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给了俄军近距离了解西方主战武器性能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测试,俄军在近期陆续公布了一些研究成果。这次被俄军全方位检测的对象,似乎是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首先说明的是,俄军的报告里全篇使用的是豹-2A5的名称,但从过去一些缴获的图片和视频来看,俄军已经缴获了更先进的豹-2A6,好像犯不着去研究性能更差的豹-2A5,这点我是有点搞不明白的。不过在这里,我们就以豹-2A6为主讲目标吧。

根据俄罗斯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豹-2A6的夜间最大观测距离和目前俄军现役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基本相当,约为3公里,但豹式坦克的热成像设备需要在开机后进行必要的冷却才能正常使用。在防护和火力配置上,豹-2A6则和宣传的相差不大,反正没有什么惊喜,也不存在什么惊吓。但最大的问题似乎出在动力包上,这也是德国坦克对外宣传过程中,一直比较引以为傲的点。

豹-2A6使用的那套著名的动力包,也就是MTU公司研制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虽然对外宣称的功率是1100千瓦,约1500马力,但它既然有个Bug,它对使用环境的温度竟然异常严苛,一旦达到35度那么就会自动启用功率限制装置,的功率瞬间从1500马力降低到900马力,也就是说在豹-2A6坦克这里,不是装备适应战场,而是要战场适应装备,这个着实让人有点大跌眼镜了。但话又说回来,别的国家用来援助乌克兰的装备,会不会动了某些手脚或者做了技术降级,这个不好说。其实数据虚标这个问题,俄军也存在,论开坦克质量发布会,乌克兰更早,在2023年3月就这么做了。当时,他们打假的目标,俄军的T-90M“突破-3”主战坦克。

乌克兰方面声称,根据他们的拆解结果显示, T-90M“突破”坦克本质上依然是利用西方技术或零部件进行多重升级的老式T-72B,如果说用于阅兵或者进行比赛,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假如用在战场上,表现十分糟糕,在很多指标上甚至不如乌军现役的T-64BM。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来源,尽管俄军一直试图隐藏,但毫无疑问,它们依然是西方产品。所以乌克兰方面认为,T-90M的产量一直较低,原因并不是俄军坦克生产线的产能不足,而是获得西方零部件的渠道已经基本被堵死,所以T-90M受核心部件制约无法大量制造。

至于细节方面,经过他们的实测,T-90M主战坦克的发动机本质上仍然二战T-34主战坦克的改进型号,机动性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强。自动装弹机与T-72基本同款,但将备用弹药挪到了炮塔后部的位置,以免殉爆,效果是明显的,但补充弹药的时间明显更长更拖沓。至于外界关注的,T-90M防护力方面,乌克兰方面认为,其安装的“化石”爆炸反应装甲与苏联时代的“接触”并没有什么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爆反装甲导致机动性进一步下降,这些附加装甲也并未有效提升T-90M的防护性能。按照乌克兰方面当时的说法,他们一举摧毁了15辆T-90M,其中第一辆是还是被古斯塔夫84毫米无坐力炮轻易洞穿的。一场发布会停下来,更像是乌克兰举办的 “俄军坦克质量问题简报”,极尽贬低之意。

可以看得出,如今的俄乌战场,已经成为了俄乌双方互揭老底的“3.15打假晚会”,其精彩程度足以满足各个吃瓜群众的猎奇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