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在亚洲的地图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它与中国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纠纷和地理位置相近,然而尚未正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在历史上,它还曾长期处于我国的影响范围之内,甚至在某些时期被视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个国家就是不丹。

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内陆国家,其首都廷布距离中国边境仅有45公里之遥。45公里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在路况好的时候,我们出门自驾半小时就达到45公里的概念。
不过虽然不丹的地理位置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周边大国产生联系,但是它所拥有的独立性格以及对外界影响的谨慎态度,使得不丹如“避世之地”一样。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丹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和文化身份。
«——【·我国与不丹的历史渊源·】——»
在公元7世纪,不丹隶属于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是藏族建立的一个政权。纵观史今,其建立已有两百余年。

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讲的便是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前来大唐朝见唐太宗,迎娶文成公主的事儿。
之后的吐蕃王朝又在元代并入中国版图,时称乌藏,在清代则改名为西藏。而不丹在公元9世纪后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在文化和历史上仍与西藏和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
不丹的主要信仰——藏传佛教,起源于西藏。这种宗教对不丹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不丹的语言、服饰、饮食等也与西藏有许多相似之处。

1616年,西藏内部动荡,一些藏传佛教派别败走不丹。这些派别在不丹寻求庇护,并试图在这里重建他们的影响力。
他们并不甘心就此消失,于是便与当地势力交好,渗透到不丹区域的各地。这些藏传佛教派别的领袖们利用他们的宗教影响力,逐渐在不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建立寺庙、传播教义等,慢慢将规模初具现代领土范围的不丹统一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藏传佛教派别不仅在宗教上对不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不丹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时间来到1730年的清朝,雍正皇帝在繁忙的政务中,得知不丹发生了叛乱。
为了维护边疆稳定,雍正皇帝果断指示清王朝驻藏大臣出兵平定了这场叛乱。经过一番努力,清军成功地平息了不丹的动乱,恢复了当地的安宁。

而这厢的不丹为了表达其对清朝的感激之情,不丹国王决定上表称臣,成为清王朝的属国。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为不丹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
从此,不丹与清朝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共同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可惜天不遂人愿,清王朝权力集中的顶峰迎来的是盛极必衰。
19世纪的清朝官场腐败严重,官员贪污受贿现象普遍,税收不足,民生凋敝。自满自大的清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称王,却丝毫不顾远洋彼岸的西方早已科技革新,对我国中原虎视眈眈起来。

然而不丹则是在这时被西方盯上,1772年,英国入侵了不丹,不丹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2000平方千米领土给英国。
«——【·受英国掣肘,受印度掌控·】——»
1907年,乌颜·旺楚克废除了德布王,这标志着不丹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此之前,不丹一直采用传统的宗教与世俗权力相结合的统治方式,即德布王通过宗教权力巩固他的统治地位。

然而,乌颜·旺楚克的举措打破了这一体制,为国家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篇章。废除德布王的决定实质上是一次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通过引入国王世袭制,乌颜·旺楚克为不丹带来了政治上的稳定和连续性。这一制度确保了国家领导人的顺利传承,避免了世袭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权力争夺。
国王世袭制的建立为不丹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内部统一和稳定。与此同时,废除德布王也为不丹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这一举措彰显了不丹领导人的决心——通过摆脱传统的统治方式,为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体系创造更为开放和适应现代需求的条件。
国王世袭制为不丹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统治模式,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德布王体制的终结,不丹逐渐迈入现代化的道路。
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废除德布王的决定无疑是不丹走向独立、现代国家的关键一步。

不过乌颜·旺楚克在1910年,同英国签订了《普那卡条约》,里边规定了不丹在对外事务上受英国指导,这实际上又让不丹成为英国的保护国,没有完全的外交权利。
而这也为接下来的不丹从英国沦落到了印度的手里埋下了伏笔。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逐渐走向终结。他们开始重新考虑其在该地区的政策和布局。不丹作为喜马拉雅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战略位置对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有意通过不丹促进与中国西藏的贸易,并在地缘政治层面构建印度东北部的安全防御体系,以抵御亚洲东北部的压力。这是为了确保对不丹的牢固掌控。
随着印度独立成大势所趋,英国需要确保其在南亚的影响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延续下去,便将不丹让渡给印度。其目的是试图在自己撤离南亚后,通过印度来间接保持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然而待到不丹落到印度手里后,随着我国的一个举动,印度便强迫不丹切断与西藏的联系,使其身陷囹圄——1950年,我国正式解放西藏全境。

不丹在印度的紧密影响下,开始实施了自己首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可惜的是,不丹就如掌中的鱼,永远只是在印度的手掌中活动。
随着“一五计划”的落实,不丹并没有摆脱印度的影响,反而使得自己受印度的控制更加深入。
哪个国家愿意自己永远被别国扼住喉咙呢?撇开不丹,美国与欧盟,美国与日韩,这两对组合中,受掣肘者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不甘身陷囹圄,努力寻求机遇·】——»
不丹便在1962年,我国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后,起了寻求外援的打算。在此之后不久,不丹向印度提出了修改《印不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的请求。

不丹政府对《印不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的修改提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两国之间的军事条款,二是改变经济援助的分配方式。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印度对其国内事务的干预,提高自身的决策权。然而,尽管不丹政府做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他们始终无法摆脱印度的影响。
相比起在喜马拉雅山另一头的我国,印度则作为平原与不丹接壤。不丹国内的许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和电力设施,都依赖于印度的支持。

此外,印度还是不丹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只不过时代在变化,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加强。
在21世纪时,我国与不丹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两国的友好关系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个时期,不丹的多位高级官员纷纷访问我国,展示了不丹对于与我国建立和深化友好关系的决心。
这些访问不仅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也为双边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各种场合中,我国与不丹保持了友好的交流。无论是在国际会议上的互动,还是在双边会谈中的讨论,都充分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这种交流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与不丹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我国多次派出高级代表团访问不丹。

在这些访问中,我国的代表团与不丹的领导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因此,虽然不丹尚未完全摆脱印度的影响而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但两国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正在不断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逐渐增多,并且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切都在向好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