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的本质,抽象上分两类:信息权和能量权。信息权包括控制自己的信息输入管道,和信息输出管道。能量权包括控制自己的能量存储,分配和传输的权力。信息权是优先于能量权的领先指标。
自己的信息输入管道被蒙蔽,被噪音干扰 或者太狭隘;自己缺乏广泛的信息输出管道,说话没人听,无法找到更多合作伙伴 ;这都是大权旁落的危险信号。
——硅谷王川
7
这辈子,除了读书考试,最重要是让孩子学会多个技能,包括体力技能、智力技能和审美技能等,让孩子学会不同技能灵活操作,学会链接市场大众,这才是父母传承给孩子的铁饭碗。
8
我在阅读中认识我自己,在写作中成为我自己,在登山、逛公园、照料小猫、陪伴亲人,在见世界与见众生的过程中丰富我自己。我只需要自己满意,而不必取悦于你。
——伍尔夫
9
“我将永远拥有食物、房子和衣物,我不需要付出精力和苦力,心中的憎恨和痛苦也消失了。我不恨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伤害我;我不用取悦任何男人,反正他们无法给我什么。”
这段也是伍尔夫将近100年前有钱以后写的。
你瞅瞅。
10
正确的道歉流程应该是:
承认错误+复盘原因+补救方法+如何避免
而不是:敷衍道歉+为自己开脱+明里暗里指责对方不好+质问对方为什么不肯原谅
11
人生是不断与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下,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而是为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纵使被说坏话,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
——被讨厌的勇气
12
一件事犹豫三次,就去做了吧。三次犹豫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上的“临界点”,意味着你已经对这件事进行了足够的思考,接下来就该付诸行动了。过度的犹豫可能会导致错失机会,甚至让人陷入拖延和焦虑。行动本身比完美的计划更重要,就算这一次做的不好,也没关系,因为下一次,你不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经验开始。
——Morris_LT
13
如果你说了喜欢什么东西,你的朋友却对你泼冷水、否定你的喜欢,那一定是对方的问题,而不是你的喜欢有什么错。一个懂得尊重的人,不会轻易入侵别人用喜欢构建的世界。我会和那种即便彼此喜欢的东西相反,也严守着这条界限的朋友一起玩儿。
14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反刍思维”。
指的是,一个人在遭遇挫折之后,会反复回想当时的情景,从而加剧负面情绪。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仿佛习惯了拿着放大镜审视自己。
在社交场合,言行并无不妥,却还是担心会给他人留下坏印象;
拿到不好的结果,明明已经尽力了,却还是责怪自己不够努力。
人生最大的煎熬,莫过于自己为难自己,找不到宽恕自己的出口。
正如一句话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过度反省的人生,是没办法过的。”
余生很长,与其让心灵满载忧虑,不如接受当下的自己。
释放内心的重负,如此才能轻装上阵,勇敢地迎接每一次挑战,拥抱每一种可能。
——修行的猫
15
有个说法是,人无为而富。听上去很妙对不对,毫不费力但把钱挣了。
金钱不是努力追逐的目标,我们越陷入“赚钱焦虑”,越违背了赚钱的本质。
财富法则在于:成为与金钱同频的人。培养丰盛意识,消除匮乏感,提升自我价值,保持对财富的信念,顺势而为做自己擅长的事。让内在能量与财富能量匹配,这时金钱就会像水流般自然涌入。
洛克菲勒也说过,“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财富积累的本质,是内在能量的显化。
16
好的作品让你产生无限的快慰,会启发你的思维,提升你的精神,让你想击节叫好,让你想感谢——文字穿越时间的河流,让你有幸目睹有幸融入。即便作品有缺点,当然任何作品都有缺点啦,但好的一面已够享用。这种共振和宽慰,唯有精神的力量才能达到。
17
在马家辉的文章里读到——
胡适提醒大家:“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有了这种心爱的玩意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头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18换个角度看,中老年女人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逍遥的一群人,她们倒干净了头脑里的迷魂汤,看清了两性,人性和社会的规则,同时子女渐渐长大没有负担,与子女有情感链接,可以彪悍利落在社会行走赚钱,也可以打扮风情摇曳生姿去搞对象。
而中老年男人其实最衰弱的,他们身体机能和性功能下降,前半生如果参与家庭少,与子女的情感也不深。若还有点职权和资源,还能哄别人换点能量,没有这些的话,他们也不招人待见。
可往往这些人最喜欢打压、教唆别人,随地大小登,生怕别人看不出他们的虚弱。
只要走出思想的束缚,女性的幸福快乐,都在人生后半场。
——刘晨曦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