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甜从哪里来——氨基酸

逸云白茶 2025-03-08 05:01:56

白茶中的甜到底从哪里来呢?为什么不同原料等级带来的甜感不一样呢?今天科代表就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带大家浅浅的理解白茶的“甜”。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讲氨基酸,它是白茶滋味和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茶汤带来鲜味与甜味。比如,茶氨酸,就有类似于味精的鲜爽味。再比如,含量较低的谷氨酸具有酸鲜味。而且氨基酸含量与叶片的嫩度呈正比,可能这也是白毫银针“贵”的原因吧。

*白茶玩家余步贵

除了鲜叶中自带的氨基酸,鲜叶中的蛋白质通过水解也能生成氨基酸。我们去政和采访余步贵老师的时候,他就反复强调:“不一定非要追求氨基酸含量高的鲜叶,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可以通过萎凋过程中生成氨基酸,也很适合制作白茶。”

蛋白质生成氨基酸的过程主要是这样的:你摘下一捧牡丹,将它们放在萎凋架上静静地萎凋...

*摊晾的厚度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在最初的12个小时内,叶片中的蛋白质经过酶促作用下迅速的水解,生成大量的氨基酸,再加上原先物质中的氨基酸,此时叶片中的氨基酸达到了一个小巅峰。

基于这个原理,现在也有许多绿茶会选择在采摘后放入萎凋槽内萎凋一段时间后,再拿去杀青,这样的做法使得茶叶更加鲜爽了。

*做好第一步的萎凋很重要

按理来说,蛋白质持续水解,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会不停的增加,直至蛋白质被消耗殆尽。谁知在萎凋12到48小时候,突然在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阻止了叶片中氨基酸的进一步增加——它就是邻醌。

其实在前12小时,多酚类物质就已经在悄悄地通过氧化生成邻醌了。不过此时邻醌的含量并不很大,还处于悄悄积攒实力地步。

*虽然损失了点鲜爽,但还是留了点香气

等邻醌积攒到一定势力的时候,蛋白质水解增加的氨基酸就不够邻醌消耗的了,这些被消耗的氨基酸进一步生成氨、挥发性醛等香气物质,这类香气物质在新茶阶段表现的比较明显,主要为水果香气或者清醇的香气。

萎凋48小时以后,眼看着邻醌大军就要将氨基酸们消耗殆尽的时候,情况又进一步逆转了。经过萎凋前半程的消耗,生成邻醌的原材料——多酚类物质已经所剩不多了,而邻醌对酶又具有沉淀作用,进一步导致酶促作用减弱,这意味着邻醌的生成量减少了。这样看来,邻醌可真是个猪队友。

不过有一部分师傅在这个步骤进行了调整——他们选择在42-48小时进行并筛处理,促进鲜叶水分的均匀分布,同时重新唤醒酶的活性,继续促进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不同萎凋工艺的氨基酸含量不同,同样条件下自然萎凋的氨基酸含量大于日光萎凋,加温萎凋的氨基酸增长速度大于自然萎凋,限制于篇幅,之后我们找机会再讲讲。

在60小时以后,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含量才有明显的提升,萎凋到这个阶段,茶汤才开始慢慢变甜,这也是为啥萎凋时间过短,白茶品质不佳的原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