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公子”在我的“以正治国不能取天下”文章下,写下长长的半文不白的留言,批评道:正乃正气、正向、正能,“以正治国”,实
人们通常把“大成若缺”、“大盈若虚”理解为越是完美的东西就越有瑕疵,拥有的越多就越是空虚(王蒙),这样的说法如果不是出现
人类在婴儿期,就有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敬畏心,不同的民族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绚丽多彩的神话故事,诉说着趋利避害的共
罗素认为老子的“道”就是形而上的“道路”罗素是世界通哲,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哲学、数学、历史学、文学、逻辑学的学科上,他还
日本是中国最坏的近邻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美国狂妄自大,不是美元收买,就是武力打压。而日本国家保守而激进好斗,好争而阴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本章是老子对大道的综述,内容涉及“道”的来源、属性、命名、“四大”之间的关系,以及“
钱锺书先生是大学问家,所谓“北钱南饶”的“北钱”说的就是钱老。钱老的学问堪称“文化昆仑”,但老人家对 《道德经》的解读却
孔子是什么时候创办的私学?对于孔子何时办私学,文献尚无共识,有24岁之说、26岁和30岁之说,有的说中年办学,有的说晚年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被误解两千多年这一说法不为夸张,因为从文子、河上公以来,不少注家都是从“正面”来理解
老朋友在我的文章后留言说:“道德经的文字都是借用的,因为老子描述的那个境界,是没有文字可以表达的。为什么要有指月之指?
本章被严重误读,本文将颠覆传统解读老友“顶禅”说: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老子说信道的人,可以“有罪以免”,我们传播传统文化
站在王弼肩上的上海知名作家沈善增先生,他注解的《道德经》极富想象力,他善于“训诂”,然而脱离语境逻辑关系的训诂,只能是断
老子在39章说到了“天、地、神、谷、侯王”得到了“一”,就各自回“清、宁、灵、盈、为天下正”,反之则“将恐裂、将恐发、将
读懂《道德经》的根据是什么?很多人以是否“证悟”,以及“境界”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领悟水平,平台上有不少朋友自诩“悟道”
“日者”,本来是对古代观察天象从业者的称谓,也叫司天官,后来特指以卜 筮为业的人。此类职业荣誉很高,风险很大,因为在古代
从符号文化到道德文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图腾的象征意义和微言大义。《周易》产生的历史源远流长,汉代以来,主流学者认为“
帛书甲、乙本和郭店楚简甲乙丙本《老子》的面世,给传世本《道德经》带来强大的冲击波,至今余波未平,纷争不息,诸版本各有拥趸
据《尚书·大禹谟》记载,尧舜禹禅让时,不仅传君位,还传治国“心法”,这一心法,被朱熹称之为“十六字心传”,即:“人心惟危
“执大象,天下往”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全文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
南怀瑾先生不是圣人,即便是孔圣人,他也有短板,正像季羡林先生说的那样:说到性与天命“这些比较抽象的东西,就不高兴发表意见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