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汉羌战争始末,十万汉军惨败的缘由到底是什么?

高旭评历史 2024-04-14 01:56:21

顺帝虽然启用了很多名臣,为啥历史上名气不大呢?对外战绩有点丢人。

还记得东汉是如何平定第二次羌乱的嘛?

靠的是性价比极高的刺杀。

元初五年冬,太后邓绥的堂弟邓遵收买上郡全无部雕何等人刺杀狼莫。挑事的先零两大首领零昌、狼莫死后,羌族各部落陆续瓦解,三辅、益州地区再也没有羌族部落入侵的警报。

整整持续了11年的第二次羌乱终于得以平定,十余年间,军费开支共计二百四十多亿,国库枯竭,并州、凉州两州因此空虚衰败(自羌叛十余年闲,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

然而羌人的实力并没有遭受实质的打击,如果朝廷恰当利用当地豪族,或许能够维持双方的和平。但由于政策的失误,战火很快再次被点燃。

导火索就是新上任的并州刺史来机。

139年,开国名将来歙的后人来机出任并州刺史。

来机被提拔要拜他的族人来历所赐,当初在废太子事件上,来历联合光禄勋、宗正、太中大夫等高官,散朝后组团来到皇宫门前,证明刘保无罪,要求皇帝收回成命(经说,年未满十五,过恶不在其身。且男、吉之谋,皇太子容有不知,宜选忠良保傅,辅以礼义。废置事重,此诚圣恩所宜宿留)

大臣集体示威,这是刘秀开国以来的头一回!

因为这个缘故,顺帝登基后,很快提拔来历为将尉,永建元年,来历更是一举坐上了车骑将军的位置。

新野来家对刘家始终忠心耿耿,刘备建立蜀汉后,来家的后人来敏在蜀汉当上了虎贲中郎将。

大将军梁商有点不放心这个官N代,在来机上任前特地嘱咐:羌族那帮蛮夷行为乖张,说话着三不着两,咱们的统领之道也要跟着变化,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风俗而变,你们几位向来嫉恶如仇,干啥都要分明白黑,孔子他老人家说过,对不仁的人逼的太紧会出祸乱的,更何况统御的是戎狄,各位到任后务必安抚羌胡,防其大故,忍其小过。

来机置若罔闻,到任就“多所扰发”了。

140年夏,且冻、傅难种羌等再次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杂种羌胡又一次寇三辅,杀害长吏。秋天时,羌人诸种八九千骑开始入寇武威,河西震恐,安定郡和北地郡再次把治所迁到了三辅地区遥控办公。

朝廷紧急拜马贤为征西将军,以骑都尉耿叔副将,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诸州郡兵十万人入屯汉阳。

马贤长年在凉、并作战,任尚死后,他以一己之力东征西讨,成为朝廷镇守凉州的柱石,来回顾其辉煌的军事生涯:

永初七年(113年),马贤与护羌校尉侯霸联手攻击羌族先零部落的分支牢羌,在安定郡取得显著胜利,斩杀和俘获大量敌人。

元初元年(114年),面对羌人首领号多的联合侵扰,马贤与侯霸在袍罕击败号多,取得胜利。

元初二年至元初四年(115年-117年),马贤接替被捕的庞参成为护羌校尉,上任后大败狼莫,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平定了陇右地区。

元初六年至建光元年(119年-121年),马贤先后镇压了羌人沈氐部落、烧当部落的叛乱,因功封为安亭侯。

建光元年至延光元年(121年-122年),马贤再次击败麻奴兄弟的叛乱,并通过招抚策略,使大量叛乱部落归顺。

永建元年(126年),陇西钟羌反叛,马贤将其击败,钟羌部众全都归降。

然而因为得罪当权的阎太后,马贤不久被朝廷征召回朝,免去官职。朝廷任命右扶风韩皓接替马贤担任护羌校尉。

直到数年后,钟羌首领良封再犯,马贤才重新被任命为谒者,负责镇压和安抚羌人各部。

按说马贤能力强,顺帝这次又是大手笔的一次给出十万大军,要平定羌乱并不难。

然而梁商再次给出惊人判断:马贤年纪已老,不如任命太中大夫宋汉。

梁商的能力其实被很多人低估,主要是他的宝贝儿子梁冀实在是臭名昭。很多时候你本人牛逼还不行,你的后代也得行,至少不犯事,否则你的政绩将被轻易抹杀。

对梁商言听计从的顺帝难得固执了一回,深宫长大的他对前线将领认知太浅,这也是他犯的最大的一次军事错误。

果如梁商所料,马贤畏惧羌人的声势,一直停留不肯前进。 凉州本土也有两个人看出马贤的问题,一个是武都郡太守马融,他向朝廷上书说:

1、如今西羌诸种部众互相攻劫抢掠,应该趁他们还没有汇合到一起,迅速派兵深入叛军,击破各个支党,可是马贤等却处处逗留拖延。

2、吴起为将,夏天再炎热,也不张开伞盖;冬天再寒冷,也不穿皮衣。而今,马贤在野外垂挂帐幕,珍味佳肴杂陈,儿子、侍妾侍奉左右,事事和古代名将相反。

马融请求朝廷拨付五千人,三十天之内,必然可以打败叛羌。 还有一人也向本地郡守上书,预测马贤必败,稍后揭秘他的身份。

顺帝没有采纳,但他对马贤下了严令,速速与羌人决战。

141春,在顺帝的催促下,马贤在射姑山与羌人展开会战。

射姑山的具体位置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描述,根据一些学者的推测和研究,射姑山可能位于甘肃省的南部地区。

本以为稳操胜券的汉军竟然被羌人大败,马贤及二个儿子皆殉国,随后巩唐种羌三千余骑甚至杀下高原,烧了关中的汉家皇陵。

在形势最不利的这一年,著名的“凉州三明”中的皇甫规上场了。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郡朝那县人。出身将门世家,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扶风都尉皇甫旗之子。

他就是另一位预测马贤必败的人,当地郡守至此乃知皇甫规懂兵略,举荐皇甫规为本地功曹,命其率八百士兵,与羌军交战。

首次带兵的皇甫规没有让郡守失望,斩首数千,成功逼退了势头正甚的羌人。

打出名气后,皇甫规给朝廷上了奏折,讲出了为啥马贤为何大败的原因。

臣每惟賢等擁觿四年,未有成功,懸師之費且百億計,出於平人,回入奸吏。

朝廷平羌乱动辄百亿的军费拨款大部分被军官和恶吏贪污克扣,知道为啥马贤一直停留不前的原因了吧,原来的那个屠龙少年终于也染上了官场的弊病,成为了贪腐的恶龙,梁商其实已经看穿了这点,只是顾忌老将军的脸面,没有指出来。

夫羌戎潰叛,不由承平,皆由邊將失於綏御。

羌人的叛乱,并非无迹可寻,全因边境将领未能妥善安抚。某种意义上,这些关东将领有着主观意愿去逼反羌族,因为一旦战争打起来时,他们来钱的速度更快。

乘常守安,則君侵暴,苟競小利,則致大害,微勝則虛張首級,軍敗則隱匿不言。

平时不加警备,稍有胜利就夸大其词,战败则隐瞒不报。

軍士勞怨,困於猾吏,進不得快戰以徼功,退不得溫飽以全命,餓死溝渠,暴骨中原。

将士们受到奸诈官吏的困扰,即便英勇也无法获得功勋,不仅军饷都发不下来,甚至连饱饭都吃不上。

当官的玩命捞钱,底层士兵却没有保障,这样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

是以安不能久,敗則經年。

这就是为什么凉州一直不能长久保持安定,与羌人的战争始终拖延很久的根本原因。

皇甫规主动请缨将扶风雍营和京兆虎牙营以及安定、陇西两郡五千士兵拨给他去偷袭羌人。

再结合之前马融的请求,他们要的人并不多,数千人足以,再对比关东将领,动不动就是数万、十万的规模,双方立意不难分出高下。

作为凉州本土豪族的皇甫规诉求很简单,就是想保境安民,可不煩方寸之印,尺帛之賜,高可以滌患,下可以納降。 打赢了,我也不要任何奖赏,只要能够消除这场灾难,降服羌人就足够了。

但是朝廷就是不用你!(時帝不能用)

为什么呢,因为你讲出了大实话。

对羌战争的决策者是朝廷的三公,基本都是关东人,派去平叛的也是关东人,皇甫规说百亿军费被贪污,难道钱都到了马贤的口袋里?他有没有上级?他们就没有吃拿卡扣?如果让你打赢了,会不会一级级查下去?

好了,皇甫规,你既然不懂得官场规矩,那就老实的去旁边待一会吧,皇甫规随后进入了晋升的黑名单,开始了十几年的沉寂。

皇甫规的遭遇也可以看出,顺帝并没有完全掌握朝政,权力斗争他是相当娴熟,但对外战争始终被外朝臣子所摆布。

朝廷接着又任命赵冲为护羌校尉,继续和羌人死磕,双方互有胜负,赵冲初期大胜,共斩羌六千余,纳降叛羌诸种前后三万余户,随后又被羌人反扑,一波流干掉。

打了六年后,交战双方都精疲力尽了。原本就空虚的国库实在经不起如此挥霍,国力每况日下,东汉已到了衰败的边缘。

朝廷没办法,又使出了第一次平定羌乱的绝招:给凉州豪族仕途优待,对羌人招抚为主(左冯翊梁并以恩信招诱叛羌,狐奴等五万余户投降,陇右复平)

第三次羌乱至此结束,来机的任性让朝廷花了八十多亿买单,还是那句话,根源上不解决,每一次的平叛招降,只是一场临时的停火协议。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