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尽全力追赶十年,却在一夜之间再次落后?美国与中国的远程反舰水面作战技术竞赛

小王乐会 2025-02-18 08:53:26

2024年伊始,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接获了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的采购合同,计划以每年人均50枚的速率进行交付。

AGM-158C是远程反舰导弹型号。

在这一消息公诸于世后,国内掀起了一阵热议,有观点指出,中国在反舰导弹技术上历经十年追赶,却似乎在一夜之间又被甩开了差距。

实际上,这种观点纯属多虑,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在性能指标方面并无显著优势,其实战效能也值得商榷。将此导弹的引入与中国反舰导弹领域的整体发展相比较,就如同认为沃尔玛的出现使某个社区的便利店失去竞争力一样,显得有些荒谬可笑。

实际上,美国军方自2021年起即已启动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的采购计划,首批订购了5枚,并进行了相应的性能验证。

AGM-158C型远程反舰导弹的示意图展现如下。

然而,直至2024年,美军方才下达初始订单,订购数量仅约200枚。

假若AGM-158C导弹确实具备一夜之间使中国反舰导弹领域显著落后的潜力,那么为何美国军队仅采购了大约200枚的AGM-158C导弹?基于2021年的测试,在2024年方会公布正式的采购决定。

从性能角度看,AGM-158C导弹在高空全射程下大致可达500公里,而掠海飞行时的射程约为180公里,它是一款以亚音速运行、速度不超过1马赫的导弹,整体表现符合预期标准。

AGM-158C型远程反舰导弹的示意图展现如下。

在威力方面,AGM-158C导弹配备了450公斤的高爆炸药作为弹头装药。此款弹药威力颇丰,对击伤驱逐舰及航母应属轻而易举。

在发射平台上,AGM-158C导弹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

目前,AGM-158C导弹仅能在两种平台上发射,即B-1B轰炸机与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

(F/A-18E/F型舰载机搭载AGM-158C导弹)

美国未来意图在F-35战斗机与B-2轰炸机等装备上集成AGM-158C导弹,然而,目前美国尚未具备利用B-2轰炸机或F-35战斗机发射AGM-158C的能力。

由于发射平台的约束,AGM-158C遭遇了一个关键挑战,即它的射程短于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

常规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普遍超过700公里,而作为重型舰载机型的中国歼-15战斗机,其作战半径预计将更为显著。

AGM-158C导弹的最远打击距离可达500公里,这暗示搭载此型导弹的飞机需接近至与我方战舰相距至少500公里的区域。

在这一范围内,装备AGM-158C导弹的美国战机面临被中国舰载机拦截的风险。

这实际上暗示美国可能需动用AGM-158C导弹对中国的军舰发起进攻,并在此之前成功摧毁中国的大量舰载机,即在攻击中国航母之前,须与中方展开一场“舰载机战役”。

(航母海战概念图)

原本,在F-35战斗机与中国的歼-15舰载战斗机之间,美国存在一定的技术领先。然而,随着中国相继投入服役新型舰载战斗机歼-35以及舰载预警机空警-600,美国在舰载机领域的这一优势地位已被彻底颠覆。

为了使美国能够利用AGM-158C导弹对中国的航母实施打击,前提条件是必须克服“舰载机对抗战”的挑战。然而,鉴于中国即将投入使用的歼-35和空警-600等机型,美国在未来的舰载机对抗中取胜的机会已极为渺茫。

显然,AGM-158C导弹在实际战斗中的作战效能显得不足,美国海军与空军之所以选择装备此款导弹,乃是因为当时已无其他合适的反舰导弹可供选择。

AGM-158C导弹装备于B-1B轰炸机。

除了AGM-158C导弹外,美国的主要反舰导弹还包括反舰版战斧导弹,以及自冷战时期即已服役的鱼叉导弹。

战斧导弹在速度与掠海低空飞行性能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其易于成为拦截目标。

(战斧导弹)

关于鱼叉导弹,其特征为短程发射与亚音速飞行,性能与战斧导弹相当,均为低速导弹。

显而易见,鉴于中国海军实力的显著增强,这两款导弹未能达到美国的反舰需求。

为抗衡中国海军,美国近年来致力于增强其反舰作战效能。

鉴于其导弹技术相对欠缺,美国并未成功研发出具有显著优势的反舰导弹。甚至先前,美国曾探讨过将标准-6防空导弹改造为反舰导弹的提议。

(标准-6导弹)

这款AGM-158C导弹实则是基于AGM-158系列空对地导弹改造而成,揭示了美国在研发新型反舰导弹方面的局限,被迫通过改装现有导弹以适应当前的需求。

假使美国具备研发高度先进反舰导弹的技术能力,其理所当然会采取这一行动。然而,问题在于美国在导弹技术方面已处于劣势,这主要归因于其在关键设备——风洞的研发领域停滞了大约三十年,该设备对于飞行器的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风洞试验设计飞行器外形。

从技术层面看,美国遭遇了技术储备的短缺,这促使了研发AGM-158C这类在实战效能上显得捉襟见肘的导弹。然而,美国未能提供更为先进的替代方案,因此,AGM-158C导弹成为了权宜之选。

相比之下,中国在导弹技术的发展上领先于美国。在反舰导弹领域,中国的鹰击-21与鹰击-18导弹确证展现出超越美国AGM-158C导弹的先进性能。

中国鹰击-18导弹。

鹰击-18导弹的最大射程为600公里,其装药量位于200至300公斤的区间内,具备超过3马赫的突防速度。相较于AGM-158C导弹,虽然鹰击-18在弹药装载量上略显不足,但在整体性能方面却展现出显著优势。

相比于鹰击-18导弹,鹰击-21型导弹的威力显著提升,其原因在于它是一种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位于6至10马赫区间。

至关重要的是,鹰击-21型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越了1000公里,这一距离已超出了美国F/A-18型舰载机的作战范围。

外贸版鹰击-21导弹

显而易见,中国在反舰导弹技术领域显著超越了美国,认为在AGM-158C导弹投入使用后中国的技术优势反而减退至劣势,此论断缺乏事实依据。

实际上,美国在反舰导弹领域的技术滞后,除了风洞技术的局限之外,核心问题还在于其平台的相对落后。

中国所研发的"鹰击-18"及"鹰击-21"导弹均为舰载型号,借助军舰这一更为庞大的载体,能够制造出体积更为显著的反舰导弹。

相比之下,美国侧重发展空射形式的反舰导弹,这必然导致导弹尺寸受到搭载飞机平台的局限。

使用轰炸机携带导弹

为了研发更为先进的反舰导弹,美国不仅需配备更精良的风洞设施,还需拥有适用的军舰作为试验平台。

然而,在涉及军舰特别是先进驱逐舰的制造问题上,美国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主要源于其造船工业的衰退现状,使得当前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对高度现代化舰艇的需求。

(B52挂弹)

因此,美国实际上别无选择,只能依赖空射型反舰导弹,这与基于现有导弹开发AGM-158C导弹,而不是探索新一代导弹,本质上都反映了缺乏战略选项的现实。

0 阅读:12

小王乐会

简介:有一个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