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与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甘肃西北部,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起乌鞘山,西至玉门关,全长大约1200公里,是连接中原和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为是古丝绸之路的干线而名驰中外。那么,河西走廊的“河”指的是哪条河呢?河西走廊的“河”指的是黄河,河西走廊的名称源于其地处黄河之西,且地形狭长,如同一条走廊。河西走廊中的“河西”这一概念,源于西汉元狩二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后,汉武帝刘彻在其故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因地都在黄河上游以西,地理上自成一体,政治上联系密切,故称“河西四郡”;河西走廊中的“走廊”概念,则出现在19世纪末,当时以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对河西走廊进行广泛考察和研究,提出“丝绸之路”及“甘肃走廊”概念。1940年代,我国国内报刊开始出现“河西走廊”的表述,以后“河西走廊”这一名称便被人们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