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乾元
  • 孟琢:自性而诚:“诚明”中的礼乐精神

    明确了《中庸》贯通“性命—礼乐”的整体框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探讨,那就是“诚”与礼乐之道的内在关联。自李翱《复性书》

    2025-04-19 02:23
  • 唐君毅:死生之说与幽明之际

    (一)引言最近为丁文渊月波先生之逝世,曾二次到香港之殡仪馆,重使我想到三十多年来,一直关心的人之生死问题,与一些十多年前

    2025-04-18 22:57
  • 任继愈:禅宗思想的中国化

    佛教在西汉之际经西域传入内地,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环境,逐渐与中国传统封建宗法文化融合,从而得到发展。南北朝以后的佛教文化已

    2025-04-18 22:57
  • 孟琢:天下古今:《中庸》与礼乐文明的普遍性

    通过对“穆”“中”“静”的考证,可以立足天道的生生之和与人性内在的有序性,建立起《中庸》天道观与人性论的义理统一,它们对

    2025-04-18 02:29
  • 吴增定:世界问题与胡塞尔现象学的缘起

    “现象学”(Phänomenologie),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现象”(Phänomenon)的学问。但与哲学史上种种冠

    2025-04-15 09:24
  • 楼宇烈:科学、佛教与人文精神

    我们的科学究竟为了什么?科学是要为人类来服务的,不是为知识而知识,不是为了认识它而去认识它,也许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

    2025-04-14 04:07
  • 李中华:国学的“经、史、子、集”到底是什么?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总和总体或总称,故就其所包含的内容来说,就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及由这个知识体系为载体的文化价值系统的

    2025-04-12 11:46
  • 赵林:自由:关键在于信仰

    谢文郁教授的论文《自由:自主性还是接受性?》对自由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辨析了以主体概念为基础的自主性自由概念所面临的

    2025-04-11 22:58
  • 孟琢:内在的有序性:《中庸》人性论新探

    讨论《中庸》的人性论,先要明确三方面前提:其一,性与生同源,《中庸》对人性的认识是一种普遍的生命趋势,而不是完整的道德实

    2025-04-08 21:18
  • 陈来:西周的天命信仰

    殷商的君主已有君权神授的观念,如纣王笃信天命,声称“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即他认为上天赐给殷商的大命永

    2025-04-07 02:43
  • 杨立华:魏晋时期的虚无主义和价值重塑

    不论是魏晋玄学还是宋明理学,实际上都是在面对时代价值危机的时候,哲学家所做出的努力。与自然科学认知世界和人生的方式不同,

    2025-04-05 22:58
  • 杨儒宾:庄子的“物”与“庸”

    根据山田庆儿的解说,老子是三极构造的类型。但如依照《天下》篇的叙述,庄子更有资格作为典范,他可视为比老子更高阶段的发展。

    2025-04-04 03:13
  • 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

    中国现代学术,自清末民初产生新旧、中西之争,至今已彻底转换为被西方现代学术观念重构的对象。单就其中的文学艺术而言,中国传

    2025-04-03 02:26
  • 孟琢:生生之和:《中庸》天道观新探

    《中庸》开篇彰显“天命之谓性”之理,对天道的阐释是《中庸》哲学体系的基础。与周代天赋君命的天命观不同,《中庸》之“天”为

    2025-04-01 22:56
  • 孙正聿:哲学的追求

    作为一个学科或专业的“哲学”,与其他的学科或专业是“大不相同”的。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哲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都是使人成为“

    2025-04-01 22:56
  • 陈来:殷商的祭祀宗教

    巫术是人类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从古史数据和人类学理论来看,三代以上,三皇五帝时代的巫觋已比较接近于沟通天地人神的萨满。而夏

    2025-03-31 22:56
  • 包利民:哲学是一种冲击边界的思考

    一哲学是一种冲击边界的思考。希腊人说哲学是理论观照,是对智慧的热爱。一般来说这样的界定当然不错,但是随着其他的理论性纯粹

    2025-03-31 22:56
  • 赵敦华:我的哲学漂泊经历

    我是学哲学的,只能写一点哲学方面的东西。在人们眼里,我属于西方哲学专业,如果写西方哲学方面的书,可能有一些阅读的价值。但

    2025-03-30 22:58
  • 许倬云:儒家思想如何分野和演变?

    西周价值观念崩塌与儒家思想的建立这一章的前半段,从中国的思想体系开始讨论。当然,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体系的主轴,必须由此角

    2025-03-30 22:58
  • 干春松:为何是国学而不是儒学?

    现代性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往往伴随殖民运动,这种国际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的重建对于弱势国家而言,则意味着主权的丧失和文化价值体

    2025-03-28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