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之《江上旅泊呈池州杜员外》试析

夜梅聊文化历史 2025-03-21 15:21:04

公元845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池州,今安徽池州,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此时,池州称池阳郡。是年,张祜慕名而往,呈干谒诗给杜牧,诗名《江上旅泊呈池州杜员外》,其诗云:牛渚南来沙岸长,远吟佳句望池阳。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还须是孟尝。江郡风流今绝世,杜陵才子旧为郎。不妨酒夜因闲语,别指东山是醉乡。因是干谒诗,因此必须含义隐晦委婉,所以,张祜在诗歌中频繁用典。

首联写诗人自己从牛渚特意乘船南来,船过沙岸,张祜远眺池州,一边吟诵佳句。牛渚为东晋谢尚镇守之地,其曾经在此地提拔袁宏。诗人特意点明牛渚,希望提携之意已经隐约其中。

颔联诗人自比毛遂,又将杜牧比成孟尝君。张祜生怕杜牧看不懂,所以连用两典含蓄说明此行之意。“未必非”语句委婉,实际就是“是”之意;“还须是”表明诗人心情之忐忑,表示诗人不确定但希望是。

颈联赞颂杜牧,诗人认为杜牧政绩斐然,池州之地在其治理之下在全国遥遥领先,罕有其匹,但即使如此,张祜还是为杜牧抱不平,因为,杜牧曾经在朝廷担任吏部司勋员外郎,掌校定勋绩及授予勋官告身等事 。郎官手握兰花,口含鸡舌香,且杜牧之职位属于吏部,掌官吏升迁,自然更为风流耀眼。如果将颈联两句颠倒顺序来读,则意思一目了然,张祜认为杜牧以前是朝廷的员外郎,虽然对于外放为太守心有不满,但杜牧才略过人,依然做出了亮眼的政绩。颈联勾连了诗题中的“员外”二字,张祜不称太守,而称杜牧为员外,显然此行前已经做足了功课。

尾联继续用典,虚写两人见面后喝酒畅谈闲话,像东晋谢安隐居在东山一样喝到酩汀大醉。尾联意思复杂,一方面,张祜借谢安之典故安慰杜牧,认为其外放池州不过就像谢安隐居在东山一样,朝廷一定会将其重新召回予以重用;另一方面,张祜言下之意是说即使推荐不成或者不推荐也不要紧,就当交个朋友,吃顿饭、喝场酒、醉一下又何妨?

虽是干谒,虽是歌颂,张祜却也不是完全卑躬屈膝。

2024年,四川宜宾市将此诗放入试卷考核高三学子,所以试着分析,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