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7月30日,A股盘面,上证指数收跌0.43%,深证成指收跌0.54%,沪深300指数下跌0.63%,这与一年前的市场表现大相径庭。
2023年7月24日,同样是在关键会议上提出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2023年7月25日,《中国证券报》刊发文章《多举措活跃资本市场,大力体提振投资者信心》,当天收盘,上证指数大涨2.13%,深证成指大涨2.54%。
然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是整个2023年的下半年乃至2024年上半年,针对“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出台了一批又一批,无奈市场并不买账。
上证指数2023年7月31日反弹至3322高点后,一路下挫,2024年2月5日,下探至了2635点,这恐怕是时隔一年重提“提振投资者信心”后,市场毫无波澜的原因。
那么,再次“提振投资者信心”,对市场中期有什么影响呢?
从提法上来看,本次肯定没有上次动静大。因为2023年提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时候,附加了“活跃资本市场”,而本次则是附加了“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两项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活跃资本市场”的措施已经基本用完,这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刺激”措施不会再有。
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其实是强调了当前所面临的状况。
防止系统性风险再次发生,尤其是类似2024年年初那种暴跌的出现,恐怕是首要问题。当然了,只要对市场监测得当,尤其是过去一段时间逐步驱散了一些做空力量,以及挫败了杀跌交易策略的锐气,市场再次发生类似年初的踩踏行情,可能性不大。
另外,防止退市力度过大,以免市场恐慌带来的踩踏风险,当前已经基本消除。
强监管,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对扰乱市场主体的监管,对投资者加大保护,这本身就是增加投资者信心的一种表现。
促发展,就是要保证资本市场的“进退有序”,不能缺失了融资功能,又不能上得快,也不能因为“退”太快造成市场恐慌。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如何把握以上几个关键点,的确是一门艺术,也是提升当前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内核。
闲闲财经认为,重提“提振投资者信心”显然不会让投资者像上次那样感受明显,如果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感知是“润物细无声”的话,恰恰能说明,本次“提振投资者信心”将取得明显进步。
“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本质上是要权衡各个环节的轻重缓急,最终实现逐步稳中向好的走向。尤其是当前A股各大指数均处在“二次探底”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市场非常需要信心。
可以肯定的是,当前时间点显然要比1年前更容易筑成大底,核心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一些扰乱市场的因素在过去一年基本出清,这有利A股未来能够走实走稳;另一方面,A股下跌空间已经非常巨大,成为了全球市场的价值洼地,且不说各大指数下跌了3年半,时间周期足够。更重要的是,自2023年7月份开启救市以来,上证指数最大回撤超过了20%,深证成指最大下跌超过了32%,创业板最大下跌超过了35%。可以说,最大的风险已经释放出来了,尤其是年初那一次深跌。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能够继续不断完善当前的策略,A股长期企稳向好,并不是什么难题。
3000反复收割
A股是一定要把做空限制,大股东减持一定要与公司业绩挂钩,不要公司每年亏损股东照样减持套现,把公司卖给散户。当公司ST或1元以下时,散户则一夜归零。要与时俱进,把股市改为侧重于投资,这样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改革,还是竭泽而渔,则昙花一现,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