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以前火爆无比的皮色籽料,似乎突然就不火了。有些人甚至一看是皮色料,就打着哈哈退避三舍。
为什么玩家对皮色籽料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一、回归玉质
其实在中国人玩玉的几千年历史里,皮色都不是什么加分项,直到二三十年前也不过是和田玉的一种瑕疵。
现代玩家对籽料的追求提升了皮色的存在感,却也造成了一定的价值偏离。“好皮无好肉,好肉不带皮”,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玉质为本的认知之中。

二、审美改变
很多人买皮就是因为觉得漂亮,尤其是拍照的时候,高对比度的皮色特别抢眼。但看久了又觉得审美疲劳,反而不如纯粹的白玉耐看,玩起来也更省心。
所以对那些并不热衷盘玉,享受包浆过程的玩家,皮色料就变得有点明珠暗投了。

三、山料崛起
和田籽料火了二十年,终于轮到山料翻身了。这两年玩家对山料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万元以上的俄料、于田料也很常见了。
另外就是糖白分明的且末料,对皮色籽也产生了很大冲击,毕竟从俏色的角度来看,糖色也是十分优质的天然素材。

四、流派转换
皮色籽料之所以火到这个程度,和苏工的俏色巧雕有着很大关系。苏工特别擅长利用皮色特点来进行雕刻创作,所以也有了苏工技法的一家独大。
但这两年海派与南工都明显抬头,尤其是海派雕刻的牌子料,完全是用白玉本身做文章,皮色反而变成了累赘。

五、价格虚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实这两年好的皮色籽料也不便宜,但动不动就大几十万的价格实在是让人敬而远之。
连商家都知道价格越高生意越难做,几万块一件咬咬牙还能买,但高到这个价位实在是有点脱离群众了。

六、俄籽添乱
总是提醒身边的朋友,买籽料的时候长个心眼,一定要问清是和田籽还是俄籽,毕竟俄籽也算是“籽料”的一种。
单纯从皮色的角度来看,俄籽甚至比和田籽料更有吸引力,重皮、重色、重沁,怎么看怎么喜欢,但真到手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七、玉种混杂
喜欢皮色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皮色,而且要知道不是只有籽料才有皮色。比如俄料里的黑皮料,还有新增的唐河彩玉,都有所谓的天然“皮色”。
广义和田玉越来越多,连非洲料都开始进入市场,如果只知道盯着皮色看,恐怕是要掉进沟里了。

八、仿籽横行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皮色如果可以证明籽料的身份,那就可能成为仿籽造假的重点所在。
俄料烤色、山料做皮,还有喷砂毛孔漂染的洒金皮,都是在皮色上做文章。越是用力过猛就越是心里有鬼,这样的皮色只会让人越看越讨厌。

九、假皮泛滥
即使是真正的籽料,也有二上加强的问题。只要在原始皮色上加色加强,就可以让普通的籽料变成“玛丽艳”。
这样的皮色最难判断,就算是老玩家上手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药吃的太多,再喜欢也不敢买了。

如果满大街都是假皮色,那真皮色又该如何证明自己是真的?只能索性不要皮色,留着让造假的专家自己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