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武汉市的最新定位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汉作为中部经济中心,负责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武汉作为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武汉作为商贸物流中心,是重要的物流枢纽,促进区域内的商品流通和贸易活动。对外交往中心,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重要的航运和物流作用。
看到国家对武汉市的最新定位,一些武汉人就想不通了,为什么这最新的定位上就没有了武汉市是“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字眼呢?武汉市明明是由国家中心城市降级到了中部中心城市,这是升级了吗?在国家对武汉市的最新定位还没有出台之前,武汉市的国家定位是是湖北省辖地级市,是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注意,国家先前的定位是国家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个什么概念呢?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它们在中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同时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概念最早由原建设部提出来设立的。
在2025年3月中旬国家对各个大城市的最新定位还没有出台之前,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9座城市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和5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这些城市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但是这9座城市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因为这9座城市中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这5座城市是标准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4座城市只是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
也就是说,成都、武汉、郑州、西安这4座城市并不是标准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重点培养对象。但现在国家对武汉的最新定位出来后,有些武汉人就想不通了,认为武汉以前是国家中心城市,现在竟然退步到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为何国家现在不提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了呢?这主要是这一概念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被有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层次的中心城市梯度体系。在新规中,国家中心城市已经被改为“我国重要中心城市”、“大区重要中心城市”等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定位。
在最新批复的城市中,天津、重庆、广州被明确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而北京和上海虽然未直接称为国家中心城市,但它们的功能和地位依然重要,分别承担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功能。其他城市如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被定位为“西部地区或者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或者“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层面上是希望通过淡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提法,让中心城市的名号更加务实和名副其实,避免过度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