就能解决。然而,下面这些车型
2017年既是中国乘用车零售量的巅峰,也是合资车企最后的辉煌,各系合资车企在这个时间点前后达到了销量巅峰。然而仅仅过去了
这几年膨胀的不仅仅是物价,还有紧凑级车型的轴距。过去不到2.7米的轴距就能叫自己紧凑级,而现在一些自主车型的轴距都快接近
曾经的合资车就是技术与性能的代名词,是不少国产车企追赶学习的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进程,但如今优势
掀背之于轿车不仅有优美的车身造型,还能提升后备箱空间,而纯电轿车因为电池会挤占竖向空间,因此也特别钟爱于这种车身形式。下
还记得新能源车刚兴起的那几年,大家谈论得最多的便是续航焦虑等问题,但现在似乎已经算不上痛点, 一来如今充电桩和家充桩的普
在新能源车的攻势下,10万级的燃油车市场已经很久没有重磅产品了,即便是全新哈弗H6、长安CS75 PLUS这些所谓的换代
今年不少合资车都放下身段,喊出了一口价的优惠政策,比如此前的大众途岳新锐、全新凯迪拉克XT5、别克昂科威PLUS等等,其
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甚至连10-15万级别的车都开始卷智驾,卷智能化,而最近又有一波该价位的新车加入,它
无论从销量还是热度来看,燃油车走向没落都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合资车企的基本盘仍然在燃油车市场,所以它们并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