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英烈:晚明重臣杨嗣昌(杨都尉)的人生结局

凤凤文化 2024-09-16 12:14:30

庚辰眉批:《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护官符云: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里不但贾府的历史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其他四大家族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与历史方面有关的人物如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南安郡王、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唐、冯紫英、卫若兰、秦可卿葬礼上的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那些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义忠千王老千岁、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紫英、卫若兰的历史原型都是明末清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每一个都有一段波澜壮阔可以彪炳史书的历史。但是在时过境迁的历史文献里,在满纸荒唐言的文本中寻找到这些人物的历史原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们之间不但要有朝代联系、气脉联系,年代联系,地域联系,政治联系,经济联系,而且要有字词联系,诗词联系,典故联系和个性联系。

红楼梦文本里有一位一闪而过的杨都尉,调戏完王熙凤的贾瑞病重了,贾瑞的家里人到贾府来讨要人参,才知道贾府已经派人把上好的人参送给了杨都尉,这里的杨都尉就是东平郡王杨鹤的儿子杨嗣昌。

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崇祯元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崇祯三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升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在崇祯一朝,杨鹤、杨嗣昌是一对悲剧的父子。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杨鹤为朝廷推荐了熊廷弼、张鹤鸣、薛国用、袁应泰等人。

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二月二十七日,杨嗣昌出生于明朝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他是三代单传之独子,父亲是杨鹤,官至兵部右侍郎、三边总督。武陵杨氏原籍安徽郎溪,在洪武年间因诖误而发配武陵充军,后代逐渐崇尚文学,追逐功名。杨嗣昌在家风熏陶下,自幼潜心读书,埋头科举,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殿试中以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获赐同进士出身 ,开启了从政生涯。

杨嗣昌对明朝未来的规划可归纳为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其对策主要集中于前两点。对于第一点,他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所以他主张先与清朝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对于第二点,他建议增兵12万,并增加饷银280万两,采取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四个途径。于是崇祯帝在他的建议下先后向民众加派剿饷和练饷。

崇祯十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帝曰:“恨用卿晚。”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十一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残部十七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后来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 ,但卢象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最后战死沙场。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崇祯十三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旧病复发,吐血甚多 ,病入膏肓。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

杨嗣昌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崇祯帝临朝叹息:“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 又亲书祭文,曰:“惟卿志切匡时,心存许国,……赍志深渊,功未遂而劳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悯。……英魂有知,尚其祗服”。《明季北略》中记载时任饷司的杨嗣昌曾奏言南方饥荒严重,并感慨:“今日百姓尚知讨贼,尚可催科,只恐百姓自己作贼,谁为我皇上催科者?” ,后未曾想到“百姓自己作贼”后成为事实 。

黄道周骂杨嗣昌“下无无父之子,亦无不臣之子。卫开方不省其亲,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丧继母,宋世共指为人枭。今遂有不持两服,坐司马堂如杨嗣昌者。”彭孙贻则曰:“兵兴以来,辽饷、练饷计亩日增,民蹙蹙靡所驰骋,嗣昌复进均输之说,以重困吾民。是以胥天下而驱为盗也。”“杨嗣昌,险夫哉,一言而亡国!”

附录:《罪惟录·列传卷之二十五庸误诸臣传》【清】查继佐

子嗣昌,以进士历官至巡抚都御史,表请代父死,诏鹤减戍。嗣昌入为兵部尚书。崇祯十四年,以才荐治贼,夺情,为东林所指。自词臣黄道周劾其墨缞不任,于是刘同升、赵士春、范景文、成勇等交口不置。同时卢象升亦夺情行间,道周等不问也。上恶其党同,矫必用之。以其言勇加派,海内怨望。上仿古策遣之体,且制制诗歌送之。嗣昌负殊禀,可五官并效,捣贼多有胜绩。忽三王一时并见害,知必无幸,引帛尽。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14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