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赫鲁晓夫提出中国派100万人到西伯利亚,为何最终夭折?

网友评过去 2023-08-31 18:31:07

1954年9月29日,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亲率代表团从苏联赶至我国,在参加完我国建国5周年的庆典之后,毛主席于10月3日在中南海会见了赫鲁晓夫等人,由于当时正处两国蜜月期,所以中苏两国对此次会谈都极为重视。

赫鲁晓夫访华

而在此次会谈中,赫鲁晓夫还特立独行的向我国提出,是否可以派遣100万名中国工人前往西伯利亚,帮助苏联开发西伯利亚,一时间,毛主席等人都颇为诧异,由我国工人去建设另一个国家,这样的提议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那么,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让我国工人去西伯利亚从事开发工作呢?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做出了什么样的回应?这件事最后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对于俄国人来说,西伯利亚的存在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苏联领土面积有2240.22万平方千米之巨,而这么大的领土面积中,仅西伯利亚这一处就占据了1322万平方公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西伯利亚,苏联的领土就算不上是特大号了。

俄罗斯地图。天蓝色部分为俄罗斯欧洲地区,深蓝色部分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它们以乌拉尔山脉为界

苏联的专家曾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西伯利亚的冻土之上是广袤的森林,冻土之下储存着珍贵的化石能源,数条南北向的大河中,也蕴藏着不竭的水力资源,更别说西伯利亚的东侧毗邻东亚且面向太平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所以理论上来说,如果俄国能将西伯利亚改造成一座巨大的工厂,源源不断的将西伯利亚的资源输送出来,那么苏联将会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西伯利亚及全俄地形和油气矿产资源图

但是,西伯利亚的一片蛮荒冻土却让苏联的计划止步不前,虽有无尽的资源,但与之相对应的严寒天气、难以保障的物资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让无数习惯了酷寒的俄国人也望而兴叹,最终导致这片广袤且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西伯利亚气温图

而除了自然环境恶劣以外,当时苏联也实在是没有足够的人力去从事开发工作,二战以前,苏联拥有2亿多的人口,放眼整个欧洲都是罕见的人口大国,但是,二战期间,为了抵挡德军,苏联几乎打光了整个一代青壮年,所以战争结束后,苏联陷入了青年人口极度缺乏的窘境。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赫鲁晓夫在访问我国时,才提出让我国派遣100万劳工前往西伯利亚开发的建议,当时两国正处于蜜月期,而我国当时的经济非常不发达,百年的战火结束后,我国的工业刚刚起步,人口却已经达到了5亿之多。

由于就业岗位远远达不到人口的需求,导致我国出现了很多失业人员,而且当时西方国家还对我国虎视眈眈,并对我国实施贸易封锁,所以很多国人都面临着吃饭的压力,我国急需可以填饱国人肚子的工作岗位。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认为,中苏两国可以互帮互助,由苏联提供就业岗位,我国提供人力,由此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后,赫鲁晓夫进一步对毛主席解释道:

苏联不到2亿人口对于2,200万的国土面积而言是太少太少了。西伯利亚面积有1200万平方公里,而你们中国相比较而言,4亿多人口就偏多了。我们在这方面可以相互支持,相互调剂,西伯利亚可以向兄弟的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中国人民到西伯利亚来工作来生息。

赫鲁晓夫

然而,赫鲁晓夫虽然分析的合情合理,但听到这样的建议后,毛主席却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毛主席对赫鲁晓夫摇了摇头,并对赫鲁晓夫说道:

赫鲁晓夫同志,你知道,多少年来很多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发达国家,人口过剩,就觉得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廉价劳动力来源。但你知道,这种看法是很侮辱人的,现在你也这么看,如果我们采纳你们的建议,我怎么向中国人民去做解释?

和赫鲁晓夫想的不同的是,毛主席在听到赫鲁晓夫的建议后,首先想到的是国人的自尊,一直以来,我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由于贫穷落后,国人受到了数不尽的屈辱,当年我国为加拿大、美国修筑铁路时,就曾受尽白眼,这让毛主席极为痛心。

而今国人终于站起来了,毛主席不想让当年的屈辱重现,不想再看到国人受尽欺凌,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考虑到,如果将这100万工人派给苏联,国内的发展将会因此受到影响,计划中的国家建设会停滞,这对我国来说非常不利。

中国劳工

由于毛主席的拒绝,这次的会谈最终草草收场,不过赫鲁晓夫并没有放弃,回到住所之后,赫鲁晓夫立即与一起来的代表团商量,如何让我国同意派遣100万劳工进驻西伯利亚,但让赫鲁晓夫没有料到的是,赫鲁晓夫此话一出,立即遭到了内部人员的异议。

其中米高扬更是向赫鲁晓夫摆出了中苏两国在西伯利亚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渊源,在追溯西伯利亚的历史归宿问题时,米高扬说道:

许多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直认为外兴安岭西伯利亚,从库页岛到贝加尔湖,有5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本来就是中国的。

米高扬

米高扬这么说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追溯历史,西伯利亚从汉朝时开始就已经被我国纳入版图,当时霍去病按照汉武帝的命令北击匈奴、封狼居胥,最后成功登上了瀚海,瀚海就是后来的贝加尔湖,从那以后,中原王朝就宣示了对西伯利亚的主权。

后来经过历史的变迁,西伯利亚又先后被唐朝、元朝以及清朝所管辖,只不过到了近代,俄国人趁着晚清虚弱之际,才使用了种种手段占有了西伯利亚,正是因为有这层历史渊源存在,米高扬才一直担心让中国人进入西伯利亚,长期以往,会使西伯利亚再度易手。

霍去病北击匈奴示意图

而除此之外,米高扬还非常担心,如果我国劳工进入西伯利亚后,会在西伯利亚定居,还会与苏联姑娘组建家庭,长此以往,西伯利亚将会出现大批中苏混血儿,这些混血儿的出现,会使苏联的痕迹消失的无影无踪。

米高扬的分析让赫鲁晓夫顿时意识到了不妥之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此后几天的会谈中,赫鲁晓夫对派遣劳工一事闭口不提,显然赫鲁晓夫已经后悔向我国提出派遣劳工进入西伯利亚的建议。

莫斯科兵工厂内,一位手持冲锋枪的苏联姑娘

但是,我国在赫鲁晓夫提出建议之后,又反复斟酌了一番,随后又召开会议商讨了派遣国人进入西伯利亚计划的可行性,最终毛主席等人决定从大局出发,接受赫鲁晓夫的建议,帮助苏联开发西伯利亚,同时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赫鲁晓夫听到我国突然同意之后,略微有些手足无措,不过毕竟是自己提出的建议,赫鲁晓夫也不好直接回绝,影响两国关系,因此不久之后,在赫鲁晓夫的授意下,波尔加宁与我国签下了协定,允许我国派遣工人进入西伯利亚,不过人数仅有20万人,苏联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后勤工作跟不上”。

只不过即使是这20万人,最后也没有落实,由于苏联方面有意阻挠,当我国从河北抽调了七千多人进入西伯利亚之后,此后就再也没有向西伯利亚派遣工人的计划,所谓的派遣100万中国劳工进入西伯利亚的计划,也就此夭折。

平心而论,赫鲁晓夫提出的这一建议,对当时的我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很好的解决我国正面临的就业难题,而对苏联来说,这也同样是一项有利无害的壮举,但由于俄国人固有的领土焦虑,这一计划最终遗憾未能实现。

而失去了这次机会之后,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开发也没能取得飞跃式突破,虽然有安加拉-叶尼塞流域土木工程、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波洛茨克水电站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出现,但西伯利亚的开发始终困难重重,不过即使开发率不高,西伯利亚的资源也足以让俄国昂首迈入大国行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