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老幺,与他的大哥相差二十岁。
父亲和母亲两人结婚不久,爷爷奶奶就相继去世了。
因此我出生时,家里没有老人照,母亲只有全职在家照顾我。
当时正值集体生产,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参加劳动,自然工分得的就很少,所分得的口粮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无奈,在我半岁时候,为了多挣工分,母亲只能天天背着我参加劳动,稍微大一点时候,母亲就被放在田边摇篮里,劳动一会,就过摇篮边来看看,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慢慢成长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几岁起,我就开始干各种家务活,父母煮饭,我就在灶边加柴。
到了七岁那年,村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父母因此更忙了,当时我已经上一年级,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父母总是很晚才回来煮饭。
有一次,早上没有吃饱,放学回家时肚子饿得遭不住,当时家里也没有什么零食吃,于是我学着大人的样,自己掺水搭米煮饭。
虽然当天做成了夹生饭,但父母却表扬了我,母亲还专门传授给我煮饭的技巧。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地,我就掌握了煮饭和炒菜的技巧,就连切菜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到了后来,全部掌握了厨房这一整套流程,虽然后来读高中时候住校,再也没有进过厨房,但厨房里的事情依然很熟练。
高中毕业后,没有考入大学,正考虑外出打工,这时,村里一个哥哥考入军校的事情传开了。
这个哥哥同样是高中毕业,入伍第二年就考入了军校,成为我们村第一个军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里的哥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未来的路。
和父母商量好后,我到乡里武装部报了名,很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入伍了。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了连队,没想到下连队没有几天,我就被分到了炊事班,这与我原来的初衷大相径庭,也意味着我的军校梦遥遥无期了,这期间我失落了好一段时间。
其实我能分到炊事班,还是一次偶然帮厨的时候,我的刀工被连里领导看重,为保证战士们吃好,才将我调到炊事班。
我们这个连队,战友们来自四面八方,有东北的,有两广的,还有西南的,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不一样。
第一次单独做饭,我就按照自己的口味,当天菜上桌后,我们西南地区战友吃得很可口,但其它地方的校友就遭罪了,桌上的饭菜几乎都没有动。
为此,连长专门找我谈话,作为一个合格的炊事兵,必须要考虑到绝大多数战友的口味,只有保证了战友的胃口,才能更好形成战斗力,要用心做好炊事工作。
听了连长的话后,我开始暗下决心,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买了菜谱,开始自学。
在炊事班这几年里,我先后自学了川菜、鲁菜、淮扬菜等多个菜系,手艺提升得很快,受到了战友的一致好评,有几次师团首长来连队时,都专门点名要尝我的手艺。
因为长期在炊事班工作,在部队里,我没有得到考军校或者提干的机会,成为我的遗憾,三年期满后,我退役了。
回到地方后,我第一时间去市里的星级饭店应聘,看见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品端上桌面,饭店老板当场拍板录用了我。
在这家饭店,我平时除了在后厨炒菜外,只要有空时间,我都会前往大厅,征求每一个食客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逐步改进。
在饭店当了六年的厨师,我熟悉了餐饮行业的整个流程,于是,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决定辞职,自己单干。
开始时候只开了一个小饭馆,饭馆开张后,因为兼具东南西北风味,无论食客来自何方,总有一种风味适合他们,因此不少食客进来吃了一次,都赞不绝口,后来也都成了我的忠实顾客。
慢慢地,我由小饭馆起家,在积累了第一桶金后,又开出了一家中型饭店,到现在,我的名下已经有三家比较大型的饭店,生活富足安康。
这两年,有几次战友聚会,都是我提供场地全场买单,在聚会过程中,战友时不时给我开玩笑,说我得感谢在连队时将我安排在炊事班,否则也不会有我的今天。
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我最初提干和考军校的目的没有达到,但部队将我培养成了一名合格的厨师,也才有了现在的我,在聚会过程中,我还特意多敬了老连长几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