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振十八岁中进士,威震吐蕃,却因在阅兵时奏事而被贬官郁郁而终

史海撷英 2024-12-15 20:07:25

据统计,自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诞生以来,我国古代考中进士者的总数达到了将近十万。根据统计方式与标准的不同,这一数字还可能更多。看上去,似乎古代进士的数量着实不少,但考虑到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的时间跨度和历朝历代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的人口基数,封建时期能够考中进士的无疑还是极少数人。《全唐诗》中记载了当时民间的一句谚语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得上是比较年轻的,可见考中进士的难度极高。然而,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郭元振十八岁就考中进士。“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郭元振生于魏州贵乡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带。作为魏晋以来名门望族太原郭氏的一员,郭元振十六岁进入太学,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随后被派往通泉县担任县尉。然而,担任县尉期间的郭元振为了筹钱款待追随自己的大量宾客不惜违法乱纪,《新唐书》对此记载道:“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掌权后,本打算严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多年的郭元振,却在见到他后被其才华所折服。于是,郭元振不但没遭到惩罚,反而升任了右武卫铠曹参军。“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郭震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吐蕃请和,武则天命郭元振出使吐蕃。“吐蕃复遣使请和亲,太后遣右武卫胄曹参军贵乡郭元振往察其宜。吐蕃将论钦陵请罢安西四镇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元振曰:‘四镇、十姓与吐蕃种类本殊,今请罢唐兵,岂非有兼并之志乎?’钦陵曰:‘吐蕃苟贪土地,欲为边患,则东侵甘、凉,岂肯规利于万里之外邪!’乃遣使者随元振入请之。”当时,朝廷对此犹豫不决。郭元振上奏道:“钦陵求罢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机,诚不可轻举措也。今若直拒其善意,则为边患必深。四镇之利远,甘、凉之害近,不可不深图也。宜以计缓之,使其和望未绝则善矣。彼四镇、十姓,吐蕃之所甚欲也,而青海、吐谷浑,亦国家之要地也,今报之宜曰:‘四镇、十姓之地,本无用于中国,所以遣兵戍之,欲以镇抚西域,分吐蕃之势,使不得并力东侵也。今若果无东侵之志,当归我吐谷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则五俟斤部亦当以归吐蕃。’如此则足以塞钦陵之口,而亦未与之绝也。若钦陵小有乖违,则曲在彼矣。且四镇、十姓款附岁久,今未察其情之向背,事之利害,遥割而弃之,恐伤诸国之心,非所以御四夷也。”武则天听后,同意了他的建议。郭元振又道:“吐蕃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亲;钦陵利于统兵专制,独不欲归款。若国家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国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大举其徒,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可使其上下猜阻,祸乱内兴矣。”也被采纳。

过不多久,郭元振的计策获得成功,“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被武则天任命为凉州都督,为了彻底解决吐蕃的威胁,他调集陇右百万兵马分十路进攻吐蕃,史载:“赞普屈膝请和,献马三千匹,金三万斤,牛羊不可胜数。”“久之,突厥、吐蕃联兵寇凉州,后方御洛城门宴,边遽至,因辍乐,拜元振为凉州都督,即遣之。初,州境轮广才四百里,虏来必傅城下。元振始于南硖口置和戎城,北碛置白亭军,制束要路,遂拓境千五百里,自是州无虏忧。又遣甘州刺史李汉通辟屯田,尽水陆之利,稻收丰衍。旧凉州粟斛售数千,至是岁数登,至匹缣易数十斛,支廥十年,牛羊被野。治凉五岁,善抚御,夷夏畏慕,令行禁止,道不举遗。河西诸郡置生祠,揭碑颂德。”“吐蕃与突厥连和,大入西河,破数十城,围逼凉州,节度出城战没,蹂禾稼斗米万钱。则天方御洛城门酺宴,凉州使至,因辍乐,拜公为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调秦中五万人,号二十万,以赴河西。公至凉州,吐蕃素闻威名,相谓曰:‘我赞普犹惧,吾辈何可敌乎?’相率而去,公收合余众,缮修城壁,施法令,屯田一年而复,公之功也。公以凉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久示其弱,未扬天威,因徵陇右兵马一百二十万,号二百万集于湟州,营幕千里,举烽号令。时宗楚客为相,素与公不协,令人告变,则天惶惧,计无所出。狄仁杰、魏元忠、韦安石、李峤、宋璟、姚崇、赵彦昭、韦嗣立、张说二十五人抗表请保,如公有异国,并请身死籍没,则天由是稍安。兵既大集,人又知教,分兵十道齐进,过青海,几至赞普牙帐。赞普屈膝请和,献马三千匹,金三万斤,牛羊不可胜数。公大张军威,受其蕃礼而还。既伏西戎,震威北狄,突厥献马二千匹,所获凉州人士,皆放归塞上。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遗,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河西陇右十余处,置生祠堂,立碑颂德,阎立均等为其文。”

李隆基

担任凉州都督的五年间,郭元振整顿治安、鼓励生产,取得了杰出的政绩,而吐蕃、突厥等势力也因对他心悦诚服而不敢进犯。唐睿宗即位后,郭元振官拜宰相,后改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后来,唐玄宗也以郭元振为宰相,还封其为代国公。先天二年(713年),“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

一个月后,唐玄宗感到后悔,连忙下诏赦免郭元振,“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此时,距离郭元振高中进士已经过去了正好四十年。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