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变了!前脚开放海参崴,后脚便对中欧班列下手,俄究竟想干啥

江卿曻啊 2025-02-23 09:23:30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背景下,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较为封闭,特别是在远东地区。

不愿意让中国企业过多参与其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俄罗斯似乎突然敞开了与中国合作的大门,无论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海参崴。

还是资源丰富的库页岛,俄罗斯政府都在主动寻求中国的投资和合作,为何俄罗斯在短短几年间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

这种转变是由于俄罗斯经济的困境,还是背后潜藏着更复杂的国际博弈?

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开放

远东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与中国合作的“死角”,这里不仅地广人稀,且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政府一直保持着对这些区域的严格控制。

海参崴作为远东的核心城市,曾在19世纪末期通过《中俄北京条约》被割让给俄罗斯,成为沙俄的重要战略据点。

多年来俄罗斯几乎没有向中国提供过任何合作空间,即便是近代以来,中俄经济往来逐步加深,海参崴在其中的角色依旧较为有限。

且俄罗斯方面始终保持着防范中国经济渗透的姿态,但是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俄罗斯面临西方国家的全面制裁,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困境,俄罗斯不得不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了俄罗斯不可忽视的选择。

俄罗斯逐渐意识到只有借助中国的经济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些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的区域经济复苏。

于是俄罗斯开始向中国敞开大门,尤其是海参崴,逐步成为中俄物流合作的关键节点,2023年6月中国吉林省获准通过海参崴进行货物跨境运输。

这一决定标志着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海参崴不仅是俄罗斯远东的门户,更是通向太平洋的战略枢纽,这一变化不仅有助于促进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

也使得海参崴的经济潜力得以激活,通过这一口岸,中国的货物能够更加便捷地进入俄罗斯,这一通道的意义显得特别重要。

背后反映出俄罗斯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困境与转型,过去俄罗斯一直坚持独立且封闭的经济模式,在能源领域,俄罗斯并不急于与外界分享其丰厚的资源。

经济上的需求迫使俄罗斯开始更加务实地对待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远东这一经济潜力巨大的区域。

地方政府的主动出击

在俄罗斯经济压力剧增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地方政府也开始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一些地方领导者意识到,与中国的合作将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关键。

萨哈林州是俄罗斯远东重要的行政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23年,萨哈林州州长利马连科访问中国,并与32家中国企业进行了会谈。

向中国企业推介萨哈林州的投资机会,利马连科的这一举动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俄罗斯地方政府在当前经济困境下,为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而寻求突破的一种策略。

因为萨哈林州位于俄罗斯远东的海岸线,接壤日本海和太平洋,交通便利,能源资源丰富,并且萨哈林岛的开发一直比较缓慢,部分原因是俄罗斯中央政府对外合作的谨慎态度。

以及担忧外资进入会影响俄罗斯的主权和战略利益,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失去了与欧洲的能源市场联系,萨哈林州的地方政府也意识到。

只有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才能够加速资源的开发,并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利马连科在访问中提出,萨哈林州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来推动库页岛等区域的能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库页岛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其开发仍然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企业的加入,无疑能够缓解这一困境。

利马连科也明确表示,萨哈林州欢迎中国企业投资能源,渔业以及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这一系列动作清晰地表明,萨哈林州在政策上已经做出实质性的调整。

放宽了对外资,特别是中国企业的限制,与此同时,图瓦共和国也在积极推动中俄合作,图瓦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远东。

与中国接壤,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过去一直未能充分利用与中国的地理优势,2023年图瓦政府提出,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计划,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图瓦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巨大,在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图瓦希望能够借助这一走廊的建设,打通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瓦的主动出击,也凸显了俄罗斯周围国家对中国的依赖,以及为推动本地经济复苏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周围国家的动作,不仅展示了俄罗斯在当前困境下的应变能力,也反映出周围国家与中国经济合作上的“自主性”。

中国的合作需求

可以知道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严厉的制裁,俄罗斯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天然气和石油在过去一直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逐步下降,在北溪管道被关闭后,俄罗斯失去了曾经稳定的市场,与此同时金融制裁使得俄罗斯的资金流动受限。

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些变化促使俄罗斯政府重新审视其外交和经济政策,注重能源合作和贸易伙伴选择上。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了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中俄之间的经济关系本来就有着深厚的基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

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而俄罗斯则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和农业产品是中国工业和消费市场所急需的。

但是2025年俄罗斯却又扣押中欧班列的大量货物,这导致产生大量滞纳金和违约金,这一操作中国有点没看懂。

图瓦共和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俄罗斯远东的一个较为偏远的国家,图瓦一直未能有效地与中国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

随着中俄合作的深化,图瓦政府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项目,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方面,图瓦希望通过这一走廊项目,打通与中国的联系。

但是俄罗斯反复无常的操作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中国和图瓦政府的合作。

如何确保中俄合作中的利益能够公平合理地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中俄合作中,中国作为更强大的经济体,必然在投资和资源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不对称的经济合作关系,可能会引发俄罗斯地方政府的不满,甚至影响到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协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俄罗斯必须确保中俄合作的平衡性。

结语

全球政治格局迅速变化的今天,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转变既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也是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度融合。

面对西方制裁和内外经济压力,俄罗斯逐步放开对中国的合作限制,却又突然之间给中国“背刺”这让每个人都抱怀疑态度。

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妥协,更是对未来国际局势发展的深刻预判,正如每一次历史的转折,都伴随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资料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2年11月26日《萨哈林州长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当地投资项目》报道

北京知道2023年5月15日《重大利好!海参崴成为吉林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报道

海峡快报2023年7月14日《图瓦共和国总统,向中国发出了信号,给莫斯科出了道难题》报道

0 阅读:2

江卿曻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