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抽搐:病因、治疗与案例分析

经行抽搐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的四肢拘急抽搐,伴随汗出肢冷,甚至暂时昏倒的症状。此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外感六淫邪气、情志过极、气血不足等。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一、病因病机
1. 实症:多由于外感寒邪或热结,遏阻经脉,或情志过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以致经脉血行不利,月经欲行而不能,或虽行而不畅,血脉相激而疼痛剧烈,影响肝主筋功能,抽搐乃作。
2. 虚症:多由于平素气血不足,经行时血海虚损,以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功能失常,筋脉得不到濡养,故拘急抽搐,甚则昏倒。
二、论治用药
治疗本症需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法。
1. 寒凝者:用温经散寒,补血化瘀之法。如《金匮要略》温经汤(桂枝、白芍、当归、吴萸、川芎、半夏、丹皮、麦冬、党参、炙甘草、生姜)加附子。附子辛温,走而不守,能通十二经络,凡是经行疼痛属于寒凝者,用之温开止痛,收效迅速。
2. 热结者:用清热化瘀、凉开止痛之法。如清化饮(生地、赤芍、丹皮、黄芩、茯苓、石斛、麦冬)配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加凌霄花、泽兰。
3. 肝郁化火者:用疏肝解郁、清热化瘀之法。如丹栀逍遥散(甘草、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山栀子、丹皮)加素馨花、白蒺藜、益母草。
4. 气血两虚者:用温养元气,补益阴血之法治之。如圣愈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党参、黄芪)或人参养荣汤(当归、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肉桂、黄芪、远志、陈皮、五味子、炙甘草)。

三、病案举例
病例一:王女士,35岁,每次月经来潮前四肢抽搐,疼痛难忍,伴有头晕目眩,胸闷恶心。诊断为肝郁化火,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味,服用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
病例二:李女士,42岁,月经周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舌淡,脉虚细。诊断为气血两虚型经行抽搐,给予圣愈汤加减治疗两个月经周期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张女士,27岁,经行期间出现四肢抽搐,疼痛剧烈,甚至短暂昏倒。
病例三:张女士,27岁,经行期间出现四肢抽搐,疼痛剧烈,甚至短暂昏倒。诊断为实症,因外感热邪,热结经脉,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法,方用清化饮加减。服用三剂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疼痛。原方减石膏、滑石,加忍冬藤、鸡血藤,继服三剂而愈。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经行抽搐的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外感寒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气血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