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为何下令枪毙韩复榘,除了放弃济南,还有三个必死之因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18 18:27:19

1937年12月,日军在攻占了南京之后,决定以南京和济南为基地,从南北夹击徐州控制津浦铁路,一旦占领徐州,那么日军的南北两路大军将成功会师从而能够控制整个华东,同时占领徐州之后,日军也可以沿着陇海铁路西进从郑州直逼武汉。

面对日军的汹汹来犯,时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主政山东8年之久的父母官韩复榘在生死关头居然一枪未发放弃了济南,为了保存实力,韩复榘撤到了黄河以南,放弃了济南、泰安等天险要地,使得日军在短短几天之内突破了防线。

泰安失守之后,老蒋大怒,在之后不久在第一战区召开了作战会议,在会议上老蒋质问韩复榘:

“从黄河北岸,一再向后撤退,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是你负担!”

而面对老蒋的咄咄逼人,韩复榘也火了直接反过来质问老蒋:

“山东丢了是我的责任,那南京丢失该由谁来负责。”

而也就是这番话彻底的激怒了老蒋,事后刘峙把韩复榘拉开并趁机诱骗韩复榘上了军统的车,13天后,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枭雄就被老蒋击毙。

韩复榘是战场抗命,外加上属于逃兵,按道理来说,老蒋的手段不过分,也正是因为韩复榘之死这才激励了之后的台儿庄,不过就在73年后,有学者专门采访了韩复榘之子韩子华,韩子华则为我们详细的补充了这段历史,韩复榘之死不单单有军事因素,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政治原因:

主政山东的“土皇帝”

1890年,韩复榘出生在了河北霸州,7岁时读私塾,不过他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困在这个小地方,于是在20岁的时候就选择去参军了,在辛亥革命中,曾参加滦州新军起义,在这之后韩复榘又经历了讨袁、驱张、倒曹等诸多战役。

北伐战争期间,韩复榘更是西北军帐下一员悍将,担任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连战连捷,并率先攻进了北京,因此有了“飞将军”的美誉,在当时和孙连仲、孙良诚等人并称为“西北军十三太保”。

中原大战期间,韩复榘背叛了冯玉祥,担任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冯玉祥的失败,而在这之后老蒋也任命韩复榘为山东省主席。

从1930年9月开始,韩复榘在山东的统治长达8年。

在现在的一些影视剧之中,由于韩复榘弃守济南的行为导致他的形象往往都不怎么正面,但是真实的历史之中,韩复榘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不堪。

他在民族大义面前想着的就是保存实力,最终放弃济南泰安等要地,从这点上来看,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旧军阀、旧官僚作风,但他治理山东期间又确实为山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当时众多军阀之中,韩复榘还算是不错的:

在主持山东期间,韩复榘对于山东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他制订了《山东省各县强迫儿童入学办法》,小学初中学历的人数在1929年时候有50万,至1933年时候已经有了100万。

同时设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后来改名为山东大学,其中大部分经费都是由山东省政府出的。

而除此之外,韩复榘也有一个特殊的癖好:断案。

韩复榘从最底层出身,所以觉得老百姓太可怜,而他也立志要当一个像包公一样的清官,所以经常时不时的就诉讼升堂。

在韩复榘这里,如果是老百姓和当官的打官司,那么当官的肯定占不了便宜,而且有随时被枪毙的风险,而对于土匪和吸毒人群,韩复榘抓到了也是重判。

虽然韩复榘断案大部分都是凭自己主观意愿进行断案的,所以导致了不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但是你还别说韩复榘这矫枉过正的作风倒也确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山东境内的抽大烟以及治安情况。

自古以来,山东土匪就非常猖獗,“山东响马”是出了名的,而在韩复榘的大力打击下,山东境内的治安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吸毒贩毒人群其手段也更加简单。

抽鸦片的人,第一次见到了打一顿关几天,第二次见到了在打一顿,第三次则直接就枪毙了;而贩卖鸦片的人就更加省事了,被抓住了就赏一粒花生米。

而对于贪腐问题,韩复榘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当时韩复榘规定公务员只要贪污超过500元直接枪毙。

而当时韩复榘夫人的干儿子张守仁也犯了事,韩复榘知道了之后二话没说的直接枪毙。

而且在主持山东期间,韩复榘也的确做到了“不贪财”,当时的军政官员一旦有了钱就想着买房置地,而韩复榘从未买过房,就连他的夫人多次劝他他也不听。

而他的三处房产,一处是张学良送的,一处是沈鸿烈送的,还有一处在南京,是当时各省封疆大吏为了表明效忠中央建造的,而韩复榘自然也不能例外。

一世英名毁于“不抵抗”

“八一三事变”后,老蒋根据形势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了6个战区,这其中山东被划归为第五战区,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以及沈鸿烈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当时为了加强黄河沿线的防御力量,韩复榘又请求老蒋调配重炮旅,本来老蒋也答应了韩复榘的请求。

可是在战斗的最后关头,老蒋还是将本该配属给韩复榘的炮兵团直接给了汤恩伯。

也正是这个决定,成为了压垮韩复榘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之后他气愤的对手下说道:

“老蒋叫我们在山东死守黄河,抵住日军,原说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时候,忽然抽调走了。他们不守南京,却叫我们死守济南,叫我们用步枪跟日军拼么?”

也正是老蒋的这个举动,成为了压垮韩复榘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日本人深知韩复榘的为人,因此曾想要劝降他,在民族大义面前,韩复榘很拎得清,他没有答应日本人的要求甘当汉奸,但是在最后关头韩复榘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整个山东弃之不顾,而韩复榘在山东的一世英名也因为他的不战而逃而毁于一旦。

韩复榘为何被杀?

1938年1月11日,老蒋在河南召开了军事会议,当天韩复榘就被逮捕,13天后韩复榘就被老蒋枪毙,审讯速度之快简直是前所未见。

从军事角度来说,韩复榘放弃济南、泰安等战略要地被枪毙无可厚非,然而其子韩子华认为韩复榘被击毙不单单是因为如此,除了军事之外,也有一部分政治因素:

韩复榘的铁腕手段让山东的环境有所改善,不过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韩复榘的催命符,当时山东虽然名义上是南京政府管辖,可是在韩复榘的手段之下,山东已经趋于半独立化。

而且韩复榘曾经两次以欠饷的名义在山东收税,几乎将整个山东的财政大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老蒋的中央军根本无法介入山东的经济、军事以及政治大小事务,这是老蒋无法容忍的。

其次,老蒋对于韩复榘这个人是充分不信任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有前科在身的。

当年中原大战的时候,韩复榘就因为和冯玉祥的一点私人恩怨就背叛了冯玉祥,而在“西安事变”的时候韩复榘的所作所为更是上了老蒋的“黑名单”。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押了老蒋,逼迫老蒋抗日。

而张杨二将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全国的头面人物都一致声讨张学良、杨虎城二人,而唯有韩复榘是个例外:

而在当时的《山东民国日报》上,记者曾经问韩复榘是否称张学良、杨虎城为“张逆”、“杨逆”?而韩复榘则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什么"杨逆”,“张逆”,就说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

很显然,韩复榘是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兵变行为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之后自己埋下了祸根,看着自己的这个老部下一步步作死,冯玉祥曾经好意提醒韩复榘说话注意点,可惜未被韩复榘听进去。

在这之后,军统又破译了大量韩复榘和张学良之间的电报,电报之中他高度赞扬了张、杨二将的行为,并告知如有需要,他的部队也将奉命西进,盼两军接触时切勿发生误会。

可以说,西安事变之中韩复榘上蹿下跳的行为彻底让老蒋记恨上了。

而除了老蒋要杀韩复榘之外,韩复榘和李宗仁之间的冲突也是间接导致韩复榘之死的原因之一。

本身山东是韩复榘的地盘,可是最终老蒋却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而他这个山东的“土皇帝”却屈居李宗仁之下,这已经引起了韩复榘的不满。

而在之后山东的问题上,李宗仁和韩复榘之间的分歧就更加大了,南京保卫战之后,无论是李宗仁和韩复榘都意识到山东是守不住的,可是撤离山东之后的行军路线却是一个问题:

当时李宗仁的计划是让韩复榘将所属的第三集团军撤进沂蒙山区,利用沂蒙山的地形发动游击战和日寇相周旋,可是韩复榘死活不同意认为撤进沂蒙山区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退路,那等于被包了饺子。

在韩复榘看来,李宗仁此举无疑是借日本人之手趁机消灭自己的部队,这场会议最终也就不欢而散了。

而韩复榘放弃济南之后,和李宗仁之间的矛盾也扩大到了极致,韩复榘认为,在长期抗战之大战略下,与其死守黄河,悉数被歼,不如有计划撤退,保存实力,以利再战。

然而,当时李宗仁正在部署津浦线的会战,他需要韩复榘争取时间,因此严令韩复榘死守泰安。

然而,韩复榘最终只回了李宗仁8个字:“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看着这封电报,李宗仁勃然大怒当即将这封电报呈给了老蒋,而老蒋也有了充足的理由杀韩复榘。

而其子韩子华认为,其父韩复榘的死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李宗仁在其中推波助澜,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之后,作为副司令长官的韩复榘多次拒听指挥、刚愎自用的做派让北上指挥的李宗仁颜面尽失。

结语

当然,无论是否是两者之间的矛盾,韩复榘放弃济南、泰安等要地,致使山东失守是铁一般的事实,就算有太多的政治无奈,但是这不是他将人民丢弃的理由。

0 阅读:7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