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被捕后变“汉奸”,母亲羞愧自尽,2014年儿子被葬入烈士陵园

缘史记说历史 2025-01-28 04:46:32

“你不配参加母亲的葬礼”哥哥出言撵走了来参加葬礼的黄标,并递给了黄标一份遗书,黄标看着信中的内容满是心痛和无言:

“老身不幸,生一孽子,于国难之时认贼为父,卖身求荣,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在烽火岁月里,许多英雄因身负特殊使命被误解、被辱骂,甚至家人无法理解其背负的痛苦。黄标,这个曾被视为汉奸的名字,却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黄标小时候家庭很困难,那时候虽有土地,但土地上的压迫和剥削可不少。一年辛苦下来,温饱问题还要靠四邻的借贷才能维持。黄标他们家里有五个孩子,他是最小的孩子。随着黄标的长大,家中的经济状况更显得凄惨了。尤其是在连年饥荒的打击下,家庭成员的生计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了生计,黄标的家人不得不将家中第二个孩子过继给别人,这样一来,黄标成为了家中的第四个孩子,成为了替补的“大哥”。

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们在逃荒的时候,黄标和母亲不幸走散了。冬天的天气又冷,还有风雪。黄标以为自己就要死在这个冬天了。然而,命运让他遇到了一位隐居的道士,道士将他救了,还教了他拳脚功夫。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黄标决定告别道士,去寻找走散的母亲。

在黄标踏上回家之路时,他并未预料到,母亲因为这几年无休止的思念而导致了失明的悲剧。黄标在家门前迎接母亲的那一刻,看到母亲因眼疾无法辨识自己时,内心的愧疚涌上心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标长大了。虽然这些年过得很贫苦。但这也让他的内心坚定了一个想法——推翻压迫,争取自由与平等,挽救这片苦难的土地。

黄标从小看着他们为家操劳的辛苦,也看到了地主们高高在上的奢华与贪婪,这让他内心对社会阶级的巨大不公充满了憎恨。在黄标的心目中,社会的阶级压迫是最根本的恶,他想要为家人争取更好的生活,为百姓争取更公平的待遇。

1925年,黄标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农民运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场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反抗苛捐杂税的运动,尽管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深深震撼了黄标的心灵。

于是,黄标选择了参军,他加入了红军。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为深刻的革命理论和社会思想。他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等理论,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革命理念。黄标深知,要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和不公,单单依靠武力是不够的,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政治智慧。

不光学习这些知识,黄标作为一个兵,在战场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从不懂到一个具备实际军事能力的革命战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逐步担任连长、排长等职务。他以坚韧的毅力和聪明的头脑,在一次次战斗中脱颖而出。每一次的胜利,每一次的战斗,都像是在向他证明,只有通过这场革命,才有可能为自己和百姓带来一线希望。

1932年的寒冬,黄标的人生开始走向了一个无法预料的转折点。那年,沔阳地区的革命形势日益严峻,黄标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俘。

面对敌军的严刑逼供,他最开始很坚挺,什么都不说。敌人看他这样就更加变本加厉。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折磨里想着,若自己继续坚守不屈的信念,可能会面临死亡的结局,而这一切并不能为革命事业带来丝毫改变。

而敌军这边还不知黄标的内心活动,他们换了策略,他们告诉黄标,可以给他一个选择。投降,投身伪军,成为他们的帮手,或者死于非命。这个选择对于黄标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抉择。

革命事业和对家人的思念,让他的内心极致的拉扯。他很是痛苦。最终他做出了决定——他决定接受敌人的要求,暂时放弃自己的一切信念,化作一名伪军,隐藏在敌人内部,借此机会为革命事业搜集情报。

这个决定于他而言,不仅背叛了自己心中的革命理想,更是背叛了家乡、背叛了战友和亲人。然而,他清楚地明白,只有进入敌人内部,才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敌军动向,为自己阵营提供更有价值的情报,进而为革命事业创造有利局面。

黄标被迫接受了敌人给予的职务,成为了伪军中的一员。他的名字在敌军中逐渐变得响亮,甚至得到了日本人和伪政府的青睐。他被赋予了许多看似重要的职位,诸如县保安大队长、敌伪烽口区区长、维持会长等。他一边在敌人的组织中履行职务,一边暗中积累情报,寻找每一个可以为革命出力的机会。

然而在外界的眼中,他是“汉奸”,是背叛者,是反叛者。他这个“汉奸”除了自己很煎熬,自己的家人更煎熬。黄标母亲从未放弃对儿子的期望,她深爱着这个曾经敢于为革命献身的儿子,却始终无法理解黄标为何甘愿与敌人同流合污。黄母日复一日地在家中等待,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无尽期待,但每一次听到黄标被称为“汉奸”的话语时,她的内心都像被刀割一般痛苦。

黄标母亲对儿媳说:“你以后不要再让他进门了,我也不认这个儿子,三个娃娃过继吧,老大给大房,老二给二房,小的把名字改了跟你。”黄标的妻子抹着泪答应了。

第二天,黄母邀请亲家束老秀才来家里面,诚恳地向他道歉,自己的儿子做出这种辱没家门的事,连累亲家和儿媳。说完这些,黄母说出了最终请求,希望亲家可以帮忙执笔一份遗书。听着黄母的话语,束老秀才也泪流面下。最后的事情解决了。黄母在晚上自缢了。

黄标听闻噩耗赶忙往家赶,看着母亲他跪在地上痛哭。可他的哥哥看着他这样,只是冷冷的说:“母亲不想看见你,你不配参加母亲的葬礼”,并丢给他一张纸。黄标捡起纸看着纸上的内容很是难过

“老身不幸,生一孽子,于国难之时认贼为父,卖身求荣,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其所作所为,令人切齿,乃黄门之败类,炎黄之孽种也。老身生无以对世人,死愧以见祖宗。 呜呼! 虽有一死亦难洗老身之羞矣。 老身死后,所遗三孙,长孙过继大子名下,二孙过继三子名下,幼孙交束氏抚养……老身死后,装殓从简,唯脸上多盖两层白布,以示老身无颜见列祖列宗。”

虽然难过,黄标仍未发表任何想法。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前方的母亲转身走了。他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痛悔与悔恨。他既是自己革命信仰的背叛者,又是母亲生命的凶手。在他心中已经变得无比沉重,每一天都像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

母亲因为自己的原因自杀,自己每天活在自责和痛苦中,唯一可算作欣慰的是,他在敌军这边很受信任。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特别惨,可以说是弹尽粮绝。就这样他们还要同日寇斗争。黄标虽然每月凑八百大洋给新四军,可这些根本不够。黄标就盯上了内荆河,因着日寇把陆路设了关卡,往来的人就只能改道内荆河了。内荆河一时间成了唯一的路,不少人就盯着它发财呢。内荆河在沔阳有一处叫坪坊的要处,有个叫李百岩的在这设了关卡,收取过路费。黄标就想拿到这个关键要处。可李百岩实力很强,贸然出手很难赢。而且李百岩还和日寇有关系。为此,黄标选择离间两者。

黄标先是找到金崛,表示最近新四军很张狂,希望可以让自己带兵去打,李百岩带兵打府场的新四军。这下合作灭的更快,更高效。金崛立马给李百岩打电话,让他出兵。

到了那天,黄标开始了佯攻,可李百岩却悄无声息。黄标立马去告诉金崛,表示李百岩这明显是不把他放眼里,连命令都不听。这挑拨很成功,李百岩被除掉了。坪坊也到黄标手里了。

之后,黄标借着剿匪的名义清理了内荆河周边的势力。一家独大,黄标把挣来的钱扣出20万银元交给组织。还假借打仗的名义,把一些枪支弹药送给新四军。

日本投降后,黄标就回到了襄南军分区驻地。可没过多久,蒋介石开始围剿新四军五师,黄标受了重伤,没能和战友一起转移。

武汉解放后,自己原先所在的部队找不到了,幸而遇见一位战友认识他,虽然因为脱离组织太久不能恢复当即党籍,可战友还是给他介绍了工作。

1951年,黄标因为做过汉奸被沔阳公安局逮捕了。而能证明黄标的人,不是没了就是找不到踪迹了。就这样黄标被执行枪决。就在准备射击的时候,有一辆车开过来大喊:“停下”

下车后,给行刑官看了文件,黄标免于一死。可由于证据不充分,黄标还是被判了十年。不过两年就在狱中离世了。他没能等到自己清白的时刻。随着后期的深入挖掘,黄标的真实身份终于得以公开,昔日的“汉奸”形象逐渐被洗刷,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巨大牺牲的革命英雄。在那一刻,黄标终于获得了久违的清白,也为母亲和家族带回了曾经失去的荣耀。

2014年,黄标的遗骨被迁葬至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作为革命烈士永远安息。在这片承载着革命烈士英魂的土地上,黄标的名字再次被铭刻,他的故事重新被讲述,成为后人传颂的英雄传奇。那一刻,所有的冤屈、所有的痛苦与屈辱,都随着黄标的灵魂得到了最终的解脱。

1 阅读:1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