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梁永安呼吁“年轻人不要总抱怨,而是要积极去做建设;抱怨没有什么用”的话,引发了很多青年人的不满;称老梁久居庙堂,已经不食人间烟火,脱离老百姓太久了!
有年轻的网友回怼梁教授说“老年人少说话就是对社会进步最大的贡献,也是对社会和谐最大的贡献”;可见很多人对他的呼吁不感冒!
他演讲内容的大概意思是:年轻人面对困难与问题,抱怨、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年轻人不能一味的去挑社会与别人不好的地方;要尽量积极的看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主动去解决问题与困难,才能让自己走出困境。
梁教授的呼吁,表面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特别是“抱怨没有用”的话,确实是实话。现实面前所有人只有是实干,才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抱怨反而影响情绪!
梁永安作为复旦大学教授,正常说对社会生活有着高于常人的见解;为什么他的话,会引起年轻人的不满呢?
一个是每个人的身份、环境与地位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次是他劝年轻人接受现实,不抱怨,面对困难要忍,很是让年轻人反感!
梁教授是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他在上海应该是中产之上的人,已经实现财务自由;是不愁工作,不愁钱的人保;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与为生活操劳的年轻人不一样。
在年轻人中,高智商能力强的人是不愁工作不缺钱的;部分考公上岸的人也可以度日;剩下的年轻人能去哪里“建设”呢?一部分人就是干不稳定、收入低的普通岗位。
如此就业状态的年轻人,他们会不焦虑吗?就现在的就业环境看,年轻人就是躺平送外卖当保安竞争都大,会不焦虑吗?
这个是不缺钱不缺工作的梁教授感受不到的;典型的饱汉不知饿汉饥。当你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难免是有情绪的。
其次就业公平问题。清华大学马翔宇人才引进多年还是科员;江西三名25-27岁的专科女生已经公示副科了;年轻会不抱怨吗?三女专科女生真的能力很强吗?大家心知肚明!技不如人输的服气会抱怨吗?
再说梁教授所说的去建设,应该很多都是非常的底层岗位;在以前确实很多,在当下也不是好找了;所以说去建设,去哪里建设呢?就是搬砖还要求身体素质好!
最后一点,梁永安是复旦中文教授,在当下看着地位很高,实际很不被人待见。他说话看似为年轻人着想,实际有洗脑之嫌,是让年轻逆来顺受,接受现实;你说年轻人能不气吗?
文末总结
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劝年轻人“接受现实”的呼吁肯定会被骂的。他作为一个有成就的学者,应该去了解年轻人面临的困难与不易;研究他们为何抱怨;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去帮他们走出困境。
如果身份置换一下,我们都有工作,财务自由,要求没有工作或者工作差的老梁不要抱怨,他会同意吗?可能会跳得更高!
如果这位复旦教授送了一个月外卖,或者送了一个月快递分拣,哪怕去工地上亦或是工厂里体验上个把月,他再说这些话,我大抵还是能有个三五分的认同感。
为啥砖家会说这些话呢,个人觉得他是真心的,关键在于以前有人说个笑话:几个农民在地里讨论,皇帝种地用的是金锄头还是因锄头。另外一个笑话是一个富二代装穷追女友,他能想象最穷一个有怎么一个月也得有10万零花钱[得瑟]。 都是一群从小衣食无忧,连稻谷怎么长出来的都不知道的人,出来当砖家指导能不出问题么
把他搞到劳务派遣搞三个月,一个月只给3000块工资,看他还这么不要脸吗
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