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被进化为斗战胜佛之前,即便拥有了七十二变化、筋斗云等高级技能,也不得不头戴紧箍咒老老实实地护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坐地飞升、自我自由,这些东西永远吸引人的。但让人感觉比较恐惧的是,有些人从不认真修炼,却总以为自己天生就是普渡众生的神。
西晋的东海王司马越就是这样的人。他对一步登天的飞升有误解,认为只要把水搅浑、把局搅乱,让其他人在乱局之中统统出局,自己作为最后的幸存者,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封神。司马越,你可知道,即便孙悟空把他的金箍棒丢在地上不要了,你有那个能力捡起来吗?你可知道,你们司马家柱石尽毁之后,你是必然独臂难支的?
公元306年,在弄死河间王司马颙之后,感觉天下无敌的司马越于11月庚午日,给一生充当工具人的晋惠帝安排了谢幕演出——食物中毒而死。这个连汉献帝还不如的工具人的皇帝,彻底告别了他那充满黑色幽默的一生。
三天后,司马炎最小的儿子,时年23岁的第25子司马炽被拥立为帝,是为晋怀帝。剧情和司马家当年废黜曹芳拥立曹髦是一模一样的,司马炽被当成了傀儡皇帝。
巧合的是,司马炽和曹髦的人设也大致差不多,只是司马家的人缺少曹家人那种源自基因的勇武血性而已。他在史书里的口碑相当棒,这些年他们家那些混蛋使劲折腾家国基业时,他就呆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主攻历史文化。
属孝惠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誉于时
司马炽上位之后,一开始还是很有想法的。他遵旧制于东堂听政,每到朝宴还和群臣探讨业务经籍,跟曹髦当年如出一辙。司马炽这种回光返照的表现,一度让黄门侍郎傅宣感叹:西晋时隔17年,又将回到司马炎的盛世状态了。
但司马炽终究只能如曹髦一样接受命运残酷的安排,因为你们司马家的人已经把自己的西晋折腾得病入膏肓了,没有人救得了这死气沉沉的西晋,也没有多少认为你们司马家还能带领天下人复苏。
司马炽继位十天后,306年12月初一,日有食之,苍天示警!老天看不下去了,对你们司马家发出严重警告了。
十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转过年,也就是307年,司马家的新任领导班子改年后为“永嘉”,寓意永远美好安康。“永嘉”这个年号在历史上很有名,因为“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就是它的背书,事与愿违,永嘉最终变成了永夜,对于华夏大地的百姓来讲,宁当太平狗、不做乱世人的悲惨人生,在这一年彻底开启了。
咱们再来回顾一下,司马越于“八王之乱”中最后清盘并接管的西晋,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整体状态:
北境幽州,太原王氏的私生子王浚被司马颖逼反之后,仗着他和鲜卑外族多年联姻的关系和自己手握幽州边境军的底气,多次让汉胡骑兵席卷中原,当时是处于谁都惹不起的割据状态。
蜀地早在司马伦作乱的时候,就率先摆脱了西晋朝廷的控制,后在氐人李特、李雄父子的暴走之下,建立了成汉政权。
并州的五部匈奴,被龙归大海的刘渊打了一个擦边球,挂上汉政权的旗帜,行割据独立之实质,建立汉赵政权。
关中被打成了无人区、洛阳被多次蹂躏、冀州变成了匪盗横行的重灾区、荆州乱象渐显,已经爆发了大规模起义、青徐两州也最后被裹挟加入了战斗。
中央军、豫州军、冀州军、关中军被彻底打没了。
更为可怕的是,那些“胡虏”和“蛮夷”的民族自主意识开始全面觉醒,趁你病要你命,他们要找中原政权报怨报仇了。还有散落于塞内内附的数十万“杂胡”们,原本就是处于汉胡的中间阵营,谁强就亲谁,司马家这一波鬼畜示范后,他们觉得拿着胡人绿卡更有前途些。还有中原汉人自上而下弥漫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悲观情绪……
西晋这般状态,简直都不需要专业会诊,就可以直接下“癌症晚期”的诊断书了,司马越作为西晋的实际控制人,他将如何应该呢?尽管司马越可能怎么做都是错,但是,还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件奠定东晋格局的一桩人事任命。
永嘉元年九月,司马越命镇守徐州的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持符节,南渡建业。后面百年中华南北的恩怨与纠葛、搏命与撕扯、崛起与毁灭的种种伏笔,在这一刻,被安排好了!
司马睿是司马懿第三子司马伷的孙子,而且还是嫡长孙,世袭了他爹司马觐琅邪恭王的爵位。但本身实力一直不太强,当年司马家第一个想要废黜贾后的精神小伙司马鹞就是他叔叔,后来他叔叔司马鹞被流放之后,几经周折投靠了成都王司马颖,却在司马越裹挟晋惠帝来攻打司马颖的时候,力劝司马颖投降,最后因此被杀了。当时司马睿也在邺城,被吓得赶紧逃回了封地。
西晋内乱到了最后,其实跟司马懿那一脉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所有司马懿的直系子孙已经全部出局了,最后决赛的他三弟司马孚的孙子司马颙和他四弟司马馗的孙子司马越。按道理,在司马越收拾残局的情况下,司马睿崛起的机会并不是很大。
但凡事皆有例外,本来希望不大的司马睿因为中国历史一个相当牛逼的家族,而逐渐被推向了命运和历史的潮头,后来成为了东晋的开国之君。这个家族就是琅琊王氏,这个家族自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出了35个宰相级别干部。中国最后一位圣人王阳明也是出自他们家族的旁支。
说到这,大家可能明白了,从东汉中后期就开始不断搅动风云的士族集团在蛰伏了一段时间后,终于要出手了,要当回时代的主演了。
琅琊王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奇家族,其实始祖其实是周朝王室成员,被分封到齐鲁大地后,慢慢演变出了王姓。
王氏在历史上第一次精彩亮相,便是秦国和秦朝时期,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因军功封侯。这爷三,算得上是“一门三杰”的老前辈了吧。
后来,秦朝被西楚霸王项羽迎头暴击,二世而亡了。没有国,哪有家?王离之子王元开始带着一部分族人迁于琅琊,另一个儿子王威则带着另一部分族人迁往山西太原。这两人,一个成为琅琊王氏始祖,一个成为太原王氏始祖。
琅琊王氏,到了王离的玄孙王吉这一代,开始爆发了。琅琊王氏为什么能够突然爆发呢?窥一斑而知全豹,大家看看他当年劝被霍光废黜的昌邑王刘贺的奏疏就知道了。家教是人才的摇篮呀!
《奏疏戒昌邑王》:言宜慢,心宜善,行宜敏,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王吉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骏子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看到没有,自王吉开始,人家三代之内就位列三公了。
到了东汉末年,琅琊王氏的当家人是青州刺史王仁。
王仁的儿子王融是东汉名士,王家出品,品牌效应有保障了。但大家也知道,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的互撕是相当剧烈的,两次党锢之祸就是明证。所以王融不愿意同流合污,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安心在家带孩子。
王融带孩子带出了什么效果呢?他的俩孩子都被他带到了名垂青史的高度了,长子王祥,也就是卧冰求鲤的那位大哥,位列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之一;次子王览,因为争着给哥哥试毒,也就是“王览争鸩”的故事,从而位列“二十四悌”之一。
咱们先不讨论这俩哥们光辉事迹的真实性,比如卧冰求鲤的可信度就不高。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如此爱惜名声和羽毛,是我们当今社会品牌运营都要认真去思考和学习的一种传统和思维。
到了汉末乱世,其实琅琊郡出品的最牛家族还是丞相的诸葛家族,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一门三杰在当时是独占鳌头的存在。但是,就算你才能通神,你所效力的国家实力和潜力永远要比你的个人能力重要的多,诸葛家族最后成为河内司马家族的背景帝了,而琅琊王氏因为选择正确,后来居上地成为了琅琊第一望族。
王祥到了魏末的时候,已经官至司空了,到西晋建立后,申请退休时,更是被司马炎封以睢陵公的高级身份,退休待遇等同太保、太傅,在三司之上。他弟弟王览则干到了太中大夫退的休,退休时还被赐了二十万钱的养老金。
这样一个底蕴深厚、位居高门的豪华家族,更可怕的是,人家代有人才出,代代比人强,王览的两个孙子王导和王敦,后来便成为了东晋门阀政治中的第一代掌门人。当然,这是后话。
其实,此时的王导就在司马睿手下就职,是司马睿那个乞丐版班底的主心骨。前面说到司马睿其实有很强的落魄贵族属性,可司马越在接收镇守徐州的司马楙祭献的徐州兵力和地盘之后,为什么要安排司马睿替他镇守下邳呢?除了司马越的封地东海和司马睿的封地琅琊紧挨着,他们是邻居和司马睿的爷爷司马伷曾经都督过徐州诸军事、在徐州有一定的威望和根基外,王导和他背后的琅琊王氏是司马越要高看司马睿的主要原因。
司马越为什么要如此给琅琊王氏的面子呢?因为王家除了王导、王敦这两位未来大佬外,还有一个叫王衍的大佬在当时很有影响力。
王衍是王导、王敦的族兄弟,自带投机属性,堪称两晋交接时期最大的投机分子。画面很熟悉,大家再去回顾了秦汉以来的历史就明白了,很多士族、官员都是这种精致利己、谨慎下注的人。
王衍投机取巧有先天性的优势。出身琅玡王氏,家世好;外表清秀俊朗,外貌好;言谈滔滔不绝,口才好。这种人,在任何时代都是能吃得开的,比如现在很多出身豪门又会忽悠人的帅哥,是不是很受欢迎?
王衍幼年时曾去拜访过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是他族兄弟)的山涛,一辈子看人极准的山涛在见了王衍之后居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什么样的女子才能生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呀,但将来祸害天下百姓的人,必定是这小子。跟曹操当年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是类似的意思。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王衍十四岁时,便因家族关系,经常到时任尚书仆射的羊祜那里去交流、汇报。一般地,小孩子见到大人物都会比较怯场的,但小王衍不卑不亢、口齿清晰、思维敏捷,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后来,国丈杨骏因为稀罕这个精神小伙,激动地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衍,让王衍跟皇帝司马炎当连襟。但王衍认为弘农杨氏是个落魄士族,配不上自己琅琊王氏这样的顶级豪门,开始装傻发狂躲婚。
王衍的名声越来越大,最终惊动了中央最高领导司马炎。司马炎问王衍的堂兄王戎,王衍这个人属于什么级别?王戎怎么回答的?他说王衍当世无敌,要想找个跟王衍相当的人,得从古人名单里去选。也得亏西晋因为自身底气不足,比较宽容,吹牛不犯法,像王戎、王衍这样狂得没边的事情才会层出不穷,清谈误国的风气早已悄然形成。
273年,尚书卢钦举荐王衍为辽东太守。但王衍认为这个岗位不带劲,所以拒而不受,整天在家开派对扯淡。
直到他的父亲去世后,王衍败光了家财,他才决定入仕。也就是说,入仕当官是人家王衍最后迫不得已的兜底选择,你说人比人是不是气死人?
王衍入仕后,毫不意外地一帆风顺,先担任太子舍人,后来入朝任尚书郎,再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等关键职务。
进入西晋政局的核心圈子后,王衍就开始暴露自己的本色了。他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贾谧、司马遹和河东顶级士族裴家。啥用意呢?皇族、外戚、门阀三个阵营,一个都不放过,分别下注。
后来,他的二女婿太子司马遹被他的大女婿贾谧家(贾南风家族)扳倒后,他及时替闺女办了“离婚手续”。他作为废太子的岳父没有受到一丁点牵连。
不久,贾南风也被倒台了,他作为后党核心的岳父再次平安无事。为啥?因为反倒建安分的司马伦一派,谋士孙秀是核心人物。而孙秀当年的品评认证就是王衍经办的,孙秀相当于他的门生。
一直到“八王之乱”接近尾声,老谋深算的投机分子王衍才选定他的下一个投资目标——司马越。为啥他会相中司马越呢?因为他的三女婿裴遐是司马越妻子的从兄,他和司马越有间接的亲戚关系。
王衍的分散投资最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司马越这个各方面都不突出的旁支王爷最终成了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就因为这点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司马越就要对王衍和王家高看一眼吗?显然没这么简单。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皇权和士族有时候必须唇齿相依。
司马越并不是司马懿的直系后代,所以不管他怎么掰扯、粉饰,他的政治号召力都会大打折扣的,他在血统上还不如司马睿呢?很多士族是不会买他的账的。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强大影响力,你坐在什么位置上没用,咱们要看你的出身、血统、品级等等,你司马越就是皇室中的边角料,谁买你的账?
那司马越能怎么办呢?你总不可能把那些不爱跟你玩的人全杀了吧?所以,他需要入圈介绍人,需要有人帮他牵线搭桥,做开路人。王衍出身顶级豪门,还是士族大咖,很适合给他政治站台。
王衍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有些行业专家一样,身份地位摆在那里,说啥都可以张口就来,大不了说错了再想办法圆回来。成语“信口雌黄”说的就是这位同志。
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这货因为派对、座谈会开得比较多,吹起牛逼来胆子也比较放得开,所以成为了当时的意见领袖。当时号称“一世龙门”!顾名思义,只要能通过王衍的鉴定,这人就能鲤鱼跃龙门,飞黄腾达了,堪称专业鉴定师和非正式组织部长。跟东汉末年的士族大咖李膺有得一比,当时求见李膺叫做“登龙门”。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王衍的这种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却成为了时代或行业领袖,这样多么可笑和可悲,同时也可见,从西晋开始真是世风日下了。一群没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的人,整体凑一块自嗨,这样的作风能振兴家国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真是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但甭管王衍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司马越需要王衍的背景、身份和人脉,他的政治品牌不被市场接受,他要找王衍这样的明星代言。而王衍也需要从手握实权的司马越那里政治套现。这才是两人一拍即合地玩起了CP的根本原因,各取所需嘛。
在司马越和王衍的“通力合作”下,王家、谢家、庾家、阮家、郭家、卫家等等大族均被司马越所招揽,史称“司马太傅府多名士,一时俊异”。
但司马越也不要高兴太早,你离“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的境界还差太远。一则你所招揽的“俊异”并不是真正的能干之士,二则还有一个“王马组合”(王导和司马睿的组合)在等着接你的盘。更为甚者,这些暂时聚集在他身边的一时俊异并不是真心依附你司马越的,而是把你当成了一个跳板、一个工具。
王衍曾对司马越说,中原乱了,咱们要派人去统一战线。随后把兄弟王澄安排到了荆州主持工作,把王敦安排到了青州主持工作。
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
转过头,王衍又交待两个弟弟:荆州和青州都是能割据的好地方,你们俩在外,我在中央,现在中央快完蛋了,将来咱家靠这两块地方既可以成霸业,又可以匡帝室,你们俩担子很重哦。
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今王室将卑,故使弟等居齐楚之地,外可以建霸业,内足以匡帝室,所望于二弟也
看到没有,人家王衍早就做好要挖你司马越墙角的准备了。你司马越死不死,就靠你的气运去决定吧。若是你自己不争气,我王衍早已准备好了的这一刀肯定会捅你的。你也别怪我,这都是跟你们司马家学的。
当然,王衍仅仅是当时众多投机分子的一个缩影或者代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司马越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司马越其实在成为“八王之乱”的终结者之后,他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人生,一旦进入了一个错误的赛道,很多时候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恰如一个人困陷于沙漠之中,明知眼前那杯水可能有毒,也不得不喝下去一样。
司马家一番剧烈折腾下来,司马家原本虚弱的身子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司马越这个时候接手其实也是无力回天的。但他如果真的想吊着西晋这口气,就必须要与那些处于游离、观望状态的士族集团搞好关系,争取形成合力,否则他很容易一口气提不上来就过去了。
但遗憾的是,自古以来,biao子无情、戏子无义,身陷困境的西晋朝廷又怎么还能真正得到士族集团那一颗裹得严严实实的真心呢?王衍等士族大佬与你虚与委蛇,其实不过是想骗取你最后一点剩余价值,并随时做好了卷款潜逃的准备。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和我们现在很多已经没法自己站起来独立行走的失败者是一个意思。你站不起来,就得跪着去讨生活,遇人不淑的情况下,谁都可能会落井下石地欺骗你、压榨你、利用你。痛打落水狗,墙倒众人推,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要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要被“宁为凤尾,不做鸡头”的鸡汤给忽悠了,要知道还有一句与之矛盾的话叫“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慕虚名而处实祸,这何尝不是很多人已经走过或者正在走的悲剧之路?司马越就是如此,你们不惜毁掉国家根基,也要自相残杀去争夺那原本不属于的皇权,是不是最后处处挨打却一无所得?
这样被虚荣绑架的人生,难道不悲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