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场内乱的影响最为深远。一场是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另一场是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在这两场内乱之中,西晋的八王之乱要更为臭名昭著一些,因为它直接引发的“五胡乱华”是华夏文明史上最为沉重的浩劫。
八王之乱,顾名思义,主演就是八个作乱的王爷。主演人数众多,背后的关系、逻辑自然也就简单明了不到哪里去。所以,很多人对“八王之乱”的直观印象就是,怎一个乱字了得。
但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抓住事物变化的逻辑主线,其实八王之乱也是极其清晰明了的。若要把整个“八王之乱”的详细过程给大家一一呈现,或许需要几万字,但要帮助大家梳理明白八王之乱的逻辑因果,以下的几千字足矣。
网上有很多人说,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是一代妖后贾南风,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八王之乱的症结其实还是出自司马家自己身上。
司马懿在洛水之畔出尔反尔,司马师擅自废帝然后把辅政大权在他们司马家内部私相授受,司马昭当街弑君欲盖弥彰地行窃国之事,司马炎为了不让到手的权位夜长梦多自立称帝……他们司马家建立晋朝,每一步都是在剑走偏锋,都是在颠覆世人的道德和价值认知,这就形成了司马家后来难以解开的死结。
司马炎登基之后,其实面临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你们司马家得国不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你司马炎干的那些破事,世人都看在眼里,大家打心眼里是不会真正服你的。你要想坐稳自己的皇位,需要进行大量的利益拉拢,这就导致皇权被先天性削弱。
其次,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们司马家做了初一,就必须要防止别人做十五。至于是谁来做十五?对不起,大家都跟你爷爷学习了,都会扮猪吃老虎,个个都是潜伏者,你猜你猜你猜猜猜。你司马炎心不可能太大,你身边所有有一定实力的人,你都得打起精神去防范。
最后,由于司马炎的权力主要是来源于继承,而且是很有争议的继承,他的亲弟弟司马攸同样也是有继承权的。自身威望包括功业背书不足,导致司马炎在最高权位上无法真正自信和相信他人,至少他的亲弟弟司马攸本应该被他扶持为最强助力者,但他不得不将其视为最大威胁者,司马家的内讧模式就此注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司马炎在位24年,却一直没有走出他们司马家的天然旋涡。他为断绝自己弟弟司马攸对继承皇位的念想,被逼早早把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并从各方面去打压和排挤声望和才能都比较出众的司马攸。又因为贾充等实权大佬没有及时且坚定地与司马攸划清界限,拥护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所以,他对贾充等人也防到骨子里去了。最后,为了帮助自己的傻儿子能顺利坐稳皇位,司马炎饮鸩止渴,接连放出了两大魔鬼:外戚干政和分封诸侯。
这其实就是八王之乱的引线,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在重大利益诱惑面前。重新崛起的外戚和宗室,不可避免地陷入相生相杀的无限循环模式。
果不其然,司马炎刚一过世,不对,是即将去世。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的外戚杨骏就开始跳出来作妖了。他利用自己的女儿杨芷是司马炎的皇后这一有利条件,政变更改了司马炎的诏命,自己独揽辅政大权,还把另一个辅政大臣宗室元老司马亮给赶出中央了。
外戚专权也不见得完全不被朝堂上下所接受,关键是要看这个专权的外戚是不是士族集团的核心圈内人。杨骏出身弘农杨氏,祖上确实也阵容豪华,杨震、杨彪、杨修等等,都是名噪一时的士族大佬。但是杨家自从杨修被杀,从曹操晚期就开始不受待见,逐渐从士族集团的第一梯队掉出来了。这种二流士族的人,大家怎么能容许你专权呢?
杨骏不受士族大佬待见,且自断一臂地斩断了宗室势力对他的支持,他把宗室代表司马亮给排挤走了,成为孤家寡人且实力水平有限的杨骏,很快就被新任皇后贾南风给狙杀了。
贾南风虽是一个女流之辈,但是比杨骏那样的老糊涂要清楚得多。她是贾充的女儿,本身和士族门阀之间的关系就很紧密。她又是皇后,跟西晋宗室也处于同一利益联盟。她要推翻杨骏,简直就是顺水推舟。所以,尽管司马亮那个老怂货拒绝了贾南风武装推翻杨骏的邀请,但是贾南风转身就能找到更有激情和拼劲的楚王司马玮,在司马允、司马鹞以及一些官员的配合下,一举灭了杨骏全族。
杨骏被灭之后,贾南风并没有飘,她很是讲究。她把宗室元老司马亮和士族大佬卫瓘请回朝堂执政。宗室、士族这两大主力安抚好了,自己的外戚势力才有生存空间。贾南风如此和谐地分配了权力,并不是她想与大家和平共处,而是她的外戚势力还是一个新生儿,她需要时间和机会去成长和破局。
司马家那帮“孝子贤孙”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的。首先是在围剿杨骏的行动中充当第一打手的司马鹞同志不光嚣张跋扈、乱立山头,还阴谋废黜贾南风,结果被自己的二哥告发,而被司马亮流放了。
接着,司马玮也开始得瑟了,他的种种不低调行为,引起了老人家司马亮和卫瓘的反感,进而想剥夺司马玮的禁军军权,刺激得司马玮更加高调。
贾南风见此时机,便矫诏说司马亮和卫瓘意欲谋反,让司马玮去干掉那俩个老家伙。这种没有官方手续就去法办国家常委的事情,原本属于政治明坑,司马玮稍微理智点都不会跳下去的。但是,司马玮早已怒火攻心,再加上贾南风派人不断地煽风点火,就不顾后果地召集兵马去诛杀司马亮、卫瓘去了。
没有任何司法手续,就去逮捕处置两个执政官,这口政治黑锅迟早是要有人用生命去背的。这个人自然就是年轻气盛的司马玮。尤为让人捉急的是,司马玮似乎生怕自己的罪名不够大,会死得不彻底,在属下将士公报私仇弄死卫瓘之后,居然“公开招标”让人弄死了他的四叔公司马亮。矫诏诛杀国家元首,司马玮就这样被贾南风阴谋杀害了。
先后手弄死杨骏、司马亮、卫瓘、司马玮等人后,贾南风基本上扫清了她的权力障碍,成为了主宰众生的那个人。
实话实说,在贾南风主政那十年,西晋其实是最为平稳和兴盛的,史称“太康之治”。但是贾南风也有她的命门,那就是她一直生不出儿子来。一个人富有四海,却偏偏没有自己的血脉来继承遗产,这是很容易把人搞得心理扭曲的。
其实,如果贾南风没有走火入魔,或者司马衷是一个有正常智慧的人,又或者太子司马遹能够懂得以退为进,不管以什么理由、什么方式,大家共同促成太子司马遹和皇后贾南风之间的紧密关系,比如把司马遹过继给贾南风,或者贾南风听从其母亲郭槐的建议,让太子司马遹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双方进一步联姻。或许,贾南风诛杀太子司马遹的悲剧就可以避免,西晋的乱局会暂时延迟到来。
遗憾的是,司马衷原本就失去了居中调节的能力,司马遹和贾南风又是谁都不愿意妥协让步的人,一贯骄横的贾南风暴走废黜了太子司马遹,并打算用狸猫换太子的方式让自己妹妹贾午新生的儿子来占据太子之位。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贾南风废黜太子的举动无疑是惹了众怒,因为太子身后集结了太多待价而沽的资本力量,这些人自然不会坐视自己苦心经营和等待的利益核心就此出局。于是,他们半是拉拢半是绑架地把司马伦给推到了政治前台。
司马伦本是一个志大才疏的纨绔子弟,突然之间被众人追捧,一下就变得忘乎所以了。在心腹谋士孙秀的阴谋策划之下,先诱使贾南风把太子司马遹斩草除根,然后借着给太子报仇的名义把贾南风一党给一锅端了。
可是,没有公认合法的太子,西晋的朝局还可能稳吗?司马衷没有儿子,所以司马炎的儿子理论上都有资格继承皇位;司马炎的皇位原本就是从司马攸手里竞争过来的,所以司马攸的后代也有想法了;司马昭的权柄又是哥哥司马师托管给他的,所以司马师、司马昭那一代的兄弟、旁支也开始蠢蠢欲动了;继续往上延申和扩散概念,司马懿的兄弟的后代也觉得自己有资格参加夺宝游戏了……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小儿子,他觉得他爸司马懿是司马家的奠基人。司马家的传承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中断了,说明沿着司马昭这一脉走下去是走不通的,那就应该推倒重来,由自己这个奠基人的小儿子来另开新篇章,他想当皇帝。
这样一来,司马伦就彻底点燃了司马家族内部的脉系之争,司马衷确实没有儿子,但人家司马炎还有很多儿子存世呀!亲属关系、继承顺序,难道就没点讲究?被官方推选为皇太弟的司马允眼见司马伦篡位之路难以阻挡,便发起了对司马伦的武装攻击。还别说,司马允带着他的七百淮南侠客,还真差点就把司马伦打下线了。后来是司马伦的儿子收买了禁军将领,矫诏传旨骗杀了司马允,才救了司马伦一命。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司马伦觉得时不我待,便废黜了司马衷的皇帝之位,并恬不知耻地以爷爷的身份尊奉他为太上皇,自己坐到皇位上去了。
还是那句老话,司马家的互杀链条一旦启动,司马伦这样的自嗨者是不可能坐稳皇位的。率先跳出来反对他的是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司马炎的儿子不适合坐皇位,但怎么也轮不到你这个司马懿的儿子呀,你们能跳过我这个司马攸的儿子吗?想当年,我爹就被你们跳过了,现在又想跳过我?门都没有。
司马冏打出了“拨乱反正”的旗号,号召和拉拢来了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等人,凭实力火拼败了司马伦的中央军,司马伦一派瞬间被碾压成泥。
在反倒司马伦的行动之中,由于参与的王爷比较多,这又非常容易因为分赃不均而引起再度内讧。得亏另一个大功臣司马颖在谋士的劝说下,选择了以退为进的路线,从而让西晋朝堂顺利进入了司马冏时代。
可是,司马冏终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他手握大权之后,便开始了放纵享乐,连上班打卡都不带去的。就这种掌控力度,你还想大家紧密团结在你身边?
况且权力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跟你关系好的人会希望从你这里得到更多好处,而跟你有过往隔阂的人却会因此对你更加的恐惧,进而恨不得你早日败亡。果不其然,当初没有第一时间响应司马冏的河间王司马颙在一个跟司马冏亲信结怨的禁军将领李含的挑唆下,要对阴谋颠覆司马冏了。因为你司马冏先弄死了自己的亲哥哥东莱王司马蕤,随后被立为皇太孙的司马尚(司马遹的唯一儿子)又莫名其妙地死了,谁都知道你司马冏下一步要干什么了。
司马颙骨子里有他们司马家祖传的阴险,他为了找到一个合理的攻打司马冏的借口,设局让身在京城的长沙王(灭司马伦之后被恢复长沙王的爵位)司马乂当炮灰。他传檄天下要征讨暴虐无德的司马冏,却广而告之要求司马乂给他们做内应,实际上就是逼着司马冏杀了司马乂,然后他们好打着给司马乂报仇的幌子出兵。
谁料到,这一下居然逼出了他们司马家最牛逼的第四代弟子。身处不利之局的司马乂凭借自身出色的能力,带着百人冲出了司马冏的围剿队伍,直接杀进了皇宫,控制了皇帝司马衷。利用皇帝的名义,调集禁军对司马冏形成了反杀。司马冏虽然不太作为,但是毕竟根基要深得多,但天赋异禀的司马乂还是最终击败了他。
司马乂反杀司马冏,这完全超出了司马颙的预设剧本。司马颙担心司马乂在稳住局势之后会找自己算账,干脆先下手为强,随便找个理由,便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来进攻司马乂了。
司马乂以一敌二,凭借司马冏留下来的那一点中央军班底,一度把司马颖和司马颙打得怀疑人生、损失惨重。
但战争打到最后,还是在打后勤供给、综合实力,被反复折腾的洛阳城体力透支了,它的供给出现了大问题,兵、粮、钱、布都即将断供。司马乂主动提出跟司马颖议和,但是司马颖寸步不让。其他人的死活、西晋的根基,这些我都不管,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妨碍我通向最高权力宝座的人全部弄死。
司马乂确实是少见的贤王,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依然能让广大将士誓死效忠,并让司马颖和司马颙的大将张方寸步难前。
关键时刻,历史大牛祖逖现身,他建议司马乂用皇帝的名义调凉州边境军进攻关中,以达到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迫使张方退兵。
可就在司马乂即将解困的时候,司马家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的野心家又跳出来一个,那就是东海王司马越。这货觉得司马乂太能干了,他若最终胜出,自己就没啥发挥的空间了,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弄死司马乂。
司马越趁着司马乂不留神,联合他秘密拉拢的禁军将领,就把司马乂给软禁了,并大开城门放司马颖、张方等人进城。
结果洛阳将士打开城门一看张方等人阵容不整的样子,瞬间感觉跟着司马乂继续战斗立马就能获取最终胜利,于是打算去救出司马乂。
司马越为了永绝后患,又来了一招借刀杀人,把司马乂的关押地点通知了张方,并安排人为内应给他们开门,从而让张方顺利抓走了司马乂,最后活活把司马乂烤死。
司马乂死后,司马颖便替代上位了。可这货跟司马冏其实差不了蛮多,一上位居然就像当甩手掌柜,把朝中之事都交给了司马越,自己回到了邺城去遥控指挥。
结果没过多久,司马越就消化整合了几乎所有的洛阳势力,带着皇帝司马衷去征讨司马颖去了。
得亏司马越也是一个丢人现眼的家伙,被司马颖轻松偷袭击败。但司马颖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因为司马越的筹码都是他当初留在洛阳的,他相当于用自己的右手打败了自己的左手。
司马越逃回封地后,司马颖一时间找不到对手,便自不量力去招惹幽州军方大佬王浚,结果成功把王浚逼反。然后,王浚带着两万汉胡铁骑南下,把冀州大地变成了人间炼狱。实际上,“五胡乱华”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
主动惹事又被胖揍的司马颖在逃亡洛阳之前,还把匈奴屠各部的首领刘渊给放走了,从而间接促成了两晋时期第一个胡人政权的诞生。
司马颖败走洛阳时,身边仅仅剩下几十个人了, 正式宣布出局。洛阳和皇帝司马衷落入了司马颙大将张方的手中,张方在祸祸完洛阳城后,带着司马衷等人退回了关中。西晋朝廷开始进入司马颙时代。
可是,这一场夺权的肥皂剧演到这个时候,还有人会真心拥护司马衷这个流亡皇帝和司马颙那个关中军阀吗?尽管司马颙想方设法地拉拢司马越一系,但司马越根本不买账,好处照拿,恶人照当,吃饱喝足之后便组织人马来声讨司马颙了。
司马颙和司马越的对决原本也是菜鸡互啄,若没有其他变数,短时间内应该是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可是,著名的刘琨同志北上从王浚那里借来了五千胡人骑兵,秋风扫落叶般地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
失去一切外围屏障的司马颙自毁长城,杀了手下唯一能打的将军张方去讨好司马越,以争取议和,但被司马越无情地拒绝了。最后,王浚的乌桓、鲜卑骑兵攻入了关中,并血洗关中,孤家寡人的司马颙最后也在司马越的“召唤”下,硬着头皮去洛阳报到,于途中的新安,被司马越的弟弟司马模派部将梁臣在车上活活掐死,其三子一并被杀。
随后,司马越独掌大权,司马衷食物中毒而死,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改元永嘉。这标志着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乱”暂时告一段落。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其实上述过程来看,八王之中的汝南王司马亮是不应该被列入的,因为他其实自始至终并没有太多主观动作。或许,暴揍司马伦的淮南王司马允更应该列入其中。
这场大动乱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司马家得国不正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所致,并不是大家断章取义地说贾南风是始作俑者。司马炎为了皇权在自己这一脉流传下去,不管不顾又防天防地地要让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坐稳皇位,“八王之乱”这样的动乱就难以避免了。因为人的欲望本身就是经受不起任何机会的诱惑的。
傻子都可以当皇帝,为什么我不可以?外戚可以专权,为什么我贵为宗亲不可以?司马攸、司马懿的儿子都可以染指最高权力,为什么我们司马炎的儿子不可以?最后,但凡是姓司马,手里有一定的筹码,都觉得自己可以掌握最高权力,天下焉能不乱?
大家不要小看“八王之乱”,它的恶劣影响并不仅仅是争权夺利这么简单,而是它彻底地腐蚀了华夏民族的根基。用一句话来归纳,那就是它通过全面持久的内卷,把华夏民族卷成了实力真空,最后只能任由胡人长驱直入,践踏河山。
具体的逻辑推演咱就不多例举了,因为实在是太容易给大家情绪添堵了,就说一个吧。
西晋当时共设立了八个都督区(方面军区):关中都督(镇长安)、幽州都督(镇蓟城)、荆州都督(镇襄阳)、沔北都督(镇宛城)、豫州都督(镇许昌)、冀州都督(镇邺城)、青徐都督(镇下邳)、扬州都督(镇寿春)。这八大方面军,再加上中央军、边防州郡兵,其实就是西晋的全部军力构成了。
上述八大军区,青徐、扬州和沔北因为战备任务、辖区面积等原因,实力并不强,剩下的五个大军区,最后是什么结局?
司马冏的豫州军和司马颖的冀州军对轰司马伦的中央军,内耗一大波;然后司马乂率领中央军(实际上是司马冏的豫州军班底)在火拼司马颖的冀州军、司马颙的关中军,再消耗一波。豫州军和中央军彻底被打没了。这两轮大的消耗,战死者20余万人,还包括冀州军的一大部分力量。
司马越带着司马颖留在京师的冀州军去打司马颖,冀州军再内部消耗一轮,最后被王浚的幽州军吓得解散。冀州军彻底解体。
司马颙的关中军最后被胡人骑兵切瓜砍菜,也彻底解体。
荆州兵团在司马越攻打司马颙的时候,也出现了分裂消耗。
青徐兵团被司马越接管,被带入了征伐司马颙的队列,幽州军被司马颖逼得成为屠戮中原的刽子手。
总而言之,在八王之乱中,西晋的军力除了扬州军区外,全部被卷入进来了,直接被打没的就有中央禁军、冀州军、关中军、豫州军、沔北军(被荆州兵吞并)了。
就这情况,后来五胡乱华的时候,胡人铁骑在中原大地上横冲直闯、任意妄为,很奇怪吗?不是华夏儿女没有了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司马家那帮王八蛋早已把西晋的国防力量给祸祸完了,中华大地的可战之兵告急了。
暂且先和大家梳理一下八王之乱的来龙去脉吧,它的恶劣影响、破坏力,咱们有时间再深入去剖析。
谁德国正,谁有本事,谁坐皇帝,皇帝不是专利,那一个开国皇帝不是夺取前皇帝的。
司马家族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