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索桥之战:大清帝国与廓尔喀的巅峰对决,索伦兵一战封神

易云聊历史 2023-05-04 09:57:06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十日,乾隆皇帝的“救火队长”、盛清第一名将福康安指挥清军攻克廓尔喀人侵占的济咙城,至此清军收复西藏全部失地,第二次廓尔喀之战自卫反击阶段结束,清军完成了预期的战役目的。

为彻底打垮廓尔喀人的战斗意志,以期实现西藏的长期和平,福康安决定乘胜追击,直捣廓尔喀巢穴阳布(今加德满都)。五月十三日,经过短暂休整后,福康安率领海兰察、台斐英阿等清军悍将从济咙出发,沿吉隆河谷一路南下,次日,清军越过边境,进入廓尔喀境内,清军一路攻势迅猛,沿途廓尔喀军纷纷溃败,顺利抵进廓尔喀重镇热索瓦。廓尔喀人凭借热索河据险死守。

热索河系吉隆河支流,其上有木板浮桥,曰热索桥。廓尔喀人在热索河北岸索喇拉山上筑碉楼一座,南岸临河有碉楼两座,并将热索桥木板撤去,凭河据守。

此地饶是险峻,且热索桥也是通往阳布的唯一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攻击难度大,清军必须硬碰硬拿下,否则进军阳布就是个笑话。在清军抵达热索桥前,廓尔喀人已经将热索桥面上的木板尽数撤去,只留下两条光秃秃的铁链,廓尔喀人还在桥对岸布置重兵防御,可谓固若金汤、万无一失。面对这样的局面,福康安与海兰察等清军将领商议破敌之策,最终福康安制定了正面佯攻,侧面主攻的战术,即福康安以绿营兵从正面佯攻廓尔喀人的碉楼,吸引廓尔喀人的主力;与此同时则以金川土司兵和藏兵翻越两座高山,绕过热索桥正面防线,从热索河上游六七里处渡河,突袭廓尔喀军。

廓尔喀人被清军的突袭打蒙了,只得将正面防守清军的军队调往后方,如此一来,廓尔喀人在热索桥正面进陷入了防务空虚的状态。福康安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命令海兰察带领1500名彪悍的索伦兵,沿着热索桥的铁链攀爬到对岸,期间被廓尔喀人的弓箭、火枪击落者甚多,百余名索伦勇士坠落到冰冷的热索河底。但是索伦兵硬是凭着悍勇坚韧的意志抵达到了对岸,他们用手中的钢刀劈开了一条血路,最终杀入热索瓦城内,全歼了守城的1000多名廓尔喀雇佣军,打开了清军通往阳布的大门,是为热索桥之战。

热索桥之战,彻底打垮了廓尔喀人的战斗意志,此后廓尔喀再也不敢与清军野战。清军通过热索桥后,继续向阳布挺进,突破协布噜、东觉山防线,阳布已是岌岌可危。廓尔喀王拉纳·巴哈都尔·沙阿为避免沦为清军战俘,带领少数亲信逃亡临近英属印度的边境。就在廓尔喀人亡国在即的时候,七月二日,清军在进攻甲尔古拉山时,因为大意中了廓尔喀人的埋伏,导致惨败,清军悍将台斐英阿、阿满泰、莫尔根保、英贵、张占魁等人战死,是为帕朗古之战。帕朗古之战使得廓尔喀人重新燃起了斗志,再加上长时间的作战,清军也是强弩之末,福康安也知道再也打不下去了。

与此同时,廓尔喀也因为领教了清军恐怖的战斗力后老实了,于是主动派使者到清军大营,请求归顺大清帝国,做大清的藩属国。八月十九日,福康安接受了廓尔喀人的投降,2天后,福康安率领清军撤军。廓尔喀之战才终于落下帷幕,此战之后,廓尔喀人老实了几十年,大清帝国的声威也达到了顶峰,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战,大清帝国开疆拓土运动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