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公知吹捧"流浪汉中产化"时,他们不会告诉你:美国流浪汉平均寿命仅50岁,超60%活不过6年。那些在TikTok晒"精致流浪生活"的博主,往往在视频爆火后突然消失——不是被收容所"清零",就是冻毙在某个雪夜
这个在朝鲜坐惯了牛车的姑娘,正经历人生第一次高铁体验。当时速表指针划过130公里时,她偷偷掐了下自己的大腿——此刻列车行进的速度,相当于平壤到开城牛车三天的路程。
"大伙儿快看!朝鲜人的盒饭里藏着宝贝!"火车刚过鸭绿江,同行老张突然举着一次性餐盒喊起来。我们这趟沈阳出发的朝鲜四日游团
2024年12月14日清晨,旧金山田德隆区的积雪堆里露出一截发紫的脚趾。巡逻警察用警棍戳了戳蜷缩在帐篷里的身影,雪堆突然
"欢迎来到平壤!"推开古北黄金城道的玻璃门瞬间,我恍惚间以为穿越到了三八线另一端。十二位身着彩虹色朝鲜服的姑娘齐刷刷鞠躬
在开往妙香山的颠簸大巴上,33岁的男导游李正浩第四次整理胸前的金日成徽章。这个动作总在他谈及家事时出现——"我妻子是平壤
在纽约曼哈顿的霓虹灯下,一名退伍老兵蜷缩在纸箱中,他的左腿因战场截肢,右臂静脉上还留着注射毒品的针孔。这是美国60万流浪
1985年夏,上海外滩的清晨还带着露水。二十岁的纺织女工王秀兰骑着永久牌自行车,车筐里装着铝制饭盒。后座上是刚在菜场抢到
2017年春,平壤国际旅行社的橱窗里悄然贴出一张告示:"组织赴华商贸考察团"。28岁的李慧琳攥着被汗水浸湿的申请表,在父
旧金山街头的"自由"早餐2024年深冬,菲力普裹着捡来的星巴克毛毯,在硅谷山景城的垃圾桶旁醒来。这位美俄混血的流浪汉,正
每人每天要挣够12个工分才能换口粮。村民金大婶掀起裤腿,露出被蚂蟥咬得斑驳的小腿。她身后,三十亩稻田里两百多人正弯腰抢收,远处山坡上"粮食就是子弹"的标语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里的水稻亩产仅500斤,不到中国的一半,但上交国家的比例却高达六成
她皮肤白得透光,笑起来右颊有个小梨涡,用带着朝鲜口音的中文说:叫我小崔就好。平壤到南浦的四个小时车程里,这个姑娘颠覆了我对朝鲜导游的刻板印象——她会偷偷把手机壳换成卡通图案,在游客拍集体照时比出剪刀手,甚至能准确说出《还珠格格》里的经典台词。
从新义州到平壤的铁路沿线,每隔几公里就能看见持枪士兵把守的检查站。"没有通行证,农民连隔壁村都去不了。"导游的话让我想起父亲锁在抽屉里的那叠介绍信。1985年他第一次去省城,村委会开的介绍信上盖了七个红章。
从丹东开往平壤的国际列车驶过鸭绿江时,我特意把脸贴在车窗上。对岸新义州的稻田里,十几个穿着灰布衣裳的农民正弯腰插秧,他们
2017年深秋的平壤街头,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凯旋门广场。我跟着旅行团的大巴刚拐过光复大街,就听见清脆的嗓音从前排传来:"各
站在平壤仓田大街的清晨薄雾中,你会误以为闯入了八十年代的老电影片场。穿藏蓝工装的女工踩着解放鞋快步走过,裤脚还沾着国营菜
天还没亮,朝鲜价川郡的土路上已响起胶鞋摩擦泥地的沙沙声。生产队长老崔敲响铁钟,村民们像齿轮般精准汇入田间——男人扛着锈迹
当K27次列车从丹东驶过鸭绿江大桥,手机信号戛然而止的瞬间,仿佛开启了时光倒流装置。200公里路程要摇晃6小时的绿皮火车
"您的包厢有江景吗?"午夜十二点半,最后一位客人离开时,李英姬总会用这句话提醒同事收工。这是她们之间的暗语——当鸭绿江对
这个白天严厉的导游,此刻披着褪色的毛毯,眼里布满血丝:你们知道去年有游客偷拍炼油厂,害得我们整个旅行社停业整顿三个月吗?她颤抖的手捏着我们的相机存储卡,最终却只是删除了违规照片。
签名:年轻时曾在朝鲜生活过5年,有多位朝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