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英烈”:晚明“重臣”洪承畴(仇都尉)的人生结局

凤凤文化 2024-09-27 15:10:32

庚辰眉批:《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护官符云: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里不但贾府的历史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其他四大家族也是真实存在的,四王八公也是真实存在的,与历史方面有关的人物都不是虚构的,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为背景的陪衬人物,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的存在,如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南安郡王、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唐、冯紫英、卫若兰、义忠千王老千岁,秦可卿葬礼上的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

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那些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义忠千王老千岁、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紫英、卫若兰的历史原型都是明末清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每一个都有一段波澜壮阔可以彪炳史书的历史。但是在时过境迁的历史文献里,在满纸荒唐言的文本中寻找到这些人物的历史原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们之间不但要有朝代联系、气脉联系,年代联系,地域联系,政治联系,经济联系,而且要有字词联系,诗词联系,典故联系和个性联系。

根据前文的解密,文本里的仇都尉,这里的仇同报仇的仇,同洪承畴的畴。冯紫英口中的所谓的打了仇都尉的儿子指的是大明王朝的军队打了满清顺治皇帝,自此洪承畴进入红楼梦解读的视野。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他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一直比较受人关注。自他死后至今的数百年间褒贬评价不一。清朝入关后百余年间,他作为降清的功臣受到清政府的褒奖,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命史馆编纂《贰臣传》,洪承畴又被钦定为"贰臣"。学界围绕洪承畴的评价问题展开多次讨论,或目为"功臣",或视为"汉奸",抑或坚持"毁誉参半",因此在晚明英烈的英烈二字上打了双引号。

洪承畴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明崇祯四年(1631年)为蓟辽总督,受命镇守山海关。崇祯九年(1636年)转任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一年(1638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次年驰援京师,所部入卫京师,加衔太傅。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遂降清,隶镶黄旗包衣牛录。洪承畴被招降,皇太极“大悦”,即日颁给“赏赍无算”,还下令“陈百戏以作贺”。诸将对此不理解,认为洪是一囚犯,何以待之如此之重?皇太极解释说:“吾侪所以栉风沐雨者,究欲何为?”众将回答说:“欲得中原耳。”皇太极笑了,便说:“譬诸行者,君等皆瞽目,今获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也。”诸将这才心悦诚服。

洪承畴顺治元年(1644年),任秘书院大学士。次年,南下总督军务,招抚江南诸省。顺治十年(1653年),奉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赐“经略大学士”印,驻扎长沙,主持进攻南明永历政权。顺治十五年(165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经过多年的努力,洪承畴终于在清朝确立了一定的地位,但他始终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即使在完成了镇压云贵的重任之后,清廷也不过是给予他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头衔而已。对于洪承畴,人们多从狭义民族主义的角度来评价他,从而给他扣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但却少有人论及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事实上,对于洪承畴的大"贬"有失公允。他之所以背叛明朝是他"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物。而其降清后的一系列的行动则佐证了他是以"民本主义"作为其行为处事的准则。

洪承畴于康熙四年死去,满清当局拖了两年,于康熙六年闰四月十八日给他发下御制碑文,作为对此人的盖棺定论:

稽古兴朝,必有贤良之臣,坐则荣以高爵,殁亦赐以丰碑,所以劝忠,盖其备也。尔洪承畴,才能敏练,器宇渊宏,我朝平定锦州、松山等处,破明兵十三万时获尔,蒙太宗皇帝宽恩抚育。逮克取京城,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督理绿旗官兵,协同大兵歼逆,首擒伪王,发获奸细,招徕叛党,除党安民,所在著绩。事竣还朝,仍赞纶扉,尔能夙夜宣劳,恪供厥职。旋畀尔经略五省,随满洲大兵,进取云贵,招抚军民土司,供应大兵粮饷,能济军需,边疆有赖。克襄王事,屡建功绩,特授世职之荣,以示酬庸之典。忽闻长逝,甚悼朕怀,特赐谥曰“文襄”。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18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