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估计到了倦怠期,真是什么剧都看不进去,直到最近看了网飞平台出品的四集限定剧《混沌少年时》,才重新燃起追剧的欲望。
在英国创下收视纪录的《混沌少年时》引发热议,英国首相对这部剧大加赞赏,表示自己和孩子一起追剧深受触动,甚至还支持全英国中学免费播放该剧,以此在校园课堂推行反厌女教育。
这部爆款英剧最大的看点,或许并非每一集采用的“一镜到底”拍摄方式,而是年仅13岁的男孩七刀捅死女同学这个悲剧背后映射的社会问题让人细思极恐。
【温馨提示:下文有剧透】
该剧四集的篇幅足够短小精悍:
第一集以写实的画风呈现警方从突袭逮捕到收押审问杰米的全过程;
第二集讲述两位警察在逮捕杰米之后的第三天前去学校进行调查;
第三集的时间线是案发七个月之后,杰米在安全训练中心与一位女性心理学专家对话;
第四集来到了案情进展13个月之后,距离杰米接受庭审还有四周的时间,杰米的父亲正打算和妻子、女儿一起庆祝自己的50岁生日,然而他们却度过了一个糟糕的上午。
显然杰米犯罪的事实已经被公之于众,打破了全家原本平静的生活。通过杰米打来的电话,可以得知案件的后续结果是他最终决定改口认罪,即将接受法庭的审判。
在首集可以看到英国警方的办案流程,先是清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犯罪嫌疑人,接着便是在警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信息录入、体检、安排律师、审讯......
当警方闯入卧室,杰米当场就吓尿了。看到这副可怜弱小的样子,恐怕很难会将他与杀人犯联系在一起。
父亲艾迪·米勒起初相信儿子是无辜的,直到最后黑人督查巴斯科姆调出监控录像,他看到了无可辩驳又难以接受的犯罪事实:正是儿子杰米连刺七刀,残忍杀害了女同学凯蒂。
在第二集,黑人督查巴斯科姆和警长弗兰克前往学校寻找作案的凶器和动机,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了种种乱象:
授课的历史老师马利克经常迟到,虽然杰米学习成绩不错而且比较喜欢历史,但作为班主任的马利克却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这个学生,甚至还忍不住向黑人督查巴斯科姆抱怨:“这些孩子各个都贼难搞,还想要我怎样?”
学生们对于凯蒂的死亡并没有感到悲伤,甚至提到凶手是杰米的时候,居然不约而同发出了笑声。
死者凯蒂的好友情绪崩溃,打了杰米的朋友莱恩。随后许多同学当众嘲笑受伤的莱恩是被女生揍了的弱鸡。
那些被网络荼毒的青少年,在学校的走廊拍摄短视频唱着低俗的歌曲。面对老师下达的收起手机的命令,他们非但不听,还相当无礼地让老师闭嘴。
除了难以管理的学生,家长们提出的招聘保安和增加金属探测器的要求,也是让老师无能为力。
正如黑人督查巴斯科姆吐槽的那样:“你觉得他们能在这里学到东西吗?感觉更像是牲口棚。”
就在黑人督查巴斯科姆四处碰壁毫无头绪之时,同在这个学校上学的儿子亚当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无语地表示学生们知道的信息甚至远比警察更多,因为他们已经发展出了大人看不懂的社交网络暗语。
许多青少年深受网红安德鲁·泰特的言论影响,鼓吹有毒的男性气概,认同所谓的“二八法则”,即80%的女性会被极为少数20%的男性吸引,剩下的80%的男性则被划到了incel(非自愿性单身者)的行列里。
凯蒂在杰米社媒评论区发布的表情符号,并非友好的互动,而是给杰米贴上了“非自愿性单身屌丝”的标签。
从第三集杰米与临床心理学专家的对话,可以得知整个案件的前因后果。
原来凯蒂和杰米一样都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她的私密照片被心仪的男生泄露出去,遭遇了荡妇羞辱。
杰米自以为有机会趁虚而入,便主动追求凯蒂,结果对方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还带头在社媒嘲笑杰米是一个痴心妄想的屌丝男,导致杰米恼羞成怒,残忍杀害凯蒂。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集是全剧评分最高的一集,饰演杰米的欧文·库珀首次在影视剧里正式表演,就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现,前途不可限量。
剧中,临床心理学专家布里奥妮·阿里斯顿第五次来到安全训练中心,她需要在判决之前上交一份独立的心理评估报告。
据杰米所言,之前有一位男性心理学专家,按照常规流程问了一些愚蠢的问题,只用了三次谈话就完成了对杰米的评估报告。
相比之下,眼前的这位女性心理专家并不按照常规套路出牌,她的提问让杰米屡次情绪失控,迫使杰米暴露丑陋的嘴脸。
杰米不断挑衅恐吓与他谈话的女心理专家,享受着自己能够压制成年女性的喜悦。
只要女心理专家占据上风,对局面失去掌控的杰米便会恼羞成怒,甚至最后情绪失控向女心理专家告白,质问对方:“你一点都不喜欢我吗?你到底是怎么看我的?”
虽然女心理专家拥有极高的职业素养,全程都尽力保持冷静,但在对话结束之后她还是忍不住落泪。
如此可以直观感受到,像杰米这样的未成年男性罪犯,有着多么可怕的杀伤力和攻击性。
“我们怎么生出这样乖的女儿? ”
“和我们生出杰米一样”
相比之下,杰米的姐姐就比较乖巧懂事。因此,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家庭教育。
杰米的父亲是厕所修理工,母亲是超市收银员。他们平时努力工作,对于儿子的物质需求也是尽力满足。
“他一直待在房间里,在房间里怎么能学坏……我们以为这样是安全的。”
正如杰米的父母所说的那样,他们以为杰米只要乖乖待在房间里就是安全的,却忽略了网络时代充斥着大量信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迷失自我误入歧途。
杰米的父亲因为童年遭遇过家暴,便发誓绝不会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对孩子动手,以免重蹈覆辙。殊不知“超雄”基因已经根深蒂固代际相传,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第四集愤怒的样子其实和儿子杰米如出一辙。
爱好绘画的杰米并不擅长那些彰显男性荷尔蒙的体育运动,但父亲还是让他踢足球以增加男性气概。当杰米在场上表现不佳时,父亲会刻意移开视线,避免眼神交流。这也成为了父子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他们至今都对此耿耿于怀。
杰米内心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和尊重,为了合群只能在自己不擅长的赛道追求有毒的男性气概。沦为校园霸凌对象的杰米,由于男性气概的缺失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最终将满腔怒火都宣泄到了比自己更弱小的女性身上。
在第二集结尾,杰米的父亲悄悄放了一束花,表达对死者的哀思,也为儿子的犯罪行为感到羞愧。然而在第四集,超市年轻的男性售货员却偷偷告诉杰米的父亲,表示自己支持杰米,并且愿意众筹请律师帮助杰米脱罪。
可见社交媒体正在重塑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毒的男性气概和厌女文化已经对年轻男性造成负面影响。
剧中饰演父亲的演员斯蒂芬·格拉汉姆,作为本剧的编剧之一,正是被两起青少年持刀伤害未成年少女的真实案件所触动,才萌生了想要创作的冲动。
由此忍不住联想到现实中已经发生的未成年开盒挂人、网暴、自杀等事件,如何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许我们能够从剧里的两个案例得到启示。
在第二集,弗兰克警长提到自己曾经就读的中学也是脏乱差的环境,幸好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把同样喜欢画画的她从迷茫的困境之中拯救出来。
黑人督查巴斯科姆直到去学校调查案件,才知道儿子亚当总想请假不愿上学的原因是遭遇校园霸凌。
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尽到了身为父亲的责任,突然意识到因为平时忙于工作,已经很久都没有和儿子有过深度交流。他后来将手头的工作移交给弗兰克警长处理,去接儿子放学一起吃饭。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理解、关心和陪伴。倘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说教,恐怕永远都无法真正走进未成年的内心世界。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许多人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