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成果“上新”

文旅中国 2025-04-14 11:00:54

日前,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市举行。论坛上,经参会的17名专家学者无记名投票,并经河南省文物局审核,汝州温泉遗址、灵宝北阳平遗址等入选2024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些考古项目时代横跨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在实际考古工作中充分落实“考古前置”政策,注重多学科合作,运用精细发掘理念,实现了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等方面资料的有效积累,切实将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思想贯彻到了实际行动中。

成果为多个课题研究提供支撑

▲ 汝州温泉遗址发掘Ⅰ区石制制造厂

汝州温泉遗址年代距今10万年至4万年。2021年至2024年,考古人员在遗址周边进行勘探、调查,新发现旧石器地点5处。该遗址发掘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赵清坡介绍,遗址文化层处于牛涧河古河道的沙砾石层中,综合判断该遗址应为古人类在河滩挑选石料加工石器与屠宰动物的临时性活动场所。尤为重要的是,遗址的阿舍利工具组合是在中原地区首次发现。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我国旧石器工业技术体系、阿舍利技术传播与演变、现代人起源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重要材料。

偃师古城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收获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三条壕沟和夯土墙基,其发现为探索二里头遗址的范围、规模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使二里头遗址作为早期国家的都城要素更加完备。

西平丁寨商周之际墓地的文化内涵以二里头文化遗存、商周墓葬、宋金时期遗存为主,以商周墓葬最为重要。根据发掘,推测丁寨墓地应属于商王信赖的“文”或“文夏”一族。这个氏族在殷墟四期早段时受商王派遣,管理商王朝南土,驻守在商代金道锡行之路上,后随商周更替、周公东征而在此地消亡。多学科研究正在进行中,相关成果将为研究人群迁徙等课题提供支撑。

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近年来的考古工作,使得陵园构成要素和布局模式更加清晰。首次发现秦汉时期的钟虡遗址为该类建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初步判断白草坡陵园为东汉桓帝宣陵,这也是首次通过考古发掘工作确认东汉帝陵陵主归属,学术意义重大。

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前置”

2024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大部分为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充分落实了“考古前置”政策。

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北片区是为配合郑州市商都历史文化区书院街北区项目工程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有力证明了郑州是从商代开始延续使用的城市,是古今叠压型城市遗址的典型代表。郑州岗崔商代遗址发掘为研究夏商聚落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 洛阳东周王城七里河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出土的陶范

洛阳东周王城七里河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的发掘工作,为配合洛阳柒里河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而开展。该遗址领队、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副主任邓新波介绍,遗址为研究东周王城的城市布局、手工业制作流程、铸造管理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

景龙门遗址是在配合开封老城区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此次发掘工作共清理唐至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门、城墙、道路等遗存70余处,出土遗物2100余件。“景龙门遗址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填补了北宋东京内城城门考古的空白。”该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万军卫说。

在这些考古项目的开展中,精细发掘理念贯穿全过程。“这体现为多种技术手段与规范流程的结合。”赵清坡说,首先,在发掘过程中严格按照《田野操作规程》,基于地层学的方法,采用“自然层+水平层”的混合模式进行逐层清理,既尊重地质沉积规律,又能捕捉细微的人类活动遗迹,并且使用实时动态测量仪测量每一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的三维坐标、倾角和走向等。其次,选取合适的探方,对发掘出的堆积物全部进行浮选和水洗,以获取微小石片、骨屑、木炭等,并对脆弱标本采用箱取法,整体转移,确保遗存的完整性。

在景龙门遗址发掘中,景龙门、内城北墙、延福宫东墙等遗存的发现为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确定了关键节点。万军卫介绍,在遗址发掘前充分查阅了北宋时期开封街巷的资料,做足准备后才开展相关工作。发掘过程中,考古队与建筑、环境、植物等学科合作,对景龙门形制进行了复原、对发现的明代种植遗迹进行浮选、对出土的人骨遗骸开展体质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一步步揭开景龙门遗址的神秘面纱。

科技作用凸显

在当下的考古发掘中,科技力量的作用愈加凸显。邓新波介绍,在洛阳东周王城七里河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发掘中,科技贯穿了田野考古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科技考古前期介入,使得发掘前有预判,在发掘中随时协助,在发掘后跟进研究。“遗址发掘遇到一处红烧土区域时,结合对该遗址性质的初步认识,科技、考古人员共同攻关,分析其在手工业操作链条中的作用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及时提取相关考古信息,对研究遗址内涵帮助极大。在遗物整理方面,也有科技力量的专业检测和分析,如通过对陶范表层的检测,得知其是铸造哪种金属器物的、表面的涂层是何种材料等。”邓新波说。

汝州温泉旧石器遗址发掘研究中运用了不少新技术,比如通过提取石器表面附着的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揭示古人类技术行为、生存策略及环境互动的深层信息。“我们还通过三维数字建模和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实现石制品、动物化石等遗物空间信息记录全面数字化,精确获得遗物的三维坐标、倾角和走向等信息。”赵清坡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勾晓庆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