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公:汗吐下法治青少年哮喘"

寻桃聊健康 2023-11-26 09:30:17

"王正公:汗吐下法治青少年哮喘"

王正公先生是一位擅长运用汗吐下法治疗青少年哮喘的中医。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他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首重汗法

王氏认为,哮喘的发病多与寒冷刺激有关,因此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散寒解表,宣肺达邪。他主张使用张子和的“凡解表者,皆汗法也”的观点,通过顺其生机、驱邪外达的方法,切忌使用寒凉止遏的药物。他认为,即使是小规模的咳嗽,如果治疗不当,也可能迁延日久,成为慢性咳喘。

王氏在临床用药时,常用三味辛散药(干姜、细辛、薄荷)、三拗汤、二虫止嗽散(僵蚕、蝉蜕、荆芥、防风、陈皮、紫菀、百部、白前、桔梗、甘草)及三子养亲汤(偏寒用白芥子、偏热用牛蒡子)。他特别指出,麻黄是发汗的大将、平喘的圣药,配合僵蚕、蝉蜕等虫类药物,具有解痉平喘抗过敏的作用。

二、活用吐法

王氏认为,咳嗽排痰是机体固有的防御功能,应该因势利导,使用排痰透达之法。他赞同张子和的吐法是祛痰达邪的好方法,并非狭义的催吐。王氏常用的祛痰药包括生莱菔子、桔梗、白前等,其中莱菔子长于利气,生用能升,熟用能降;桔梗也有排痰催吐的作用,但力量较弱;白前则多用令人恶心。

在《鸡羽探吐法治小儿痰喘》一文中,王氏介绍了以鸡羽在患儿喉部卷动,促其呕恶,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用于治疗急性痰壅喘急而体质较强的患儿。这种方法能吐出白稠黏痰,使气急平缓。

三、善用下法

王氏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阐述了肺与大肠的关系。他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大肠则责司传导。两者相互影响,当大肠积滞不通时也能影响肺气的肃降。因此,大便秘结会影响肺气的清肃功能而导致哮喘症状的加剧。

对于大便秘结的患儿,王氏早年常用桃仁、郁李仁、麻仁、生何首乌、生赤芍等润肠之品。但晚年则善用生大黄,认为大黄本身就有治喘作用。《金匮》中的厚朴大黄汤和《千金要方·咳嗽》中的紫菀汤、五味子汤等方剂中都用到了大黄。因此,王氏认为大黄治喘是经典方法。

同时,王氏也赞赏《寒温条辨》中的升降散(僵蚕、蝉衣、姜黄、大黄四味研末吞服),认为这是一张有效而值得推广的好方。他认为只要咳喘而痰稠的患者见有汗多、舌尖红、口干、脉数、大便干等症状,即使每日有大便也可用大黄治疗。

综上所述,王正公先生运用汗吐下法治疗青少年哮喘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他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哮喘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四、注重扶正

王氏虽然强调汗吐下法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注重扶正。他认为,哮喘久病不愈,往往导致正气亏虚,因此需要在祛邪的同时注重扶正。

在扶正方面,王氏常用补肺汤加减,如人参、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甘草等,以补益肺气,固本扶正。他认为,人参能补五脏之元气,黄芪能补肺气,白术能健脾化痰,五味子能滋肾润肺,甘草则能调和诸药。

此外,王氏还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药物。如对于易出汗的患者,加用浮小麦、麻黄根等收敛止汗;对于胃脘不适的患者,加用陈皮、砂仁等和胃止呕;对于大便干结的患者,加用桃仁、麻仁等润肠通便。

五、验案举例

王氏曾治疗一例12岁男孩的哮喘。患儿反复发作喘息、咳嗽已3年余,每逢秋冬季节加重。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王氏诊见患儿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出汗多,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数。王氏认为患儿肺气虚弱,大肠积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导致喘息加重。因此,王氏采用补肺汤加减治疗,同时加用大黄、桃仁等通便药物。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大便通畅,面色好转。继续治疗3个月后,患儿哮喘未再发作,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以补肺固本丸巩固疗效。

六、总结与启示

王正公先生的汗吐下法在青少年哮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他强调了祛邪与扶正的结合,注重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理解哮喘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治疗哮喘需要因人因时而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于青少年哮喘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注重生活调理和预防措施的采取。例如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气候变化时的保暖、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王正公先生的汗吐下法为青少年哮喘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继承他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哮喘的治疗方法和体系。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