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突然宣布在台湾建立相当于硅谷的海外基地。可我们都知道,不久前我国还对英伟达涉嫌垄断进行了调查,所以英伟达这个举动看起来有些急促。说到底,英伟达到底想的是什么,是在曲线救国,还是仅仅为了避险?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两头受气还是夹缝求生?12月9日,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法》违规的立案调查,原来是因为几年前的旧问题。在2019年,英伟达豪掷69亿美元巨资,直接收购了以色列的芯片公司迈络思。这一举动大幅增强了英伟达在数据中心市场的竞争力,使它慢慢成为了这一领域的老大。
这种扩张让市场里的竞争变得不公平,对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环境都造成了负面影响。监管机构在公告里提到,英伟达有卖产品时捆绑销售的情况,他们还觉得英伟达可能在GPU加速器和高速以太网适配器市场上让其他公司很难竞争。现在调查正在进行中,如果最后确定英伟达违法了,他们可能被罚去年销售额的10%甚至更多。英伟达每年销售额轻松破百亿美金,这样的罚款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英伟达对我国调查的反应让人挺惊讶的。他们先是的天猫旗舰店里所有的产品都下架了,以此表达不满。然后,12月23日那天,他们的老板黄仁勋大张旗鼓地说要在台湾建个新的总部,这个总部规模能跟硅谷的媲美。
我国刚对它们展开反垄断调查,紧接着英伟达就宣布要把海外总部搬到台湾,这中间感觉有点巧合啊。英伟达看中了台北南港这个地方,打算在那儿建一个占地超过3公顷的海外总部,并且会对现有的AI研发中心进行整合和扩建。他们计划在未来五年里,招聘上千名工程师加入。黄仁勋觉得台湾特别适合发展芯片加工,这里不仅孕育了台积电这些大厂,还有现成的人才和技术。所以英伟达要是长期投资这里,肯定能省下不少成本。英伟达看来要在咱们大中华区大展拳脚了。不过,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想要彻底和中国市场切割是不可能的。
英伟达这些年总跟着美国对咱们中国制裁,给我们添了不少堵。不过,看202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咱们大陆还是给英伟达带来了大约54亿美元的生意。我国市场现在的收入占比虽然降低到了13%,但依然是他们全球收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AI和高性能计算方面,我国企业对英伟达的GPU加速器需求量领先全球。英伟达看重的核心收入就说明了,中国市场对它来说非常重要,地位不可替代。没了中国市场的秃鹰大家都清楚英伟达在芯片行业中的重要位置,它在高性能GPU和AI加速器等技术上处于领先,可以说是全球芯片市场的大佬之一。
眼看着2024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英伟达的收入总共是351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94%,而且赚的钱也特别多,净利润高达193亿美元,利润率高达55%。这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突出。但这家科技巨头却在针对中国的策略上频频出错,是不是所谓的政治正确真的那么关键呢?咱们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这点毋庸置疑,英伟达想要跟咱们说拜拜,它能撑得住吗?近几年,英伟达一直跟着美国对中国的限制措施走,不但限制出口高级GPU芯片给咱们,还提升了和中国合作的难度。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做法是对自己技术实力的信心表现,可实际上,这已经是不自觉踏入了别人的陷阱。市场供需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我们限制自己的市场,实际上就是减少了自己的收入。我国不可能让任何一家企业随意摆布。
受限之下,我们得自己找出路。现在本土企业都在加快研发,用国产芯片替代,同时生产厂也在跟这些芯片企业合作,慢慢适应。英伟达这下真是自作自受,因为我国在科技政策上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今年对关键芯片的出口限制,一下就打到了英伟达的命根子上。咱们中国正在加快步伐搞自主创新,调整产业布局,而英伟达还坚持技术至上的老一套,这策略现在看起来完全不搭调,说它是误判一点也不过分。咱们得明白,中国不仅是英伟达最大的买家之一,也是全球芯片行业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咱们这儿的产业链涵盖了从设计到制造,再到零部件生产和封装测试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是全球最全的。
想要在高端芯片领域发展,哪家企业都绕不开我国的帮助,因为我们不仅集群效应显著、生产效率高,而且还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芯片制造离不开的稀土资源,大部分都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英伟达的产品离不开大陆的产业链支持,没有它可能就造不出来。他们想换成越南或台湾,感觉像是在跟咱们国家较劲。咱们也得客观看待,英伟达在台北建新总部,不一定单纯是为了抗衡大陆。毕竟,2022年他们就已经在台北搞了个AI创新研发中心,还说了要不停地在台湾砸钱投资呢。这次扩建海外总部,显然是为了商业布局。但说实在的,台湾并不是最理想的海外基地。尽管那里的电子供应链很成熟,要想完全替代大陆的完整产业链,恐怕没那么容易。
英伟达把商业策略跟美国的对抗政策硬绑在一起,这是他们犯下的一个大错。现在全世界都看得出,西方在退潮,东方在崛起,他们却把政治立场和商业决策混为一谈,这种做法实在不够成熟。黄仁勋自己都承认了,中国市场还是很强劲,这话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明显能感觉到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临时抱佛脚的英伟达台湾地方小,对英伟达来说,不太值得大规模投资。虽然台湾在半导体产业上有优势,但台北可能达不到英伟达对用地的要求。尽管我们已经宣布了在台湾建立海外总部的打算,但接下来几年,这个项目到底能不能顺利进行,还是个未知数。设立台湾总部,看起来更像是为了暂时缓解压力。台湾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底子不差,尽管和大陆的供应链比起来规模小很多,但比起越南和东南亚国家来说,它的优势还是要大得多。
英伟达很可能不是简单地把重心从大陆搬到台湾,而是想用台湾的特殊位置,作为跟大陆市场保持联系的桥梁。努力借助台湾的供应链,他们可以避开美国的政治压力,还能继续给大陆的客户提供服务。这样做既能在地理上和大陆拉开一点距离,让美国没理由找茬,又能尽可能地保住中国市场。台湾和中国大陆挨得很近,生意往来和产业链合作都很方便。现在虽然跟大陆市场的合作有点困难,但只要把台湾总部做好,将来一定有机会再加大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投资,提高我们在大中华区的市场份额。
但这种方法真的能解决英伟达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吗?就像前面提到的,英伟达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让政治正确影响了它的商业活动。这样一来,它的生意就不再那么单纯了,因为总是要考虑到国家政治的那些复杂因素。想想这次我们对英伟达开展的反垄断调查,其实就是在提醒他们,如果他们敢小看我们市场的力量,后果可能会超出他们的预料。英伟达要想发展,就得抛开政治因素,老老实实地和中国合作。只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中国市场 alone 就能给它带来飞跃性的市场份额增长。
我们可以一直跟着美国的做法,处处给我们设限,直到我们完全攻破技术难关,建立起全球独有的芯片产业全链条,把英伟达完全挤出我们的市场。相信对于黄仁勋来说,做出选择并不难。科技大公司也必须遵守规则,市场里游戏的规则摆明了,谁都不能随意去挑战。近几年来,英伟达因为对我国市场的判断失误,遭遇了不少困难。台湾总部这次的计划,感觉有点像是逼不得已的决定。一方面要应对监管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想修复和大陆市场的裂痕。其实,最终决定企业成败的不是选在哪里设立海外总部,重要的是企业是否尊重市场规律,以及是否真正理解合作精神。
中国市场是很多大企业的成长沃土,像苹果、三星、高通这些公司都 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黄金发展地。英伟达现在不应该考虑怎么避开中国市场,而应该想办法真正地融入进来。我们不去预测英伟达未来的走向,但有一点很明显:如果一个企业不知道适时低头,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很难真正挺直腰板。英伟达和美国最近的做法让我们明白了一件事:靠自己最靠谱。咱们与其想方设法去制衡英伟达,不如大家齐心协力,掌握创新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