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大学安家外地,为养老我让女儿嫁在本村,如今姐弟如同陌路

名著茶话会 2025-03-27 07:22:37

我叫李国富,今年68岁,是一个普通的退休人员,退休前,我是我们乡镇府的一个普通干部,退休后就回到村里养老。

在乡亲们眼里,我这个曾经“当干部”、如今又“有退休金”的人算是有点面子,只有我自己有苦说不出来,主要就是我的家事上。尤其是随着我和老伴一年比一年老去养老的尴尬,就在我们身上越发凸显了……

我是“半路出家”成为乡镇干部的,妻子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我们婚后生育了一儿一女,女儿比儿子大三岁。

因为我们年轻时都很有事业心,在孩子们小时候的管教上有所欠缺,尤其是女儿受的影响更明显。

孩子小时候,我已经是村上的支书,虽然不是脱产干部,可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很少过问。

再加上妻子自己就是老师的缘故,我总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更加不用我去操心了。

或许就是这个缘故,也许和女儿的天赋有关,女儿从小的成绩就很不好,基本属于班上垫底的那种。

可那个时候的农村,大家的观念都相对落后,女儿对此不在乎,于是,她勉强读完初中就辍学回家做家务了。

女儿回家的那年,我成了乡镇府的干部,妻子也民转公成了公办老师。

儿子当时小学升初中,学校刚好就在乡政府旁边,于是就跟着我住在一起,对他的成长,我才算正式开始插手了。

在我的管教和引导下,儿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从班级中游提升到了前五以内,老师经常在我面前夸他,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果然,儿子高考考上了省内的本科大学。那时还是新世纪初,虽然大学生名义上已经不包分配了,可找份好工作还是不难。

儿子大学毕业了,女儿也25岁,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其实要不是她被我安排去乡镇企业打工,她早两年就该成家了。

女儿在工厂上班时,虽然没有正式拍拖,但对她有意思的男青年也有好几个。如今乡镇企业关门大吉,女儿回到老家,我就问她有没有自己心仪的对象,如果有的话,那就找个媒人说说把事办了。

女儿从小就没有什么主见,对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方向,反倒让父母给她安排。

我便和她商量说: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你弟弟上了大学,将来肯定不会回乡下来住了。我和你妈妈将来老了怎么办?

虽然我们到时候都有退休金,可身边没个亲人照顾总不方便。不如你就嫁在本村吧,我们退休后能给你带带孩子,将来老了行动不便,你挨得近也照应方便。

女儿没有意见,这件事就提上了日程。不到三天,就有个老伙计带着儿子上门提亲了。

那个老伙计是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从我当支书开始,我家的责任田基本都是他给我耕田撒农药打理着。

老伙计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早已成家,老三也二十七八,因为家里穷,一直没有什么人说媒。

老伙计和我说话无需遮遮掩掩:我家老三你也是看着长大的,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做农活还是很在行,之所以还没娶到老婆,都是我这做父亲的没用没钱。

既然您女儿想嫁近点,我就带他来说道说道,成不成看他们年轻人的缘分,不影响我们老伙计的交情。万一成了,我们这样知根知底的亲戚,相信能处得好。

还别说,老伙计的三儿子小民我很熟悉,平常路上遇到,对我也是客客气气的。唯一的缺点应该就是家里穷,所谓人穷志短,反倒做事的气度要差点。

小民的模样有点五短三粗,说话也瓮声瓮气,我以为女儿会瞧不上,于是就没有表态,只能说就看他们年轻人的缘分,我们做长辈的不强求也不阻拦。

可或许还真是缘分,女儿和小民竟然对上了眼。没多久,小民就提着烟酒来我家,算是正式上门提亲。

这门亲戚就这么结成了,反正我只有一儿一女,儿子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女儿就是我最需要我照顾的人了。

于是,彩礼什么的一切都不用提起,女儿的嫁妆,我也按照村里的风俗用最高标准置办,同时还给了五万的压箱钱,让女儿有个底气。

这时候,我们夫妻心里也踏实了。之前因为儿子大概率在外安家而对自己将来养老的顾虑,也一扫而空:

女儿就嫁在本村,离我们家也就两三百米,站在楼顶都能喊的应,可以说是解决了养老的后顾之忧。

女儿成家后,第二年就生了孩子,当时我老伴已经退休了,我也基本退居二线。

看着女儿女婿的日子过得拮据,我们夫妻平素就没有少帮衬。如今有了外孙女。我提议干脆就交给我们带着,他们夫妻俩可以出去打工。

对于把孩子交给外公外婆的安排,女婿没有任何的意见,外孙女两岁多点就来了我家,女儿女婿则去了广东打工。

不知道怎么回事,女婿以前在家做农活是一把手,可外出打工却不咋的。

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只有一身蛮力,主要就是在码头干苦力,可一年到头下来,根本没往家里寄过钱。

听湾里和他同在广东一起打工的人说,我女婿做事并不懒,挣的钱也不比别人少,可就是爱抽烟喝酒打牌胡乱花掉了。

我女儿劝他节制点,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总得留点钱吧。

可他却满嘴跑火车:你跟着我在广东,我有吃的就不会让你饿肚子,孩子在老家跟着外公,他们拿双份工资的人,还需要我们这点小钱?

女儿一气之下就回了老家,说是眼不见为净,还是多陪陪孩子。

于是,女婿一个人在外打工,女儿带着外孙女就住在我家,女婿也从来没有给过钱。

后来,我也正式退休了,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市里上班,然后找了个同事结婚,确实没有把老家这点“家产”不放在心上。

女婿打工几年没有挣到钱,看着外孙女要上小学了,他也回了老家,然后外孙又出生了。

刚开始,我确实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特意不怎么管他们。

他们一家四口的日子真的是一言难尽,久不久夫妻俩还要吵个嘴。隔得那么近,我这要面子的人心里真不是滋味。

于是即使无奈,我还是把外孙女接了过来,安排她上学,所有的生活开销都是我们管着。连抱在手里的小外孙,我们也久不久送点牛奶零花钱的过去。

我虽然对女婿有点不满,但谈不上是因为舍不得。因为我知道,反正留在手里将来也是给他的,花钱多少还真无所谓,就是有点气他不上进而已。

儿子结婚后,对姐姐姐夫还是很尊重的,至少在小外甥上幼儿园之前,他们郎舅间没有什么龌龊。

问题出现在小外甥上幼儿园那年,眼见得幼儿园开园了,还不见女婿把他送过去,刚好儿子夫妻那段时间在家,就随口问了一句。

女婿回答说:今年还是不去了,手里没钱交学费,等过年的时候卖了那头猪,明年再上也不迟。

儿媳妇是城里姑娘,听了姐夫的话很不明白:你们虽然生了两个孩子,大的基本全部交给了外公,小的刚上学就没学费,那将来怎么得了?

女婿原本就不怎么会说话,瓮声瓮气地说了一大堆道理,弄得我儿子在一旁也听不下去了:

姐夫你家四个人生火,至少有三个半人的吃穿用度都由岳父母承担了,你一个全劳力竟然撑不住半个人的份额。假如岳父岳母也是穷人,还需要你这个女婿帮衬,那日子怎么过?

就那样,郎舅两人越说越激动,最后就不欢而散。

儿子临走前对我们夫妻说:我的意见,你们照看一下两个小的没问题,两个大人就别管了,就算他们没饭吃,最好也别操心,那样或许还能断了他俩坐等要的小心思。

儿子说的有道理,再加上我也确实需要照顾一下儿媳妇的想法,于是从那以后,我就负担起了两个外孙的所有开销,至于女儿女婿嘛,那就只能忍痛观望了。

原本以为,给他们“断了奶”,换谁都得自力更生吧?可首先受不了的竟然是女儿,回到娘家就一通埋怨,说你们不能这么重男轻女,还说将来指望我给你们养老呢……

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妻子也不忍心女儿吃苦,于是就半推半就隔三差五给点钱。

过了几个月,儿子儿媳回家休假,问起给姐夫“断奶”的效果,得知还是继续给了钱,他也生气了:

你们是怕将来没人给自己养老是吧?你们这么做不是为他们好,而是害了他们啊。你们现在手里有几个钱,但总不能管他们一辈子吧。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我很担心等你们老了,到时候还是要我这个儿子回来服侍。

儿子痛心疾首地说:并不是我会做出不给父母养老的丑事,而是你们的做法实在不对路。

好巧不巧的事,我们说话的时候,女儿竟然过来了,我们争论的那些话一字不漏全听进去了。

其实换个懂道理的人,这些话还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可女儿没什么文化,性格里又没主见,只知道弟弟不让父母拿钱给自己了,于是怒不可遏地冲进来大吼:

我没有拿你的钱,父母的财产女儿也有份,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儿子还好点,儿媳终究没有那么多顾忌,见姐姐说的太离谱,也说了几句:你说父母将来靠你们养老,那今天我们就把父母接到我家去,不用辛苦你们了,你们今后是不是就可以自力更生了?

不管我们夫妻怎么做和事老想按下这瓢,可按住这头那头又浮起来。于是,一直和谐的家里,就这么鸡飞狗跳起来。

更主要的是,儿子和女儿的关系也变差了,他们姐弟俩小时候还真是非常友爱,因为这次的争论,两姐弟也开始互不搭理。

我们夫妻夹在儿女之间,实在是心交力瘁,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也算是聪明一辈子,不管是处理自己的事还是处理别人家的事,都算得上井井有条。

想不到因为养老的缘故,考虑到儿子上大学后安家外地,为了让自己老有所依,把女儿嫁在本村,却成为了家庭矛盾的源泉!

儿子儿媳想把我们夫妻俩接到城里去,但我们顾虑到女儿女婿的心理,如果我们真的去城里了,他们不就更认为我们偏心儿子,彻底放弃他们?那她们姐弟的关系不就更难弥补了么?

想到这里,我可真是左右为难啊,谁能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