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前夕,韩复榘为何敢冒天下大不韪,一枪未发放弃山东?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26 21:48:41

1937年12月,华中日军在攻占了南京之后立即发兵北上,当时日军大本营决定以南京和济南为根基南北推进拿下徐州,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镇,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一旦徐州失守,那么日军就能够控制整个华东,而占领徐州之后,更是可以直接威胁当时武汉的前沿阵地郑州。

当时中国正因为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两次战役的惨败而导致士气低落,兵源不济,可是徐州又关系到了整个抗日战争的大局,如果徐州过早失守,那么当时国民政府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组织力量保卫武汉,所以老蒋把自己的死对头李宗仁放到了山东,一来是想着利用日寇消耗桂系的实力;二来也是希望李宗仁能够挡住日军。

不过,李宗仁当时刚刚接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辖区内的一些事物还未完全熟悉,而在当时华北地区尚有规模能够挡住日本的就只有韩复榘的部队了,而山东地区又是韩复榘的根基,作为军阀来说,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军阀一旦失去了地盘意味着什么?

当年东北军就是因为失去了东北,最终才被分化瓦解。

然而,最终韩复榘还是辜负了全国人民的期待,当日军集结大规模重兵进攻山东的时候,韩复榘不发一枪一炮,放弃了山东重镇济南、泰安等战略要地,直接导致日寇在这之后长驱直入。

也正是韩复榘放弃山东的举动,所以老蒋在这之后决定杀韩复榘以安军心,而韩复榘放弃济南泰安等战略要地,也给之后李宗仁死守台儿庄增加了一定难度。

那么作为山东省主席,执政山东8年的军阀韩复榘为何最终选择了这条不归路呢?

不战而逃并未有此先例,韩复榘可能没考虑到后果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下令击毙了韩复榘,而韩复榘则成为了第一个因为逃跑而被击毙的国军高官,而韩复榘的死在当时也有力震慑住了一些善于逃跑的国军将领,也正是因为有了韩复榘的先例,之后才有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作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未发一枪逃跑导致山东丢失,他被杀没什么好可惜的,但是恐怕韩复榘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居然成为了第一个被老蒋祭旗的人,说实话弃守阵地他并不是第一人,可是他却是第一个被杀的。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了“918”事变,时任东北军最高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因“不抵抗命令”将整个东北地区拱手相让,在这之后短短数个月,日军则长驱直入迅速将整个东北地区纳入囊中,由此开启了抗日战争。

“918事变”之后,全国舆论汹汹,社会各界都在质疑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而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向老蒋告张学良状的人也有不少,最终迫于舆论压力之下,于是在1933年,张学良不得不将东北军的指挥权交给了于学忠通电下野,他选择去欧洲暂避风头。

1934年,张学良从欧洲考察归来,从于学忠手中接过了东北军的大棒再一次成为了当时中华民国的副总司令。

有了张学良的先例,当时韩复榘也有一种错觉,认为不战而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除了张学良之外,当时国民政府之中还有不少不战而逃却又并未受到惩罚的人。

而在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初期,老蒋“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也曾经有过不战而逃的先例:

1937年10月,日本华北方面军率军进攻平汉路,而负责平汉路防守的则是当时第二集团军的总司令刘峙。

为了抵抗日军,刘峙在平汉路布置了三道防线。

然而,面对日军的坦克机械化进攻,刘峙的布置显得非常呆板,他这种无脑阵地战的战斗方式在日军的坦克飞机面前最终都会被搅成肉泥,很快刘峙布置的前两道防线很快失守了,而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态势,刘峙居然直接带着十几万中央军就跑了。

这一跑可不要紧,刘峙几乎直接把整个华北地区的兵力都给抽走了,从涿州到保定数百里的战线上不见一兵一卒,而河北军事重镇石家庄在这之后也被日军攻占,气得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对刘峙破口大骂。

而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对于刘峙不战而逃的行为也让刘峙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国民政府监察院更是弹劾刘峙,而关键时刻宋美龄更是建议老蒋不行就杀掉刘峙以安军心。

作为老蒋的心腹,老蒋自然不愿意就这么处理的刘峙,而是选择将刘峙的参谋长刘德芳推倒台前,把所有罪名都推到了他头上,并将他撤职永不录用。

而作为主要军事指挥官的刘峙事后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在这之后更是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以及平汉路总指挥刘峙曾经都有了不战而逃的先例,他们的经历和韩复榘类似,而事后老蒋虽然象征性的惩罚了他们,但都是不痛不痒罢了。

除了这两人之外,当时防守太原的阎锡山跑了,防守北平的宋哲元也跑了,南京保卫战的唐生智也跑了,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党高层弃城而逃的事情屡见不鲜,也正是这种种案例,让韩复榘有了一种错觉,认为就算不战而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这种想法最终让韩复榘丢了命。

德州战役,韩复榘损失了一半部队,有了保存家底的心思

从1930年开始到1937年底,韩复榘作为山东省主席经营山东有8年之久,作为山东省主席他对于山东肯定是有感情的,主政山东期间他大力整肃贪腐,发展教育,也就在这几年之间,韩复榘的家底也从原来刚入山东时候的3万人扩军到了10万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韩复榘在山东的部队被整编为第三集团军,拥有3个军5个师外加一个旅。

对于军阀来说,他清楚的知道丢失了地盘就等于丢失了自己的命根子,所以你要说韩复榘一枪没发放弃了山东也不尽然,起码他还是打了几仗的。

1937年9月24日,日军在占领了河北沧州以后继续沿着津浦路南下,对当时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紧追不舍,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当时国民政府成立第六战区任命冯玉祥为总司令。

到10月1日,日军攻进了山东境内,并在当天夜里对德州发动了进攻。

德州是津浦线的咽喉,也是抵达日军南京的重要屏障,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对于一个军阀来说,他自然不甘心将自己的地盘拱手让给日本人,所以他几乎调集了一半的家底将近3个师的兵力去驰援德州。

然而德州虽然战略位置重要,可地处华北平原,周边根本无险可守,韩复榘在平原地带和日军的机械化兵团展开决战,这简直就是等同于以卵击石,仅仅两天的功夫,韩复榘的三个师几乎损伤殆尽,而日军进入德州之后疯狂的烧杀抢掠。

见识到了日军的疯狂之后,韩复榘也意识到了光靠他手中的兵力是无法和日军抗衡的,因此韩复榘从老蒋这求来了一个重炮旅,哪知道在关键时刻老蒋非常不靠谱,说好的配属给韩复榘的重炮旅一枪没发直接调走了。

而这也无疑成为了压垮韩复榘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底下士兵面前大骂老蒋:“我抄日本人的后路,老蒋抄我的后路。”

作为军阀,军队就是他的命根子,德州战役战役已经让他损失过半,如今没了重炮旅更是等于把自己的部队往日军的大炮前面送,而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韩复榘最终选择了放弃山东,将济南泰安等战略要地拱手相让。

结语

韩复榘不战而逃的行为让老蒋有了杀他的借口,最终在1938年1月24日,韩复榘被击毙,这位主政山东八年的军阀终究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最终也让自己命丧黄泉。

0 阅读:5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