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南诏:唐军大破诏蕃联军,南诏举国归附大唐

易云聊历史 2023-05-16 09:56:03

大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李隆基任命剑南留后李宓率70000唐军,二征南诏。南诏国主阁逻凤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唐军合围在南诏都城太和城下,唐军全军覆没。李隆基闻讯后,欲再次组织唐军三征南诏,不成想,一年后,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举兵反叛大唐,一年内叛军就从范阳打到长安,李隆基被迫出逃蜀地,盛世大唐被拦腰斩断。

大唐内地的叛乱,使得征讨南诏的事情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与此同时,大唐的宿敌吐蕃抓住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他们趁西北唐军到内地平叛的机会,迅速占据了河西走廊,并逐步蚕控制西域,成为西部最大的势力。不仅如此,吐蕃在西南方向也开始了扩张,吐蕃南诏征收重税,险要处设立营堡,南诏对吐蕃也是敢怒不敢言。

大历十四年(779年),安史之乱平定后的16年,大唐逐步恢复了元气。彼时,吐蕃裹挟南诏在大唐的西南边境持续骚扰大唐,吐蕃主力则在西域方向不停地进攻大唐在西域的安西军,大唐在西北、西南两个战略方向都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为打破不利的战略局面,唐德宗选择在更加靠近内地的西南方向主动进攻。唐德宗时代最能打的名将李晟,李晟率领4000名骁勇善战的神策军、5000名精锐的北方边军以及剑南(四川)当地的唐军地方部队,大破吐蕃南诏联军,因战场主要在南诏境内展开,是为三征南诏。

"上发禁兵四千人,使晟将之,发邠、陇、范阳兵五千,使金吾大将军安邑曲环将之,以救蜀。东川出军,自江油趣白坝,与山南兵合击吐蕃、南诏,破之。范阳兵追及于七盘,又破之,遂克维、茂二州。李晟追击于大度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资治通鉴》

此战让南诏再次认识到大唐的实力,再加上吐蕃在南诏的横征暴敛,南诏军民早就想着脱离吐蕃的愿望。面对南诏的对抗情绪,吐蕃反而变本加厉的采用强硬政策,吐蕃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取消“兄弟之国”的地位,改为君臣关系,此举将南诏彻底推向了对立面。此后,南诏公然与吐蕃决裂,双方爆发激烈的战争,因为提拔的体量远大于南诏,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南诏绝不是吐蕃的对手。于是,南诏再次决定归附大唐,是为"弃蕃归唐"。

贞元十年(794年),南诏与大唐唐朝使臣在南诏圣地洱海边的点苍山神祠盟誓,南诏之主异牟寻面对天、地、水三大自然神与五岳四渎之灵,率文武大臣发誓:“请全部落归附大唐。"大唐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赐“南诏印”,在南诏地区设置“云南安抚使司”,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云南安抚使,南诏再次纳入大唐的羁縻统治,大唐的军旗再次飘扬着云贵高原上空。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