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渣叔罗影的人生 2023-12-09 16:05:02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渣叔罗影

编辑|渣叔罗影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总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时代及整个人类社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断探寻领域里的未知,即使不断地被外界质疑也甘之如饴,他们坚定且执着,纵然屡次失败,也打不垮他们坚定的意志。

也正是因为这股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钻研,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的名字也永垂不朽,历史上的人才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是天才的,却寥寥无几。

我们都知道,英国有个天才叫牛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德国,有个天才叫爱因斯坦,他提出了“相对论”,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曾培养出众多人才,那么中国的天才又是谁呢?

物理学的奠基者

一提起牛顿,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颗改变了世界的苹果。

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曾经在课堂上听到过一个故事:牛顿在苹果园里,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在他的头上,促使他发现了引力的存在。

实际上,这颗苹果并没有砸到牛顿身上,故事最初的来源正是现在展出的由威廉·斯蒂克利在1752年撰写的牛顿传记。

威廉·斯蒂克利在书中写道:“吃过饭,天气很暖和,我们到花园的一棵苹果树下喝茶,牛顿对我说,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苹果掉下来的时候,想到引力定律的。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向下掉到地上呢?”

结果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才有了牛顿被苹果砸的说法,现在很多人给牛顿作画,手里都是拿着苹果的,可以说是强行把这两者绑定在一起。

1643年,牛顿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小镇,从小家境贫寒,一家人省吃俭用,供养牛顿上学,或许是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牛顿读书总是比同龄的孩子用功,老师过的东西,牛顿很短时间内就能熟背下来,还经常夸他脑瓜子聪明。

除了学习有天赋,牛顿在动手能力方面也是学校的名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经常拿起木棍和风车制作小发明,尽管没什么实质性的用处,但对一个刚踏入学堂的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

而学校对牛顿的种种鼓励,更加坚定了牛顿学习深造的决心,他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五年的课程,在中学阶段,老师讲的东西他全都懂,有时候还会纠正老师的错误,因此经常在课堂上发生争辩,觉得牛顿是个性格叛逆的“问题少年”。

思来想去,牛顿去了英国剑桥大学,当时的剑桥大学主要以文学、数学和神学为主,而且组织结构是由各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管理和教学体系,称得上是17世纪具有卓越的学术声望,是当时欧洲领先的学府之一。

牛顿二十三岁的时候,正赶上欧洲大鼠疫,剑桥大学反应很快,直接遣散了学生,等待疫情消散再回来上课,牛顿就是在这一时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林肯郡。

在乡下几乎没什么人,因此牛顿过得十分悠闲,有大量的时间钻研功课,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科学理论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十七世纪,工业发展刚刚起步,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乡下的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是投石器。

投石器利用离心力原理,将石头用长布条包裹,然后大力甩动,让石头与空气充分摩擦,最终撒开布兜,将石头投射出去,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装置,却能把石头加速到上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直到今天还有人使用这样的投石器打猎。

于是牛顿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能让获得如此大的加速度,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陨石从天空划过,天体之间是否在一根无形的“绳子”,互相牵引联系在一起呢?

各种疑问在牛顿脑海中闪现出来,而他也不是只会空想,还做了大量的实验和计算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牛顿揭开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世纪难题,为之后航天火箭升空创造理论基础,说牛顿是天才,一点都不过分。

爱因斯坦

1879年,爱因斯坦在德国乌尔姆城出生,这本是一个普通的小镇,但是父母给孩子起了一个十分特殊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然而谁都没想到,爱因斯坦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三岁还不会说话,看着别人家孩子两岁就会讲话,父母甚至怀疑是爱因斯坦的智力有问题,直到后来大概是4岁的时候,他才开始说话,但是口齿不清,前言不搭后语。

这让父母很是头疼,原本是上学的年纪,却在家里呆坐着,直到10岁那年,才将爱因斯坦送进学堂,生怕爱因斯坦到学校听不明白老师在讲什么,耽误课程的学习。

一开始,爱因斯坦的反应非常迟钝,老师讲一个问题,别的学生马上就能答出来,而爱因斯坦需要想半天,最后给出的答案和书本上教的还有偏差,把老师气的够呛。

学校同学嘲笑他,老师也不喜欢他,导致爱因斯坦的童年十分自闭,身边几乎没有朋友,做什么事都是独来独往的。

在嘲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渐渐长大,他对学校里教的知识不感兴趣,反倒是喜欢读课外书,比如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莫扎特等人的书籍和传记,深深吸引了爱因斯坦。

在读书过程中,他也经常遐想宇宙,有一次,他对老师说,如果我们以光速奔跑,是否可以看到空间中震动的电磁波呢?老师非常惊讶,没想到平时一言不发的爱因斯坦,竟然会提出这么深奥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钻研,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该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时空的理解,他的相对论表明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取代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空间观念,其中最著名的方程是E=mc^2,表示能量和质量之间的等价关系。

几乎在同一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光是由光子组成的,并且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对于解释某些金属对光的反应现象提供了更好的理解,并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爱因斯坦一直追求一种能够统一电磁力和引力的场论,但未能在其一生内实现,他的尝试为后来物理学家在寻求统一场论的道路上铺平了道路,尤其是现代超弦理论等理论的发展。

中国天才于敏

1945年的一天,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张宗燧看到了一张学生的代数试卷,这张试卷的试题极难,整个北大数学系平均分还不到20分,然而摆在他面前的这张试卷,不仅书写工整,而且拿到了满分的成绩。

张宗燧非常激动,拿着这张试卷向周围人炫耀,声称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是个万中无一的数学天才。

而这张试卷的主人,正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有人认为,中国的天才应该是钱学森或是杨振宁教授,他们为祖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不应该被埋没,其实这种说法没有对错,毕竟中国的天才实在太多了,多到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之所以说于敏是中国的天才,是因为于敏是土生土长,没出过国,没接触过先进的教育资源、实验室,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自学成才。

于敏是1926年出生,那时候全国动荡不安,家里只有一块农田糊口,所以于敏相当珍惜学习的机会,从小就有突出的表现,经常被老师夸赞。

只是没想到,于敏这孩子学东西特别快,尤其是数学,心算口算样样会,称得上是神童,长大后参加了氢弹制造计划,隐姓埋名数十年,只为祖国强大。

未完待续···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4

渣叔罗影的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