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2日,52岁的李鹏正式出任电力工业部部长。 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也是考验我的一天,我的心情是平静的。”
其实在这项人事变动的背后,还经历过一段曲折。在关键时刻,是陈云和邓小平站出来说话,最终一锤定音,敲定了新的电力部长人选。从张家口到莫斯科在1983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前,李鹏的求学、工作经历都与电力紧密相关。他和电力事业的渊源,要从三峡水电站说起。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名叫萨凡奇的工程师来到中国宜昌,考察三峡水电站的选址。
这件事情当时炒得火热。正在张家口工业学校读书的李鹏,也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一消息。1946年,年仅18岁的李鹏毕业后,选择了到张家口电业局工作。自此以后,他就和“电”这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后,中央决定派21个青年到苏联深造,李鹏就是其中之一。临行前,东北局副书记李富春叮嘱他们:“你要到了苏联以后,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想着谈恋爱。”就这样,李鹏怀着憧憬和热情踏上了莫斯科的土地。但是他和同学们都为一个问题犯了难——该学什么专业呢?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了很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都拿不准主意。就在迷茫的时候,李鹏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任弼时。当时任弼时因为身体原因,刚好在莫斯科治病。李鹏去看望老前辈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困惑。任弼时得知以后,给他指明了方向。
他对李鹏说,首先排除政治这个学科,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经成熟了,毛泽东思想已经实现了马列主义的中国化,而苏联很多政策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其次也不要学军事,因为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中国已经拥有了大批军事人才;那么在一个即将百废待兴的新生国家里,最需要的是哪个方面的人才呢?答案是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因为新中国马上要迎来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所以最需要的是建设性的人才。在任弼时的建议下,李鹏最终选择了赫赫有名的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专业。电力工业是先行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至关重要除了李鹏以外, 林汉雄、崔军、贺毅等同学也一起进入水电专业一年级学习。从基层到中央1954年底,燃料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刘澜波带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访问。代表团访苏期间,李鹏见到了刘澜波,两人还成了莫逆之交。 回到国内后,刘澜波给了李鹏两个选择:第一,当刘的秘书;第二,直接到基层工作。
李鹏选择了后者。他认为,当时有很多留学归来的高材生,直接到机关单位当干部,结果无法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碰了大钉子。李鹏不愿意重蹈覆辙,所以希望先下基层锻炼。 他的第一站,是吉林省的丰满发电厂。丰满发电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最大的水电站,担负着向全东北供电的重任。 在这里工作期间,李鹏积极学习,勤于钻研,和工人、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口碑很好。 厂长李旭对他的评价是:“我看在丰满的干部中,你是最有前途的。”事实证明,李旭说的一点儿没错。从丰满发电厂算起,李鹏在东北度过了整整11年的时光,涉足电力系统不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6年,李鹏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重大转折。他调回北京,担任供电局代理书记。在上任第一天,李鹏来到老朋友刘澜波家中吃晚饭。 刘澜波对他说:“调你来北京供电局工作,经过周恩来总理同意的。”
当时,周总理担心首都的供电、供水、煤气、交通出现问题,影响社会秩序,所以要刘澜波给北京供电局派一位得力的干部。刘澜波就推荐了李鹏。周恩来有些担心地问:“他太年轻了,行吗?”刘澜波说,李鹏现在38岁了,在东北工作11年表现很好,是东北选拔的后备干部。周总理当即批准。就这样,李鹏走马上任,到北京供电局当了书记。 此后几十年,他长期在首都的电力部门深耕,为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在李鹏的领导下,北京从1979年开始规划建设双环网,之后陆续建成了双环网,基本保证了首都20年的安全稳定用电。 成为电力部长1980年以后,全国电力生产单位发生不少事故,缺电局面严重。刘澜波心里十分焦急。他在一次在安全生产会议上说,目前电力部门的当务之急,是把那些40至50岁的、懂业务、年富力强的同志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其实,缺乏年轻的技术型人才,不仅仅是电力行业碰到的难题。
中国正处在转型期,可是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很严重,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时,差不多每天都有老干部逝世的报告送到陈云同志手中。就算是还在职的干部,也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陈云曾经长期主管过党的组织工作,是最早认识到这一问题严重性的领导人。他早在1979年就提出:“找年轻一点的,40岁到50岁的干部......这些人不是当秘书,而是到我们这里当“后排议员”,“我们这些人快要告老还乡了”。 当时国务院酝酿各部部长名单的时候,关于电力工业部部长的人选,组织部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老同志,有经验、有资历。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退居二线的刘澜波再次极力推荐李鹏。他说:“这个人年纪轻,搞电是内行,一定要提。”刘澜波生怕人才错过提拔机会,又特地给陈云打了个招呼,请他注意一下这个问题。陈云了解这个情况后,非常支持刘澜波的看法。他说:“像李鹏这样的同志,才52岁,在电力部门工作了二十几年,提拔时还争论,说明我们在提拔中青年干部方面做得不够。”在此之后,刘澜波邀李鹏到家里去,向他透露了升职的消息 。李鹏再三表明,自己资历浅,难孚众望,还是让更有资历的老同志来担任新部长比较好。后来不出他所料,果然有很多人提了反对意见。电力部有几位老同志联名给中央写信,不同意李鹏当部长,理由是他太年轻,难以服众。1981年,中央在怀仁堂召开座谈会,议题是提拔中青年干部问题。会上,陈云提出来:“李鹏是从苏联学习回来的,搞电30多年了。”。这个时候邓小平插话道:“我们党内出了一个开明人士,建议向刘澜波同志学习,他推荐了李鹏。”
当天的会议上, 邓小平还发表了题为《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拔中青年干部》的讲话。正是在邓公、陈云等老同志的支持下,李鹏顺利当上了电力部新部长。这一人事任命,也是我党大力实行干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具体实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