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庄子最毒舌的故事还不是这个,而是……

前头写过一篇文章《<五石之瓠>:庄子的御用对方辩友是他》,惠子和庄子是一对辩论搭子,虽然二人每次都言辞犀利,思想的火花四溅,但总体上还算“温情”,君子之辩。
闲来无事,二人可以“游于濠梁之上”,也算是一对旅游搭子了,可见关系并不差;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往见之”,跨山越水,交情肯定错不了;《五石之瓠》中庄子说惠子“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称惠子为“夫子”,老先生,这是敬称,那二人就应当只是君子之辩了,台上言辞交锋,台下挚友相从。
当然,庄子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这么温情的,他毒舌起来那是相当厉害的,不妨来看着一则: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从前有个宋国人曹商,他替宋国出使秦国,把秦王说得很高兴,秦王就送了他上百辆车子,这曹商看了看自己的豪华车队,虚荣心上头,就犯晕了,竟然跑到庄子面前嘚瑟:“居住在陋巷之中,过得灰头土脸,面黄肌瘦,那不是我的特长。我的特长在于游说君主让他龙颜大悦,非要给我增加上百辆车子。”
庄子哪里是话语里头能吃亏的人,略微一沉,慢慢说道:“我听说秦王病了,头上长疮,下头长痔,全身酸痛,苦不堪言,遍招天下名医,若能吮吸溃痈一口的给一辆车子,舔舐一下的给五辆车子,你现在车子这么多,你一定是给秦王治病去了。你还是滚吧!”
“吮痈舐痔”的典故便是出于此,曹商从此名垂青史,留“芳”百世。
你说你没事招惹谁不好,非要去招惹庄子,吃瘪还无从辩驳。
曹商是宋国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先秦诸子都特别喜欢拿宋国人开涮,这是地域黑吗?
孟子的“揠苗助长”,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庄子的“不龟手之药”“吮痈舐痔”,如此等等,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宋国人,更有意思的是,庄子本身也是宋国人,他也喜欢拿自己老乡开涮,这是为什么呢?
宋国大概在今天的河南,难道河南被黑的历史已经绵延上千年,那时的河南属于中原腹地,经济文化发达,并不菜啊,为啥会招致这么多奚落呢?
很有可能因为宋国是殷商后裔,说前朝的人和事在舆论上总是要安全很多,说现在的事则要危险很多;作为殷商后裔估计也保持了不少殷商礼仪,这在尊崇周礼的时人眼中估计也是光怪陆离;再加上宋国确实也出现过像宋襄公那样“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奇葩,连君主都这样,人民又能聪明到哪呢?
不笑他们笑谁,那就拿他们开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