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东北,有人担忧苏联红军,毛主席准确预测:苏军很快就会回国

观点视频 2023-01-06 10:41:59

1945年8月9日,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和莫斯科同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协定,苏联百万红军和太平洋舰队在4000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进入东北。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行动,使善于谋势的毛泽东马上意识到抗战胜利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

同日,他在延安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声明,并不失时机向人民军队发出了大反攻的号召。

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二号命令,令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吉林进发;现驻河北、热河边境之李运昌部,即向辽宁、吉林进发。

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下,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的日本精锐之师关东军迅速土崩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两天后,伪满皇帝溥仪宣读所谓退位诏书后下台了。

关东军的瓦解,日伪政权的下台,蒋介石在东北无一兵一卒,苏联红军临时接管了东北。

中共中央已经开始讨论,怎样才能成为未来东北的主人。

当时,国民党正在和苏联谈判,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态度一时还不能完全了解。但是,毛泽东凭着自己对战后世界格局的科学分析,做出两点预测。

第一,苏联红军在东北滞留的时间决不会太长,他们是要回国的;第二,出于远东安全的考虑,苏联绝不会希望与自己接壤的东北完全由国民党控制,或者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对同为马克思主义信徒的中国共产党进入东北多少会给些方便。

应当说形势出现了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向东北发展的局面。8月17日—20日,毛泽东先后向有关解放区党委发出指示,集中东北籍的所有干部和准备9个团的兵力,随时待命。

一周后,情况有了一点小变化,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公布了。为了换取在东北地区某些特权,苏联公开许诺蒋介石,苏军撤军后把东北交给他而不是共产党。

斯大林这种民族利己主义的作风,毛泽东早有领教,此时他内心不能只是愤懑,而是需要冷静的思考,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当务之急是找到在此前提下共产党在东北发展的可行办法。

复杂的、有时是难以捉摸的国际环境,增加了中国共产党人决策时的难度,毛泽东把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都找了过来,一起开了个政治局碰头会商讨对策。

分析的结果是:苏联由于受到中苏条约的限制,必然将东北交给国民党政府。因此,我党能否派部队进入东北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是派干部去还是没问题的。毛泽东把手一挥,果断地做出决定:部队待命,干部先行。

事不宜迟。会议之后,毛泽东立即起草对党内的指示:中央决定派千余干部由林枫率领去东北。方毅所率军队仍须进到热河边境待命,可去则去,不可去则在热河发展,造成强大的热河根据地(热、察两省不在中苏条约范围内)。

简短的培训之后,一支由林枫率领的1500余人的干部团向东北地区进发了……

9月14日,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又悄然成立。

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神经中枢关注东北态势的时候,蒋介石也没闲着,内战内行的他对夺取东北的重要意义也是非常清楚的。

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是“控制东北,抢占东北”。早在1945年7月中旬,国民党政府还在与苏联政府就中苏条约举行谈判时就拟议成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

日本投降后,远在西南和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一时无法调往东北地区。为此,蒋介石采取了几条“应急”措施。

一方面,他赶忙以中华民国主席、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级上将名义,向各级政府、各部队、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部队、日本侵华部队、南京伪政府发出一道命令。

一方面令其军队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受降接收,积极推进,勿稍疏懈。

一方面给朱德下达命令是: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应接受各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一律不准擅自行动。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又以“承认外蒙古独立”;由满洲里至绥芬河及由哈尔滨至大连、旅顺的中国长春铁路为中苏“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大连为一自由港”,苏联在旅顺“有权驻扎空军”等条件换取了苏军必须把东北全境交给蒋介石的许诺。

另一方面,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紧急运兵到东北,实行“军事接收”。8月30日,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并公布划分原东三省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九省和哈尔滨、大连两市,任命了九省主席和两市市长。

这是“行政接收”的官员。10月,蒋介石国民党又把伪满冀东讨伐队姜鹏飞部改编为第十四军,空运长春、哈尔滨一带“接收”。

10月18日,杜聿明被正式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这是“军事接收”的主帅。随后不久

杜聿门便亲自指挥由秦皇岛登陆的蒋军十三军石觉部,五十二军赵公武部共7万人,向中共从日本关东军手里夺回的山海关,发起大举进攻。一时炮声隆隆,弹雨横飞,揭开了东北内战的序幕。

10 阅读:6311
评论列表
  • 2023-03-06 22:38

    林枫是谁?写的是啥?

观点视频

简介:笑看天下风云,做具影响力的泛资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