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30万东北军最终结局如何?结局实在让人唏嘘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19 02:37:1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攻陷了奉天的北大营,自此东三省沦陷成为了日后全面侵华的基地,而在此次事变之中,争议最大的便是那东北军,因为“不抵抗政策”导致日寇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北大营,而北大营之中的机枪、飞机以及巡洋舰等等在这之后都成为了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

要知道当时东北军拥有将近30万人马,中原大战以及平定石友三的叛乱,张学良调集了10万东北军精锐进入关内,虽然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北的空虚给了日寇可乘之机,可是东北毕竟是东北军的根基所在,当时张学良并不会把所有家底都带上。

事实上,驻守东北的兵力其实也不少,这其中辽宁驻军7.5万人,吉林驻军8万人,黑龙江驻军2万人,七七八八加起来共计有19万人驻军关外,而除了这常规力量之外,当时东北还有7万多人的警察武装,而驻守奉天的日本关东军仅仅只有1万人左右。

可是“九一八事变”最终改变了东北军的结局,在这之后,这支曾经入主天下,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似乎人间蒸发了,那么丢失家园的东北军最终结局如何呢?

留在关外的部队,一部分撤回关内,一部分发展成了东北义勇军,一部分投靠了日伪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当时东北军在关外的驻军有196000人,由于“不抵抗政策”,导致在关外的近二十万东北军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而这二十万东北军在这之后大致有三种走向:

驻守在奉天等地的东北军距离关内较近,在接到张学良的指示之后,这部分东北军被迫放弃了北大营以及大量领土城市之后进入了辽河走廊、长城等地进行固守,在这之后和张学良撤人关内的部队会合,而这部分部队大部分都是张学良的嫡系部队,诸如12旅张廷枢部、第20旅常经武部、第十九旅的孙德荃部、炮兵第8旅刘翰东部,大约有5万多人退回了关内,这些人马的加入让受到重创的张学良这重新拥有了近20万的武装力量。

而吉林、黑龙江等地的东北军则比较尴尬了,日军的战术迅疾直接切断了他们和关内的联系,而在这之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反抗和投降。

在九一八事变成功之后,日寇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的双管齐下的策略来分化打击东北军在关外的剩余力量,这其中张海鹏、张景恵、熙恰等人成为了日军的主要招揽对象。

这部分人有一些特点,他们之前是东北军的核心,如今却退出了这个核心圈子,可是他们的手上还掌握着一定武装的地方实力派,这些地方实力派本身就是首鼠两端,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于张学良早就已经有所不满,因此面对日本的招降迅速沦为了汉奸走狗,而熙恰和张景恵等人又有所不同,他本身就是满清的遗老遗少,以复辟清朝为目标,面对日本提出的“复辟清朝”的口号下,熙恰也迅速投靠了日本人。

至伪满洲国成立时,14万伪满军队之中有8万人便是以原东北军改编组建起来的。

而除了这些人之外,马占山、黄显声、李杜等人则是选择了另一条路,采取坚决抵抗,而这些人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日军的主要军事打击对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二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逃,留下了一地的创伤和痛苦给了东北人民,而在这紧要关头,黄显声组织起了奉天境内58个警察局的警察们奋起反抗,打响了东北抗战的第一枪。

不过因为这些警察所携带的枪支弹药大部分都是轻武器,无法和正规军的关东军相比较,因此抵抗力量几乎是微乎其微,最终在寡不敌众之下眼睁睁看着日寇占领了北大营。

而黑龙江的马占山在面对日寇的侵略之时以毅然发动了江桥抗战,可是黑龙江的军队本身就是东三省之中兵力最少,实力最弱的,最终面对日军的重兵压境在寡不敌众之下也无奈撤离了黑龙江。

而这部分军队大约有2万人,之后这些警察部队和马占山所部组成了东北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继续抗战。

撤入关内的20万大军最终也面临瓦解

“918事变”之后,驻守吉林黑龙江的10万东北军或被招降或被打散,这对于张学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在这之后张学良只得以热河、河北等地为根基收拢东北军以及散落在北方的其他势力的杂牌军。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有了“九一八事变”的前车之鉴,张学良这回则是坚决抵抗,因此他当时和河北的诸多高级将领联名通电老蒋发表了保卫热河到底的电报,在这之后,张学良指挥东北军、西北军以及调往长城附近的中央军组织了长城抗战。

可是,由于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不战而逃,导致东北军再一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全国舆论一片哗然要求张学良下台,无奈之下张学良只有通电下野把东北军指挥权交到了于学忠手中,自己则前往欧洲考察。

下野之前,东北军将手上的东北军改编成了6个军,分别是49军、51军、53军、57军、67军以及骑兵军,总兵力依然有26万人之多。

1935年,中央红军完成了长征,气急败坏的老蒋下令将东北军调往西北,让东北军和红军互相残杀,以期达到削弱东北军和红军的目的。

东北军在当时的军阀之中虽然装备精良,可是战斗力确实不如西北军、桂军,在直罗镇战役之中成建制消灭了东北军三个师,而老蒋则趁此机会削减了其中两个师的番号,其意图十分明显。

为了自己的生存境地和国家考虑,张学良最终和杨虎城商定和红军停战,并秘密派遣代表签订了停战协议,最终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不作为”触怒了老蒋,老蒋亲自飞抵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国家民族考虑发动了“西安事变”。

在这之后,张学良亲自送老蒋回南京,却惨遭老蒋软禁,张学良临行前将东北军交到了于学忠手中,可是因为于学忠出身于吴佩孚手下,东北军大权实际上掌握在王以哲手中,此时东北军尚有25万人。

然而在1937年2月2日,东北军少壮派孙铭九枪杀了王以哲,而部分东北军则以复仇为名枪杀了高福源,少壮派和元老派的矛盾终将东北军带向万劫不复,而孙铭九等人也意识到自己将事情闹大了,最终在第二天离开了西安。

恰在此时西北军冯钦哉又打开了潼关的大门放中央军入关,此时东北军已经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了,而部分东北军将领如沈克、黄永安旅师级则在大势所趋之下投靠了中央军。

1937年3月,何应钦将剩余的20万东北军调往了豫皖苏进行整编,从此之后东北军被拆分到了全国各个战场,同时将原先4个师的编制压缩到了2个师,削弱东北军的目的昭然若揭。

在抗日战争时期,老蒋将东北军分散到了各个战场,使其不能成为一股凝聚力,对其再也无法产生威胁:

这其中东北军67军军长王以哲在被杀死后,军长一职由副军长吴克仁代替,在淞沪一战之中,67军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在苏州河边和日寇激战,战斗过程之中,军长吴克仁不幸中弹落水,光荣牺牲,时年43岁,而旗下两支部队107师、108师几乎也是伤亡殆尽,国民政府趁此机会取消了67军番号,将108师划归了25军王敬久管辖。

原51军则由于学忠担任军长,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被国民政府调往山东,徐州会战之中,51军以2.5万人血战蚌埠,以伤亡7000人的代价成功守住了淮河。

在1938年,又奉命参加武汉会战,战后因为战功升任第3兵团副总司令兼第5集团军总司令,在这之后率领51军和57军前往鲁南地区展开游击战,在鲁南5年的敌后游击战争中,51军伤亡惨重又得不到补给,而他也在1944年被夺去了51军军长之职务,所部被中央军吞并。

而53军则由万福麟担任军长,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调往平汉线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线,在日寇强大火炮打击下,万福麟部损失惨重,在这只能只能和于学忠一样在太行军区打游击。

而副军长黄显声为营救张学良将军奔走呼号,在这之后被秘密逮捕,于1949年被害,旗下116师346旅691团因为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在团长吕正操的带领下加入了我党。

57军则在南通、启东、海门一线战斗,在这之后又相继参加了巩固江阴、镇江的战斗,在1939年之后和于学忠部在鲁南地区打游击。

可是因为孤悬敌后,57军军长缪徵流产生了同日军媾和的思想,秘密派遣代表同日军谈判,幸好被我地下党员111师师长常恩多和333旅旅长万毅获悉,揭露了缪徵流的真面目,而老蒋趁此机会取消了57军番号,常恩多和万毅则在这之后率兵秘密加入了八路军。

而西安事变的前敌总指挥刘多荃则任49军军长,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调往淞沪战场,淞沪会战之后,49军得不到补充,老蒋趁此机会将自己的嫡系军官趁机全部充入到了49军之中,而49军也成为了名义上第一个被收编的东北军。

西安事变之后,老蒋以各种手段分化瓦解了东北军,至全面抗战胜利之时,东北军几乎尽数消失,而原东北军将领几乎全部成为了“孤家寡人”,张学良也因此彻底失去了被释放的机会。

0 阅读:1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