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时曾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
粟裕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却是毛主席对粟裕同志历史客观的评价,也是对粟裕戎马一生的高度褒奖,而在众多开国将帅中,粟裕的军事能力也确实是世所罕见,和其他将帅不同的是,粟裕极其擅长指挥数十万人,乃至上百万人的大兵团作战。
正在指挥战斗的粟裕
一次,粟裕在天目山指挥战斗时,就在运动中将敌人迷惑的晕头转向,后来敌人气急败坏,率大军包围我军,见此情况,粟裕不仅临危不惧,反而还命令战士们在敌军俘虏面前打架,当时毛主席还有些不放心,连忙发电询问粟裕“是不是下错命令了?”
那么,粟裕为何要在临敌前做如此反常的举动?让战士们在俘虏面前打架,这究竟是粟裕下错命令了,还是粟裕有意为之呢?
1944年秋,抗日战争进入最后一个年头,此时经过多年的消耗,日军已经日薄西山,战败已成定局,为此,日军开始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将原本用来进犯浙赣铁路的部分兵力,转而部署到东南沿海一带,企图攻占温州和福州。
面对如此情势,蒋介石为保存实力,留作日后与我军周旋,下令国民党军不做抵抗,一路向后撤退,致使粤汉铁路沿线及其以东广大地区即将成为沦陷区,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决定“向东南发展”,由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主力一部南渡长江,向苏浙敌后发展。
日军
1944年12月,粟裕率三个团顺利渡过长江,随后又与王必成会师浙江长兴,然而,正当部队积极向敌后挺进之时,我军与国民党大将顾祝同不期而遇,当时顾祝同正在第三战区指挥战斗,见我军踏入其地盘,顾祝同当即调集重兵企图聚歼我军。
顾祝同与我党素有恩怨,几年前顾祝同就曾同室操戈,对叶挺、项英所部发动袭击,陈毅和粟裕之所以会进入苏北,也与顾祝同脱不了干系,所以顾祝同此刻会对我军发动进攻,理论上并不奇怪,而粟裕也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顾祝同
为了对付顾祝同,粟裕做好了充分准备,初来乍到,粟裕对当地其实并没有那么熟悉,但粟裕还是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落脚点,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于处于劣势的我军来说再合适不过,而这个地方就是天目山支脉的莫干山地区。
粟裕在军中
1945年2月初,得知粟裕已进入天目山地区后,顾祝同立即电令陶广,命令其率领28军、“忠义救国军”,以及浙江保安第2团、挺进第1纵队等部,进攻孝丰西北地区的新四军第7支队,妄图在短时间切断我军后路。
从双方的兵力对比上来看,这一战粟裕并不占优势,敌人的人数一度达到我军的五倍以上,还有主场以及装备上的优势,正因如此,陶广对此战志在必得,还一度叫嚣要在“两天内解决战事”。
国民党军部队
然而,真正打起来之后陶广才发现,战事的推进完全超出了他的预估,我军虽然在人数和装备上处于劣势,但常年与敌作战,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依靠天目山的有利地形,我军在山地之中辗转腾挪,在游击战下,敌人的阵型很快就被打乱。
在此期间,陶广也曾让善打山地战的“忠义救国军”迎战,“忠义救国军”是戴笠组织起来的一支特务军,装备有卡宾枪、机关枪、六零炮等美式武器武装,在戴笠的训练下,这支部队机动性非常高,在国民党军中素有“猴子军”之称。
但是,这种机动性在遇到我军之后却完全不起作用,实战经验丰富的我军一眼就能看穿敌人的隐匿之处,经过5天的酣战,第7支队在第8支队2营的配合下一举击溃敌军,全歼敌人17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汤姆式冲锋枪、卡宾枪等美制新式武器。
首战告捷,粟裕并没有放松警惕,粟裕深知敌人不会就这么轻易的善罢甘休,如果想让敌人退去,就得让他们知道痛,让他们不敢再来犯,因此,在第一次战斗大获全胜之际,粟裕也释放了一名俘虏,让其带着自己的“感谢信”面见顾祝同,信中粟裕写道:
卑职南下抗日,正缺武器弹药,承蒙你慷慨解囊,无私奉送俘虏1700名,迫击炮3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30余挺,汤姆式冲锋枪14挺以及步枪700支,解我燃眉之急,真乃雪中送炭,我等万分感激。武器乃多多益善,你如愿再次相送,我乃来之不拒!
粟裕大将
粟裕的一番激将法果然将顾祝同惹怒,为了一雪前耻,3月初,顾祝同再次集结第三战区第52师、第62师、第192师及“忠义救国军”第1纵队、保4纵队等共计12个团的兵力向我军扑来,而当时粟裕手中只有6个团的兵力。
敌众我寡,粟裕并没有因此而乱了阵脚,在长期的战斗中,粟裕经历过数次以少胜多的战斗,在不断的交手中,粟裕总结出了很多战斗诀窍,这其中就包括分兵转战,就是将手中的兵力划为几个部分,不停顿的对敌人连续突击。
所以,面对顾祝同的二次来犯,粟裕立即将部队一分为三,第一部分在正面吸引敌军主力,第二部分负责绕后阻击敌人的援军来袭,剩下的兵力就隐匿起来待命,等到第一、第二部分兵力将敌军消耗的疲惫不堪时,再冲出来合击,一举歼灭敌人。
在粟裕的指挥下,此战我军打得非常稳,即使敌人的轻重机枪按每平方米穿9发子弹密度射击,前线战士仍没有后退,始终坚守阵地,整整4天,敌军都没能突破,久攻不下,敌人逐渐露出了疲态,不少敌军士兵都失去了斗志。
瑟瑟发抖的国民党军
见此情况,粟裕立刻抓住机会,命令1纵、3纵果断出击,配合前线部队从后方夹击敌人,意识到被包围之后,敌52师迅速向山头轰击,但轰击了半小时仍未能攻下,无奈之下,52师只好东跑西窜想要冲出山谷,但随着我军的冲锋号响起,敌156团瞬间被成建制歼灭,其余敌军惊慌失措,只能一路溃逃。
我军正在休整
第二次天目山战斗大获全胜后,我军在江南基本算是站稳了脚跟,但敌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进攻,1945年5月中旬,当日军为缩短防线集中退守沿海地区以后,蒋介石终于找到了机会,再次指令其嫡系部队集结14个师对我军发起进攻。
有了前两次战败的经验,这次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决定不再分兵直入,而是采取“集中兵力齐头缓进,步步为营”的战术,不断缩小包围圈,迫使我军与其决战,而在指挥战斗的将领选择上,顾祝同也放弃了陶广,改任第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为前敌总指挥。
面对有备而来的敌人,粟裕审时度势,仔细分析战况后粟裕发现,如果我军正面对抗,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更糟糕的是,此时我军的后勤供给已经出现短缺,很多战士已经饥肠辘辘,只能靠山上的野菜充饥。
除此之外,各种疾病也在对我军的有生力量造成伤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粟裕当即下令,全线撤出天目山,只不过,还没等粟裕率队撤离,日伪军也开始进入天目山一带,如此一来,我军被各方敌人包围,想要突围难度非常大。
不过,粟裕毕竟是经历过各种战斗的人,在危局之下,粟裕当即意识到,要集中兵力趋利避害,打他个回马枪,只有让敌人冒进,使其乱了阵型,我军方可有一线生机,因此,粟裕决定在前线给敌人演一出好戏。
一开始粟裕只是让4纵11支队且战且退,营造一种不敌的假象,企图让敌人中计,但敌人的总指挥李觉是个聪明人,他深知我军善用“佯败诱敌”的计谋,所以一直要求各部队做周到之准备后,再作进剿”。
敌人不上当,粟裕没有乱,在这之后,粟裕又让派后勤队员到处买粮买衣,造成“口粮不足”的假象,然后又下令让天目山地区的军械厂、被服厂、医疗队、仓库及后方机关转移到苏南、皖南、浙西敌后地区,一时间,敌人真的以为我军要“战略撤退”了。
为了让敌人更加深信不疑,粟裕随后又让战士们故意到敌军俘虏面前打架,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并将军帽、军衣以及米袋子等生活用品扔的到处都是,看起来毫无斗志,最后再故意放松警惕,让敌军俘虏逃跑,给他们通风报信的机会。
国民党军俘虏
就这样,在粟裕的一番精心设计下,李觉终于上钩了,由于演的太像,当时毛主席也差点被绕了进去,得知粟裕命令我军在阵地前打架,毛主席一时还有些不解,连忙电询粟裕“是不是下错命令了?”
19日,已被我军迷惑的李觉下令左、右翼兵团齐头并进向孝丰发起攻击,但由于上次战斗受挫,敌52师立功心切,在命令下达前,敌52师就开始提前行动,企图趁我军“溃不成军”之际一雪前耻,殊不知我军早已做好了埋伏圈。
我军在天目山急行军
等敌52师冒进冲入我军埋伏圈后,粟裕立即下达了作战指令,敌52师几乎被全歼,直到这个时候,敌人仍没有意识到哪里出了错,最终,我军在歼灭敌52师,又补充弹药后,继续歼灭残军。
1945年6月23日,在粟裕的指挥下,我军发起全线总攻,为了一举歼灭敌军,此战我军集中了超500门迫击炮,对敌人造成连续不间断的轰炸,轰炸结束后,敌人已四散逃开,我军趁势从四周冲上来,最终顽军大部被围歼,残敌寥寥。
第三次天目山战斗结束后,敌52师、79师以及一个突击纵队被我军全歼,此战中,粟裕的军事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运动中调动、歼灭敌人,并取得三战三捷的辉煌胜利,这样的战绩,无愧为毛主席口中的“最会带兵打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