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一位20岁大学生来到派出所,准备更换二代身份证。
然而,警方看到他名字的时候,却要求他改个名字才能办理新证件。
男子对此表示十分委屈,自己的名字用了二十年都没事,凭什么现在要强制更改!一气之下,他将派出所告上了法庭。
事情最终是如何处理的?男子的名字有何奇特呢?

1986年,在当时户籍管理制度尚不十分严格的情况下,赵C顺利完成户籍登记。
2006年,中国全面推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这一旨在提升身份信息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举措,却让赵C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暑假期间,赵C满怀期待地来到鹰潭市月湖区江边派出所,准备换领二代身份证。

他像往常一样,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手续办理,很快就能拿到新证件。
当工作人员将他的身份信息录入新系统时,电脑屏幕上却跳出了错误提示,赵C名字中的“C”无法被系统识别。
工作人员反复尝试,眉头越皱越紧,最终无奈地告知赵C,他的名字不符合新系统要求,无法录入,必须改名才能办理二代身份证。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赵C一时难以接受。
他焦急地向工作人员解释,这个名字他已经用了整整20年。
从出生登记、上学报名到办理第一代身份证,从未出过问题,怎么突然不行。

工作人员也表示理解他的心情,但这是上级规定和系统限制,他们也无能为力。
如果赵C坚持不改名,不仅他无法换证,甚至可能导致全国公安系统面临调整的难题。
赵C满心委屈与不甘,他不明白,自己合法使用多年的名字,为何一夜之间成了换证的阻碍。

赵C回到家中,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赵志荣,父亲身为律师,深知姓名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儿子的名字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一直被认可和使用,如今因为系统问题要求改名,他认为这不合理,侵犯了儿子的姓名权。

在他看来,公安部推行新系统,不能以牺牲公民既有权利为代价。
赵志荣决定为儿子的权益抗争,他多次前往派出所和月湖区公安分局沟通,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
然而,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系统无法录入非汉字字符,赵C必须改名,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公安部门强调,若允许赵C的名字通过,全国人口信息系统都要为其更改;
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影响全国户籍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沟通无果后,赵C和父亲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与愤懑之中。

赵志荣坚信儿子的姓名权应受法律保护,不能就这样被轻易剥夺。
一场关于名字的风波,就此拉开帷幕,赵C决定捍卫自己的名字和权利。

多次沟通无果后,赵志荣决定通过法律途径为儿子维权。
2008年1月,赵C在父亲的支持下,一纸诉状将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为其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这起案件迅速成为全国第一起姓名权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公民姓名权与行政管理规定之间的冲突展开了激烈讨论。
在庭审过程中,气氛紧张而凝重,双方围绕赵C名字的合法性及是否应被强制更改展开了激烈辩论。
赵志荣作为赵C的代理人,言辞恳切地强调姓名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受法律保护。

他指出,赵C自出生起便使用这个名字,已长达20年。
在此期间,无论是户籍登记还是日常生活,这个名字都被广泛认可,并未引发任何不良后果。
赵志荣还提到,赵C在2005年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相关部门并未提出任何异议。

如今却以系统无法识别为由要求改名,这显然不合理,是对公民姓名权的侵犯。
公安局方面则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赵C名字中的“C”属于英文字母,不符合国家关于姓名使用规范汉字的要求。
公安代表严肃地表示,若允许赵C继续使用含英文字母的名字,将会给户籍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人效仿,进而使整个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陷入混乱,难以准确识别和录入信息,这无疑会给社会治安埋下巨大隐患。
公安局还提到,认可赵C的名字,意味着全国所有涉及身份信息管理的系统,包括户籍、学籍、社保等,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新整改和升级。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赵志荣认为,“C”虽为英文字母,但也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数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不应被简单认定为禁用字符。
而公安局坚称,“C” 在日常认知和使用中,就是英文字母,一直以英文字母 “C” 的发音被广泛认知。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维护户籍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赵C案一经报道,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成为街头巷尾、网络媒体的热门话题。
人们对此看法不一,支持赵C的一方,坚定地认为公民享有不可侵犯的姓名权,这是一项基本人权,理应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在他们看来,赵C使用这个名字长达20年,早已与他的生活、身份紧密相连,成为他个人的独特标识。
如今仅仅因为系统的技术问题,就要求他放弃自己熟悉且珍视的名字,这显然不合理,是对公民权利的粗暴践踏。
然而,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在少数。

他们觉得,姓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中国人使用规范汉字取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如果随意允许使用英文字母或特殊符号取名,可能会导致姓名的混乱,削弱传统文化的根基。

在舆论的喧嚣中,赵C案二审开庭,双方展开了更为激烈的辩论,庭审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随着辩论的持续,双方逐渐意识到,僵持下去对彼此都不利,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
在法院的积极协调下,双方开始冷静下来,尝试寻找妥协的可能。

经过多轮艰难的协商,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赵C同意将名字改为规范汉字,以符合身份管理系统的要求;
作为交换,公安局撤回上诉,并承诺免费协助赵C办理更名手续,确保他在更名过程中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法院当庭作出二审裁定,撤销一审判决,确认双方和解协议。

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姓名权官司,终于落下帷幕。
尽管赵C没能完全保住自己心爱的名字,但和解结果让他能够顺利解决身份证问题,回归正常生活。
而公安局也避免了因系统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维护了户籍管理的规范和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