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雨春风入我庐
文|段华
人生有许多难得的缘分。得遇良师,即是良缘,如果数十年中师生同契,谊兼师友,则更是三生有幸! 我年方弱冠时即有幸忝列李元洛老师的门墙,十多年前的2009年,他曾书《赠段华》一绝给我,诗前小序简述昔日因缘,今朝景况,全诗则是:“秋水南湖美少年,如烟往事未如烟。腾蛟起凤看今日,六耳斋中听管弦。”又是十五年后,我能回眸往事,将并未冷却的时光再一一重温,何尝不是良缘的继续与延长呢?
奔跑在1975年湖南师院岳阳分院南湖之滨球场上的李元洛先生,尚未及不惑之年,风华依然正茂,身高一米七六,挺拔俊朗,是学生们心中流动的风景,特别是龙行虎步腾空而起,定格空中旋即轻舒猿臂优雅一掷,篮球呈抛物线精准入网,那一瞬间的精彩,更是引爆满场的喝彩。观战者喝彩方式有二:男生一律鼓掌,女生一律尖叫!有一次元洛先生隔着中线投中一球,全场女生齐声高八度尖叫,但我身边一位女同学却没有发声,我定睛细看,原来该同学看得发呆,瞬间内分泌失调,等到缓过劲来刚恢复常态,元洛先生又秒杀三分矣!
课堂上,元洛先生口若悬河,他那口长沙、北京、西宁三地风韵兼而有之的普通话,激起的是教室内学生和窗外旁听生的持续不衰的学习兴趣。“凤头、猪腹、豹尾……文章的结尾,或隽永含蓄,余音绕梁,或凌空拿住,斩钉截铁!”前六字原系元曲家乔吉论赋诗作文之语,我们闻所未闻,至今记忆犹新。讲唐诗的课,简直是跟着他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去旅行,畅游黄河,壮游长江,神游五湖,梦游四海!他绣口一开便是整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元洛老师虽然也夹着备课本进教室,其实他记忆力特好,对许多古典诗文更是背诵如流,故教案全写在肚子里,上课带几支粉笔足够。他的板书堪称一绝,字迹和思维一齐浪漫灵动,笔势如劲风一般阳刚遒健。那时荒芜多年饥肠不免辘辘的学生,美听美视之余,更如同赴一场精神的盛宴。
记得是1975年一个秋夜,我拿着几首青涩诗稿大胆叩响了李元洛先生的房门,正是这一叩,决定了我以文学相伴的烹词煮字的人生。
“看来你基础不错,有从文的素质,但是还要下苦功!”
恩师的这个复句,激励了我半个世纪。多少次遇上创作难题意欲鸣金,转念一想,退什么?不是基础不错吗?干!再干不动怎么办?下苦功呗!
1978年,我和李迪辉合作编了个独角戏《再打铜锣》,在《湖南群众文艺》发表后,有人对该作提出尖锐批评。编辑部经请示主管部门后,开辟专栏对《再打铜锣》公开讨论,还冒架势就混成个批判对象,涉世未深的我差点吓破小胆!于是找恩师寻求应对之策。
元洛先生关切地询问了相关情况,沉思片刻,语气肯定地对我说:“别紧张哦,文坛刚刚破冰,但毕竟春天已经来了。作品在刊物上公开讨论,接受读者检验,也是件好事!”
连续四期即四个月的讨论终于结束,评论中有褒有贬,弄得我一惊一乍,最后还是在恩师的精神护佑下,挺过了对我来说不免提心吊胆的文坛惊涛。
1996年夏,岳阳作为长江和洞庭湖交汇之地,以腹背受击的态势熬过了半个世纪不遇的洪灾,我投身抗灾一线,也算是备历艰辛,数经危难。事后我匆匆完成长篇报告文学《壮哉洞庭——96岳阳抗洪大写真》。时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元洛先生有感于此,便在长沙主持召开《壮哉洞庭》专题研讨会,连会标都是他亲笔书写。那次讨论会既是一次对基层创作人员的深入生活、贴近百姓、拥抱时代的方向指引,也是一次名师云集的集体“会诊”。纪念册上,恩师挥毫以记之:“洞庭碧波千迭,段华彩笔一支”。
2003年秋,元洛先生应邀在湖南理工学院旅游系开唐诗与旅游的讲座,我抓住机遇蹭课。恩师用口述、板书组成大唐立体旅游诗国图,向全体学生推出一堂营养超值的自助餐。眼看黑板已密密麻麻地写满,我主动趋前拿起刷子干起了助教的差事,把黑板擦得光可鉴人。元洛老师见状立即十分热情地表扬我:“段华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是热爱劳动!”我一激动就开始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口吐狂言:“作为李老师的学生,我愿终生为恩师抹黑板,而决不为恩师抹黑!”李老师听后可能为“抹黑板”“抹黑”的急就章而笑容可掬,而听众的笑声与掌声则一起响起来。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是台湾名作家余光中的金句,见于他1976年6月所作纪念端午节的《诗魂在南方》一文。元洛先生以诗论大家和诗文化散文主将的独特襟怀和文化担当,和名诗人流沙河一起最早神驰于海峡两岸,将余光中先生从“那头”介绍到“这头”,让读者得以记住《乡愁》,聆听《民歌》,感受余先生胸间那巨大的“肺活量”。
1999年8月,余光中先生首度访湘,在名作家水运宪先生和元洛先生陪同下,首次亲吻“蓝墨水”,在元洛师的引介下,我得以拜见大师并获教诲。
2010年端午,余光中、李元洛、流沙河三星拱照大三峡,应邀赴湖北秭归参加祭祀屈原之盛会,恩师“逼”着百忙中的余先生亲手书写《民歌》题辞赐我,那一手魏晋风骨硬笔书法铁画银钩,力透纸背,真是尺幅千里,情盈千尺!
信息社会,指尖触屏而知天下,元洛先生玩APP得心应手。他每有新作,学生常凭手机而先睹为快。他的微信总是微言大义,如面授一般幽默隽永,方寸屏幕频爆睿智火花。两年前,恩师将新作《千年至美莫如诗》寄送予我,全书所赏均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之古典诗词。微信预告“今日启程,明后日即可到达足下”。收到大著,我翌日回微信:“根据恩师旧约,昨日收到新经。十二平均音律,难写赠书大恩!”
元洛先生秒回:“六言诗为中国诗史所少见,今复睹光彩于段华笔下矣!旧约而对新经,好!‘音律’太实,‘大恩’太重,后两句改为‘十二平均玉律,好咏两地情深’吧!”
2023年,元洛先生将成建制推出的《唐诗天地》《宋词世界》《元曲山河》一并赐我,这三书是他多次再印的《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的最新版,其中《唐诗天地》收录的《汨罗江之祭》,写当年去平江寻访祭拜杜甫墓,由恩师学生余三定、朱平珍伉俪和我偕行陪同。我回微言:“笔卷唐宋元洛阳纸贵,情牵诗词曲波上虹飞。”恩师秒回:“好联。拙名与曲波读音平仄相谐,一语双关,巧手拈来可见慧心,落笔即是诗趣横生也!”
前不久,元洛先生“微”来一张图片,图为汨罗市屈子文化园大门所刻他亲撰楹联:“中国诗坛第一人但推屈子,两间遗泽无双地唯有汨罗”,同时附微言“其实我最满意的是另一联,‘万古不磨,洞庭波兮木叶纷飞云梦泽;千秋长诵,蓝墨水欤上游只属汨罗江’。前联他人可以写出,此联则他人难以措手。”
我回微言:“好联!上联屈骚中化出,下联余光中妙语中拈来,语助词‘兮’对‘欤’,浑然天成。尺璧寸珠,珠联璧合!”
翌日,元洛先生再“微”一图,图为梁瑞郴先生书恩师的“万古不磨千秋长诵”联。我回微信:“珠联璧合!”
元洛先生秒回:“这个词昨日已用了!”学生哑然失笑,心想,有这样的恩师追踪教育,想不进步都难呀!
我用微言自我解嘲:“学生理不屈,词穷啊!”
恩师得理不让人:“还强词夺理!”
片言只字,庄谐并作而意蕴深长。
光阴荏苒,元洛先生高寿现在已直指九十大关,然而岁月却似乎在他身上,尤其是心理上并不留太多肆虐之痕,风采依旧,帅气尤添,宝刀在手,谁与争锋?
舞海劲帆旅唐宋,凌云健笔意纵横。恩师手中三寸狼毫所裹带的精气神,源于华夏民族所独有的诗词曲,发乎海天襟怀所积蓄的真善美。除一系列如《唐诗分类品赏》《诗国神游》等诗词欣赏专著之外,他以首创之力擎起中国诗文化散文之帜。其四十年前初版之五十余万言诗学专著《诗美学》,历经江苏文艺出版社、台湾三民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之后,第四版之修订本最近已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发行。国内两本权威的文学史,即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的《中华文学通史》,由郭预衡、郭英德教授任总主编的《中国散文通史》,均在“当代卷”中列有专节,对他的诗论与诗文化散文创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山西的名刊《名作欣赏》五月号为他做了“主笔头条”的学人专辑,《湖南文学》亦为他作专辑“回眸”,回首平生,恩师也可说足慰平生了。化雨雨人,春风风人,“化雨春风入我庐”,数十年后,先生也赞我成果丰硕,年过花甲仍笔耕不止,不仅没有给他“抹黑”,而且给他“增光添彩”。今日我奉《湖南文学》之命作此印象记,与有荣焉,深有感焉,唯觉情长纸短。
段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二级教授。曾有作品(含合作)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金盾文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近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另一种飞翔——张超故事》《长江九歌》《问苍茫大地——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等。
责任编辑:易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