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英烈:晚明重臣义忠千王老千岁(孙元化)的人生结局

凤凤文化 2024-09-16 12:50:35

庚辰眉批:《石头记》总于没要紧处闲三二笔,写正文筋骨。看官当用巨眼,不为被瞒过方好。护官符云: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里不但贾府的历史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其他四大家族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与历史方面有关的人物如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南安郡王、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唐、冯紫英、卫若兰、义忠千王老千岁,秦可卿葬礼上的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那些严老爷、王老爷、张同圭、聋哑僧人、周太监、东平郡王、义忠千王老千岁、沈世兄、仇都尉、杨都尉、冯紫英、卫若兰的历史原型都是明末清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每一个都有一段波澜壮阔可以彪炳史书的历史。但是在时过境迁的历史文献里,在满纸荒唐言的文本中寻找到这些人物的历史原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们之间不但要有朝代联系、气脉联系,年代联系,地域联系,政治联系,经济联系,而且要有字词联系,诗词联系,典故联系和个性联系。

红楼梦里还有一位义忠千王老千岁,因为犯了事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他的棺材给了秦可卿。义忠千王老千岁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还要从红楼梦文本里明言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开始梳理。查阅《钦定万年书》和《中华万年历》等历法书籍,在明朝的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有三个,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也就是公元1593年;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1642年。从文本明言的接近末世和以上三个年份比较分析,第一个公元1593年明朝还很强盛,算不上末世,因此可排除。贾元春省亲前的日子很奢华很安逸,而朱由崧的洛阳城破是公元1641年的事情,因此第三个选项1642年也可以排除,那么只剩下一个1631年入选。

从来自推算出来秦可卿死于第二年的1632年,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东平郡王的信息变成了东平王府,显然在公元1631年朝廷里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作为三边总督的杨鹤被免职,而洪成筹在1631年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因此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的只有公元1631 年,红楼梦里的五年都是按照这个公元1631年计算和推导的。秦可卿死亡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就是东平郡王被降职,还有一个是义忠千王老千岁被杀。从现在上推历史一千年,只有公元1632年两位晚明重臣的事迹吻合,那年东平郡王的历史原型杨鹤因为清缴农民军不利被降职,另外义忠千王的历史原型孙元化被朝廷处死,棺材被薛蟠买来给了秦可卿。

是的,义忠千王老千岁的历史原型就是晚明一代儒将孙元化,孙元化其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他的父亲孙继统,致力于诗作,不愿为官,后迁居嘉定。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孙元化出生在嘉定县高桥何家弄,后迁居嘉定县城。他"天资异敏,好奇略",(光绪《嘉定县志·人物》)曾到上海县徐光启学馆受业。(程嘉燧《寿怀西徐翁序》)明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

很多人都对明清时期的军事力量抱着错误认知,以为是单纯的冷兵器砍杀,可实际上,明清战争中动用的火器火炮规模之大、威力之高,不仅在中国军事中独占鳌头、甚至远超同期的欧洲战争。

孙元化的功绩离不开徐光启,徐光启因为他对中国科学史的杰出贡献,被后人推崇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作为伫立在近代科学门槛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科学巨匠,徐光启的贡献不仅反映在他最早接受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鼎力完成科学巨著《农政全书》,以及主持修改历法,编纂《崇祯历书》的辉煌成就上,而且还反映在他不甘陈规陋习的羁绊束缚,表现出广收博取、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开创了一代学人匡世济艰的求实学风上。

孙元化是明末最出色的火炮专家,"所善西洋炮法,盖得之徐光启云。"(《明史》卷248)他还著有我国第一部炮学专著《西洋神机》。他一生以炮术报效国家,1621年条呈《备京》、《防边》二策,向辽省经略王在晋献策"筑台制炮",与恩师徐光启主张一脉相承,可惜王在晋不用。1622年,孙承宗经略蓟辽,"筑台制炮,一如元化言。"(同上)孙元化的才能得以施展,参与宁远城的构建与防守。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宁远,被西洋巨炮击伤而亡。这就是有名的宁远之捷,崇祯帝敕封那门大炮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明朝将领遂对洋炮刮目相看。(《瞿忠宣公集》卷2,《讲求火器疏》)事实证明已筑台制炮是对付金兵最佳方略。袁崇焕说:"(我)兵不利野战,祗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明史·袁崇焕传》)。

天启二年(1622),辽省防务吃紧,孙元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筑宁远城,孙主其事。(《明史·孙承宗传》)后经侯震旸保荐从军辽东,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次年,孙助袁崇焕守宁远,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6万大军号称20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置有11门大炮,威力惊人,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七个月后病死,史称"宁远大捷"。事实证明筑台制炮是抗金最佳方略。

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围于城内,粮尽援绝。孙元化奉命派兵赴援。孙元化抚登时,辽人避战乱居山东者十万余人,孙认为辽人可用,重用了一批辽将,今要赴援辽省,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然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士兵抢劫哗变。孔有德受毛文龙旧部李九成之子李应元的煽动,在吴桥发动叛乱,史称"吴桥兵变"。

后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孙元化急令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与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两路成合击之势。然张焘与孔有德旧识,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大败。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举火开门响应,崇祯五年(1632)一月登州失陷。总兵张可大自杀,孙元化战败自刎未遂,为叛军所俘。囹圄中的孙元化对孔有德等叛将晓以利害,明以大义,孔有德回心转意,请求招安。

朝廷也同意孙元化带罪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了诏书,叛军长时间求招安不得,复乱。孙元化又说服叛军,让他回朝陈明真相。孙元化返京之际,王道纯袭击叛军,乱事扩大。兵变发生后,朝中多言孙元化已反。三月孙元化、余大成等人被逮至京师镇抚司,为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所陷害,狱中曾遭严刑。至此,孙元化有口难辩,被崇祯以祸乱之首判处死罪。首辅周延儒欲免元化死罪,求救于徐光启,终无法挽回。(《明史》卷248)最后余大成、宋光兰、王征等遣戍充军,崇祯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632年9月7日),孙元化与张焘同被处死。孙元化在北京西市斩首,年仅51岁。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13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