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的“朋友圈”:国共阵营风云人物,都与“旅长”私交甚笃

公子毋庸近代说 2024-12-31 15:54:52

陈赓将军出身将门,家境殷实,祖父陈翼琼‌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拜花翎副将,御封“武显将军”,妥妥的从二品红顶子。

老爷子后来告病辞官,回到老家湖南湘乡柳树铺村盖了座大宅子,还置办了许多田产,家里仆役无数,富甲一方。

陈赓,可说是真正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

陈赓家的雇工里有个放牛娃,名叫卢冬生,比陈赓小5岁,贫苦人家出身。

陈赓与卢冬生名虽主仆,其实从小就是彼此的玩伴,少爷与放牛娃情同手足。

1927年8月,卢冬生跟随陈赓参加南昌起义。

陈赓在贺龙的20军第3师6团1营任营长,卢冬生是陈赓的副官。

而此时的林彪,在73团3营7连当连长。粟裕,则是负责前委警卫工作的一名班长。

卢冬生后来成为了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旅长,这个当年陈赓家的放牛娃,与时任129师386旅旅长的陈赓,在职务上已经平起平坐了。

可惜的是,1945年12月14日晚,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的卢冬生乘马车外出办事,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两名苏军士兵当街抢劫。

卢冬生在制止其恶行时,被二人杀害在马车旁,年仅37岁。

卢冬生要是能活到1955年,说不定能与当年的“少爷”,并肩十大将之列。

前文说过,陈赓家在湘乡富甲一方,距陈家不到10里地的楠竹山村,也有一户大户,姓谭。

谭家在湘乡也是非常有名,祖上是前清秀才,现在当家的叫作谭润区,是个老学究,非常有学问。老爷子在靠近陈赓家的一处名为七星桥的庄园里,创办了一家私塾。

十里八乡的孩子,只要愿意读书,不管贫富贵贱,无论有钱无钱,谭润区都愿意教授。

同是湘乡大户,陈家与谭家几代交好,这间私塾又离陈家很近,于是顺理成章,陈赓成为了谭润区的弟子。

谭润区有个儿子,名叫谭政,也在私塾里念书,陈赓和谭政就成了同窗,自幼便是好朋友。

有一段时间,为了方便上学,谭政借住在陈赓家里。两个相差3岁的同学,再加上放牛娃卢冬生,三个小伙伴天天形影不离,吃在一起,玩在一起。

一来二去,陈赓的四妹陈秋葵,也和哥哥们玩在了一起,可谓青梅竹马。

几年后,在陈家和谭家两位老爷子的撮合下,谭政成为了陈赓的妹夫。

大婚时,谭振18岁,陈秋葵15岁。

谭政和陈秋葵新婚不久,便到武汉投军,在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部特务营任文书。

令谭政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便是永别……

谭政身在军旅战事繁忙,长年没有回家。陈秋葵自幼羸弱多病,又思夫心切,日日郁郁寡欢终致成疾,夜夜咳血,很快就去世了。

后来,谭政参加了秋收起义,随主席上了井冈山。

1955年,陈赓与谭政,并肩十大将之列,陈赓排序第四,谭政排序第五。

陈赓家里还有个仆役,也是湘乡人,名叫许克祥。

没错,正是这个许克祥,后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马日事变”。

早年,许克祥在陈赓家里当雇工,陈赓的父亲陈绍纯见许克祥杀伐决断,做事果敢,看出这个人绝非池中之物,便有意提携他。

陈绍纯通过关系,推荐许克祥去了湖南讲武堂。

讲武堂毕业后,许克祥参加了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

之后,历任第6混成旅第19团团长,黔军第4师独立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33团团长,驻防长沙。

1927年5月21日,许克祥率33团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率军1000余人,查封省、市党部和工人纠察队总部,袭击四郊的农会,围捕共产党人及家属,一夜间搜捕共产党工农群众3000余人,杀百余人。

但念在陈家对自己有恩,在明知道陈家一个儿子(陈赓),一个女婿(谭政)都是共产党员的情况下,许克祥网开一面,没有为难陈家人。

回过头,我们再来接着说陈赓。

陈赓念完谭润区老爷子的私塾后,考入长沙育才中学,在这里结识了一个小同乡,也是湖南湘乡人的宋希濂,成为了陈赓的小老弟。

1923年冬,孙中山广州政府军政部长程潜号召湖湘子弟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宋希濂与长沙市育才中学同学陈赓准备前往投考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时年16岁的宋希濂虽然家境富裕,但父亲因其年岁尚幼,并不十分赞成其此时从军。宋希濂无奈,只得怀揣三叔给的35块银圆,拉上铁哥们陈赓一同前往广州。

有了陈赓的财力支撑,二人一路衣食无忧,住行通畅,很快来到了广州,并顺利考入广州革命政府陆军讲武学校。

但是,不知出于什么缘故,这些湖南籍子弟通过考试后,学校却迟迟未能开学,一直耽搁到1924年3月,还在筹备之中。

陈赓天性好动,在这段闲来无事的日子里,便整天拉着宋希濂四处闲逛,这一逛就逛到了广州东郊的黄埔岛上,发现这里有一个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也正在招生。

左右闲着也是闲着,陈赓、宋希濂便直接报名考试,没想到一考就中,不久二人都接到了录取通知,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

黄埔时期,陈赓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与蒋先云、贺衷寒合称“黄埔三杰”。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陈炯明时,国民革命军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

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恐被叛军俘虏,拔出手枪企图“杀身成仁”,幸亏陈赓眼明手快,抢下了校长的枪……

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终于将蒋介石救了出来。

但一年后,“这条命是共产党员救的”这件事,蒋介石早已拋之脑后。

1926年,继“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紧接着就在黄埔学生军中发动“清党运动”,要求黄埔学生不能“跨党”,只能“二选一”。

陈赓愤而脱离蒋介石反动阵营,从此与蒋某人分道扬镖。

而陈赓从湖南湘乡一手带出来的小老弟宋希濂,却与陈赓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政见虽然不同,但宋希濂与陈赓之间的私人情谊,却未曾因此断绝。

1933,正在上海治疗腿伤的陈赓在租界被捕,移送南京后,得知消息后的宋希濂心急如焚,召集20余名黄埔校友连夜觐见蒋介石,请求放陈赓一马,并以个人性命为陈赓担保。

在大家竭力争取下,蒋介石感念陈赓当年救命之恩,将其从牢房转至客房软禁。

宋希濂仍然担心蒋介石不会放过陈赓,故意托人传话给陈赓——

“你可千万不要逃跑,你的性命是我们十几个同学用脑袋担保下来的!”

陈赓与宋希濂从小玩到大,怎会不知宋希濂话里的暗示。

宋希濂这是摆明了告诉陈赓,现在看押松了,不在牢房里了,有机会你就逃,反正我们十几个人做保,校长不可能一股脑把这么多黄埔将领都统统收拾掉……

果然,没几天,经蒋介石同意后,宋希濂以劝降陈赓为名,约了一群黄埔同学,以给陈赓庆祝生日为借口,在宴席上放陈赓悄悄溜走了。

而蒋介石也睁一眼闭一眼,事后也并未对宋希濂等人追责。

陈赓被黄埔校友们保护,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1931年中央特科时期,陈赓奉命前去天津建立特科组织,乘坐火车刚到浦口车站时,发现有一名国军将官在一群校尉军官的簇拥下,在这里登车。

陈赓隔着车窗往外仔细一看,那可是老熟人,曾经的黄埔军校兵器学教官,现任国军第32军中将军长的钱大钧。

陈赓立马警觉起来,把头上的毡帽拉低盖住了半张脸,假装睡觉。

然而,没过多久,突然一个人挨着陈赓的耳边轻声说道,陈先生,我们钱军长请你到他那里去坐坐!

陈赓假装惊醒,抬头一看,说话的人是一名穿着军服的尉官。

陈赓说道,你认错人了吧,我不姓陈,更不认识什么钱军长。

这名军官只好转身离去,就在陈赓打算转移车厢时,钱大钧竟然亲自找了过来,掀开陈赓头上的毡帽说道,你看,我没认错人吧,走,去我车厢里坐坐!

钱大钧挽着陈赓的胳膊来到自己车厢,还对同行的人大声笑道,你们看,我捉到了一个共产党!

陈赓微微一笑,对钱大钧说道,我早就不干了。

钱大钧也不揭穿,把话题扯到了黄埔军校,对陈赓说道,那次校长遇险,多亏你把他背了出来,帮了我一把,否则,我早就人头落地了。

东征时,钱大钧负责蒋介石的警卫工作,可在紧要关头,他却不在蒋介石身边。如若当时蒋介石被俘或是自杀,钱大钧极有可能被执行军法。

所谓“人头落地”,钱大钧此话倒也并不夸张。

为免陈赓心中忐忑,钱大钧继续说道,你就安心坐车吧,我找你只是聊聊天,不是来抓你的。不过,我告诉你,你名气太大,认识你的人太多,自己还须小心些。

就这样两人一路聊天,车到天津,钱大钧果然没有难为陈赓,临别时,还送给陈赓300大洋。

陈赓走后,下属不解,问钱大钧,干嘛不抓?

钱大钧伸出3个手指,说道:

其一、我与他有黄埔师生之谊,不忍抓他。

其二、此人在黄埔朋友多、名气大,抓了他,我会被人骂死。

其三、你以为这么些年来,为什么抓不到他?那是因为根本就没人愿意去抓他!

建国后,陈赓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道——

“可惜解放后钱大钧没有留下来,不然怎么也要把这300块钱还给他!”

而后来故意放跑陈赓的宋希濂,十几年后,陈赓也并没有忘记这份情谊。

1949年12月19日,国民党华中“剿匪”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的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第二野战军俘虏。

随后,宋希濂被转至重庆白公馆看押。

令宋希濂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多月后,陈赓千里迢迢从云南带着两瓶茅台酒,去到白公馆看望他。

刚好,第14兵团中将副司令官钟彬也被看押在此,钟彬也是黄埔一期生,两位被俘的老同学见到陈赓时诚惶诚恐,陈赓却丝毫没有摆出战胜者的姿态。

陈赓自己掏钱,让看守所搞来了一桌好菜,叫上同监室的王陵基上将一起,开怀畅饮。

席间,陈赓只叙黄埔同学旧谊,对战场胜败却只字不提,还特意喊来看守所长嘱咐道,宋希濂和钟彬身上有战伤,王陵基又年迈体衰,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予他们照顾。

陈赓走后,王陵基羡慕地对宋希濂和钟彬说道:唉,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老同学。

后来,这3人都被送去了功德林,陈赓不止一次地去看过宋希濂,直到1959年12月,宋希濂第一批获得特赦为止。

在国民党的被俘将领中,与陈赓关系好的人很多,黄埔五期的小师弟,青年军整编第206师少将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的邱行湘,每每提到陈赓,都对这位大师哥赞不绝口。

1948年3月,邱行湘在洛阳战役中被俘。

桀骜不驯的邱行湘不服输,认为之所以战败,全因胡链和杨伯涛畏敌不前,不肯前来增援。

因此,邱行湘被俘后,思想比较抵触,直到见到了陈赓……

听说邱行湘不大服气,陈赓于是想会会这位黄埔五期的小师弟。

陈赓坐到了邱行湘对面,说道,你就是邱行湘吧,黄埔五期,我们是同学,我叫陈赓!

陈赓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在黄埔系将领中,“陈赓”这两个字,就代表着传奇。

邱行湘马上站起,立正敬礼。

陈赓非常和善,连忙招呼邱行湘坐下,说道,军人嘛,败了就是败了,作为将军,哪有那么多理由可讲。承认失败不丢人,败了还要找借口,那才丢人。

陈赓一番话讲完,邱行湘惭愧地低下了头……

临别,陈赓微笑地说道:

“我高兴地通知你,你被人民解放了。我相信,你还能获得人民的谅解,自己解放自己。从今天起,你就跟我们的队伍一起走吧,欢迎你到我们解放区去。”

陈赓还特意嘱咐后勤人员,为邱行湘准备了十几个猪肉罐头,供邱行湘路上食用。

后来,邱行湘和宋希濂一样,都被送去了功德林,于1959年12月第一批获得特赦。之后,定居南京。

直到几十年后,每每提及洛阳战役,邱行湘都还在念叨着陈赓送过自己十几个猪肉罐头。

陈赓给被俘的黄埔同学送罐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陈赓将军每次看望被俘的师弟们,都会塞给一大堆猪肉罐头,令师弟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其实这堆罐头原本就是师弟们自己兜里的。

陈赓生性风趣,只要部队打了胜仗,俘虏中有黄埔生,总喜欢跑去看看。

一见面,经常说:

“你们胡宗南长官和我同期,上学的时候经常被我挨,有几次还被我揍哭过。”

听得这些小师弟们一楞一楞的,眼神里全是敬佩和崇拜!

陈赓是黄埔一期的大师哥,192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第二期入伍生连连长、第三期本科副队长、第四期步兵科7连连长。

当时,蒋介石为了笼络第8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把作为唐生智私人代表驻广州国民政府的唐生明,安排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队。

唐生明是唐生智的亲兄弟,蒋介石为此专们安排陈赓当唐生明的大哥哥,就为了照顾唐生明,陈赓半夜没少起来为他盖被子。

但陈赓也没啥可抱怨的,因为唐生明也很讲义气。

唐生明实在看不上陈赓毕业那久才当了个小连长,要给陈赓写封介绍信,让陈赓去投奔唐生智,弄个团长、旅长干干。

但这番好意,被陈赓婉拒了。

后来,唐生明一毕业就跑去武汉投奔胞兄唐生智,20岁年纪,便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学生队副总队长,不久改任警卫2团团长,手里捏着一个团的人枪。

而这时候,陈赓才刚刚升为营长。

唐生明虽是纨绔子弟,为人却是有情有义。黄埔时期受陈赓影响很大,同情革命。

1927年,全国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时年21岁的唐生明仿冒大哥唐生智的签字,从第四集团军军械仓库领取汉阳造300支,子弹万余发,用火车从武汉发往湖南浏阳文家市镇,送与秋收起义部队。

事发时恰逢“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刚好宣布下野引退。

而代表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碍于唐生智的面子和权势,也仅是骂了几句“娘希匹”,斥唐生明为“纨绔孟浪”,命唐生智对其“严加管束”,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前文我们说过,陈赓有个妹夫,就是后来的谭政大将。此外,陈赓还有个连襟,名叫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

陈赓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王根英,是一位上海姑娘,在中共特科工作时,与陈赓结婚。

1933年10月,王根英因叛徒出卖被捕。4年后,在组织的营救下重获自由。随后回到延安,在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任政治指导员。

1939年3月8日,学校遭到日军突袭,王根英在战斗中牺牲。

王根英有一个妹妹,名叫王璇梅,当时才十来岁。

直到抗战胜利后,在组织的安排下,陈赓派人将王璇梅接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

陈赓对王璇梅非常照顾,把她当作了亲妹妹。

1949年,在陈赓的撮合下,王璇梅嫁给了陈锡联。

陈赓与陈锡联的相识,始于鄂豫皖苏区。当时,陈赓是红四方面军72师师长,陈锡联是红10师30团特务连指导员。

抗战爆发后,陈赓与陈锡联同在八路军129师任职,陈赓是386旅旅长,陈锡联是385旅769团团长。

1943年8月,陈赓与陈锡联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同住一间宿舍,成了一对好哥们。

当时陈锡联已婚,妻子叫粟格,是陕西米脂出了名的美人,夫妻俩感情很好,粟格经常来党校看望丈夫,引得一众还没有结婚的学员们羡慕不已。

可惜的是,这样一对令人羡慕的眷侣,1948年春,当陈锡联正在前线指挥作战时,粟格却在后方病逝了。

粟格的死,对陈锡联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期,令他沉浸在痛苦之中。

陈锡联的状态,让陈赓很是担心。

1949年7月,王璇梅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从长沙经过南京时,请假去上海看望阔别了3年的母亲,意外得知陈赓也在上海。

此时,陈赓已是第二野战军4兵团司令员了,当他见到王璇梅时,眼前一亮,说道,你先别忙着回去,跟我去武汉,我给你介绍个对像。

于是,几天后,正在武汉忙于调兵遣将,准备挥师大西南的第二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见到了兄妹俩。

一段佳缘就这样开始了,王璇梅后来成为了陈锡联的妻子。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赓大将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将军,读读他的履历,就能了解将军这一生是怎样的非凡和辉煌!

1922年入党,当时全国只有几十个党员。

1924年底,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在黄埔军校,先后任第2期入伍生连长、第3期副队长、第4期步兵科一团7连连长。

第一次东征攻打淡水时参加敢死队,徒手爬上淡水城墙。

第二次东征,救了蒋介石的命。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担任营长。

1928年至1931年,在上海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获取情报,惩治叛徒。

1931年9月至1932年9月,在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任职,一年内由团长升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1932年9月,在战斗中右腿负伤,10月秘密前往上海治疗。

1933年3月,被上海租界巡捕房逮捕,并引渡到南京,两个月后脱险。

1933年6月,前往瑞金红色根据地,任彭杨步兵学校校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任干部团团长。1935年5月1日,率干部团巧渡金沙江,使红军化险为夷。

1937年8月,红军三原改编,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

1937年10月,率领386旅东渡黄河,精于指挥,多次伏击日军,令日军恼羞成怒,在坦克上写着“专打386旅”给自己壮胆。

386旅被美国军事观察团称为中国“最好的旅”。

1940年率部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任太岳军区司令员。

1946年8月到9月,歼敌1万余人,解放5座县城,歼灭胡宗南部“天下第一旅”,新华社为此发文,提出向“太岳纵队学习”的口号。

1948年,解放洛阳、郑州等全国大城市以及500多个中小城市,消灭敌人33万人。

1949年,率第4兵团,在九江突破长江防线后,指挥第4、15两个兵团从江西大迂回,解放南昌、广州,然后率军杀奔大西南。

1950年任云南省主席、云南省军区司令员。

1950年7月26日到达越南帮助抗法,取得奠边府大捷。

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员。

1953年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院党委书记。

1954年10月31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时获授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

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陈赓大将,全身都是故事,一生都是传奇!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