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对于每一位中国人而言,这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六朝古都南京被染成了血红色,30余万同胞在短短一个月内被5万日军残忍屠戮,这既是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也时刻提醒每一个侵略者,中华至此奋起。
而当时遇难的30余万同胞中,并不仅仅只有无辜的平民,其中还有将近十万的国民党军士兵,但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这些国民党军士兵并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抗,直到40年后,通过一位幸存的国民党军老兵口述,那段被尘封的屈辱历史才被揭开了真相。
那么,当时这些国民党军士兵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在被日军抓捕之后,这些国民党军士兵又遭受了哪些非人的待遇呢?
国民党军士兵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拉开帷幕,由于在此之前,日本已经通过建立伪满洲国从中国东北地区攫取和积累了大量战争物资,所以,战争一开始,日军就以雷霆之势占领了我国大片土地。
眼见攻势如此顺利,当时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甚至对日本天皇裕仁承诺说:“一个月内,就可以解决中国事变”。
陆军大臣杉山元
1937年11月,由于国民党军在淞沪战场上连连失利,致使整个战局失去控制,蒋介石在依赖西方调停无果后,无奈之下只能下达了大撤退的命令,但是,由于撤退的命令下达的太着急,国民党军又向来缺乏配合,所以大撤退很快演变了大溃逃。
在溃逃期间,国民党军几乎折损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几支部队,这其中还包括了蒋介石最为看重的几支嫡系德械师,这些精锐部队的丢失让南京直接陷入无兵可守的困境,作为统帅的蒋介石,当时甚至考虑过要直接放弃南京。
蒋介石
1937年11月17~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将领紧急会议,会议讨论的就是南京的守备问题,因为兵力不足,南京是放还是守,蒋介石心中也没底。
在会上,大多数国民党军将领都主张应立即放弃南京,并表示南京已经守不住,继续顽抗没有任何意义,经过大溃逃之后,国民党军已经士气全无,以这样的状态迎战日军,胜率几乎为零。
当然,如果就这样不做任何抵抗就放弃南京,会让蒋介石政府的威严扫地,所以当时有将领就建议,可以让国民党军稍作抵抗,营造国军士兵奋勇反击的假象,但不要耗费过多的兵力,只需让百姓看到蒋介石政府御敌的态度即可。
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
但在国民党军中,也有脑袋清醒之人存在,唐生智就是其中一位,见大多数将领都主张撤退,唐生智提醒蒋介石,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也是孙先生的陵寝所在,如果就这样轻易放弃,还有何颜面面对国民和国际社会?
唐生智的一番话成功点醒了蒋介石,所以蒋介石当即采纳了唐生智的意见,决定固守南京一到两个月,以期国际观瞻,不过蒋介石也知道南京不好守,硬守的话会让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被极大的消耗,所以蒋介石决定给自己留条后路。
唐生智
1937年11月26日,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明面上蒋介石告诫唐生智要拼尽全力守护好南京,但背地里,蒋介石又告诉唐生智,南京迟早会丢,无需耗尽全部兵力,只需固守一个月,让国际社会看到国民党军为保卫南京做出的抵抗即可。
做完这些私下协议后,蒋介石随即给唐生智拨兵10万,任其调遣,只不过,蒋介石虽然大手一挥,给南京调拨了十万守军,但这些士兵要么是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残兵”,要么就是刚刚应征入伍的新兵,战斗力可见一斑。
为了向外界展现国民党军守卫南京的决心,当时唐生智还把整个南京渡口的轮船都调走了,所有可以想到的撤退通道也都被封锁,在外界看来,国民党军这次是抱着与南京同在的决心的,殊不知,唐生智其实早已偷偷为自己留下了一条渡河的船只。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举攻占江阴要塞,就在攻占的当天,日军总部又下达了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此后短短一周内,国民党南京守备军与日军数次交手,但结果中国海军第一、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悉数击沉,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宣告失守。
在日军猛烈的进攻下,原本还打算固守一个月的唐生智顿时乱了阵脚,在看到光华门、和平门、雨花台相继失守后,唐生智立即下达了“大部渡江,一部突围”的撤退命令。
国民党军乘船逃走
然而,由于当时撤退命令下达的非常紧急,很多国民党军高级军官在开完会议之后就立即和唐生智一起乘船悄悄过江逃跑了,导致命令一直到第二天才传到底层部队,但因为唐生智早已将南京渡口的轮船调走了,所以度将部队无船可用,根本无法撤退。
为了撤离战场,保住性命,当时很多国民党军士兵不得不冒险冬泳过江,在此期间,很多士兵跳下江后就再也没有上来过,而那些不会游泳的士兵,就只能脱下军装,混入普通百姓中,试图跟着他们一起趁乱出城。
混入普通百姓中的国民党军士兵
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也没有一个可行性的撤退方案,最终导致南京城内乱作一团,军队是如此,百姓更是慌不择路,在此期间,踩踏事故频发,士兵更是毫无斗志,无心抵抗,这导致5万日军抵达南京城后,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迅速控制了整座南京城。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正式宣告沦陷,50多万南京市民和将近10万人的国民党军部队被滞留在了城内,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残忍的屠戮就要开始。
为了完全控制南京城,防止城内的国民党军奋起反抗,当时日军还在公开场合对外承诺,只要这些国民党军士兵主动放下武器,日军就可以按照“日内瓦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对他们予以善待,本来这些士兵就已经失去斗志了,听到这话,自然甘愿做日军俘虏。
然而,当这些士兵放下武器,成为手无寸铁的平民后,日军立刻将他们零星分散,然后拖至附近不同地方用机枪扫射,国民党军士兵虽然意识到被诓骗,但失去武器之后,也只能任人鱼肉,后来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中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近几日,溃败的敌人大部分逃进我第十六师团作战地域内的森林和村庄…俘虏到处可见,达到难以收拾的程度。因采取大体不留俘虏的方针,故决定全部处理之。然对 1000 人、5000 人、10000 人之众,解除全部武器都很困难,唯一办法是等他们完全丧失斗志,自己排队来降,较为稳妥。
日军
到第二天,日军的兽行更甚,当天日军将所有战俘的胳膊都用粗绳串成一列,然后日军又将他们赶到一块很大的农田内,农田的四周都架设了机枪,一些人立刻意识到日军将要对他们进行扫射,但由于手被绑了起来,想逃也逃不了,最终只能在机枪的突突声中应声倒地,事后日军还会用刺刀二次清理现场。
在这种环境下,日军逐渐将扫射行为视为一种乐趣,一些军官甚至还会比赛看谁扫射的人数多,这种病态的竞赛在当时的南京几乎随处可见,而对于仍留在南京城内的女性,日军更是残忍至极,有时甚至连孕妇都不放过。
面对这些暴行,日军大本营不仅予以了默许,甚至包括普通民众在内的所有日本人还将这些肆意屠戮之人视为“皇军的英雄”,直至今日,仍有很多日本人供奉这些战犯为“英雄”,甚至还妄图抹掉这段泯灭人性的屠戮历史。
好在当时日军虽泯灭人性,但仍有小部分人在这样的残杀下保住了性命,国民党军老兵唐光谱就是其中一位,当时唐光谱在被扫射的战俘中捡回了一条命,由于担心日军会再次返回来,唐光谱在周边的涵洞中待了一天一夜,最后才在南京六合县竹镇避开了日军。
后来唐光谱回忆这段经历时,还心有余悸,想起蒋介石政府的无能,想起唐生智等国军将领的自私自利,以及被日军诓骗的那段历史,唐光谱愤慨不已,而当被问及为何10万国军战俘不去反抗5万日军时,唐光谱顿时泪如雨下,将领都跑了,士兵又如何反抗?
而造成这一切的,归根结底还是蒋介石政府的无能与自私自利,为了一己私利,无视百姓的疾苦,最终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这正好衬托了我党的无私与伟大,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政党,最终也将得到民心所向。
作为军人,宁死不降,战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