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侵删
结了婚的女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给父母买什么物品?
对于这个问题,我身边的女性朋友答案都很统一:从不给父母买东西,都是直接把钱打到父母的银行卡里。
她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婚后回娘家的次数太少,不能当场带着父母挑东西,也担心自己所买之物不合父母的心意;二是,逢年过节也会从微信给父母转一些钱,但父母总是不收,索性把钱打到银行卡里,不管多少,父母不要也得要。
有时想一想,她们这种“霸道”的做法让人既感动又心酸:子女有能力时想着回报父母,而父母也明白子女的压力,千方百计地“拒绝”子女尽孝。
以我个人来说,自从结了婚,不管是给父母买衣服,还是钱,他们都会一股脑儿拒绝,有时衣服都邮寄到家了,他们又悄悄给我寄过来,至于,给他们的钱,不管多少,从来都不会收,哪怕你催了半天,也是无济于事。
后来,我也不再给他们打招呼了,逢年过节直接把钱打到父亲的卡上,但即便如此,只要我回了娘家,临走之前,他们还是会把这些钱统统都给我女儿。
在我父母的观念里,我在外压力大、也不容易,只要生活幸福,就足以让他们欣慰,不必非得给他们钱。他们过得好了,自然不缺我这些钱,过得不好,就更是不能拖累我。
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父母主要是怕给我添麻烦,总担心我给了他们钱,被我婆家人知道后会闹出一些不愉快。
暂且不说我给父母的钱都是自己的工资,在对各自父母尽孝这一方面,我和丈夫从来不会产生分歧、矛盾,他尽他的孝,我疼我爹妈,提前打一声招呼,互相理解,彼此互不干涉,当然,我给母亲买过贵重的首饰,丈夫也给婆婆买过,只不过,都是偶尔的量力而行。
我们以这种方式经营自己的婚姻,没有一方就必须得按另一方的想法行事,双方都自由、坦然。
我一直以为,夫妻之间,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让对方做自己,不能你过得舒坦,却让伴侣委屈、心酸。女人,任何时候,她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嫁了人,就意味着是婆家的人,她所有的一切就该由夫家所支配。
然而,话虽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这不,我的堂姐就因为给伯母买了一个金手镯而被姐夫大骂了一顿。
今年的平安夜,赶上了我伯母过生日,想着离娘家远,平时给伯父母的钱他们也都间接“还”了回来,堂姐就去了金店,买了一个一万六的金手镯。
本来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谁知,堂姐刚回到家,姐夫看到她拿的手提袋后,顿时拉着脸问了一句:给谁买的?
堂姐如实回答,并称自己这个月也拿了八千多奖金,再加上就快过年,她便想让老母亲高兴一番。
谁知,听到她的说法,姐夫非但不予支持,反而当场就发了飙:咱们家什么条件?一家几口省吃俭用过日子,你倒好,花了一两万都不带眨眼!
堂姐耐着性子解释,自己结婚这六年,从来没给母亲买过很贵重的礼物,以往每当老人家过生日,即使给她转了2000块钱,每次回家她都会原封不动的给了外孙,虽说家里的压力是不小,可这次的花销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更何况,花的也是自己的工资卡,不是他们共有的家庭资产。
姐夫听后更加生气了,指着堂姐骂她:什么你的、我的?你花那么多钱连一句招呼都不打,还有理了是吗?以前对我母亲都没有那么大方,对自己妈倒是真舍得放血,你难道不知道儿子刚上幼儿园,家里花销又增大了很多吗?你把钱花光不要紧,那家里的重担不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了吗?长点脑子、省点钱不行吗?你真是一个败家娘儿们!”
看着姐夫的态度,堂姐很是不满,她平时其实不舍得吃穿,很少有花钱大手大脚的时刻,她和姐夫工资相当,两个人一直都是共同承担家里的开支,如今就这一个月她“任性”了一次,姐夫却这么大的反应,当然,更让她介意的是,姐夫说她败家是假,嫌弃她没能像对父母一样对婆婆才是真!
她既生气也心酸:婆婆帮忙带孩子的那三年,她除了每月给婆婆两千块菜钱,还会时不时地给婆婆买衣服,遇到婆婆身体不舒服,也是自己请假,一边看孩子一边照顾婆婆;而自己的父母呢,一年到头儿,除了过生日、过年时各给他们两千块钱,别说在床前尽孝,连回家的次数也是少得可怜,而每次,只要带着孩子回家,不管给了父母多少钱,他们都会给孩子,还会再添一些钱。
可是婆婆呢,那几年别说给孙子买衣服,即便是买一罐三四百的奶粉也会推拖着没钱,至于姐夫,不仅从未感谢过堂姐对婆婆所做的事,而且也从未会想起给岳父母买一些东西。
以前,为了这些事,堂姐也和姐夫吵过嘴,她总说不求姐夫能像她对婆婆一样,对自己的父母,哪怕姐夫一年能给父母买一件衣服,她都是十分感激的,可姐夫却说,堂姐既然结婚时收了八万的彩礼,就已经是婆家的人,挣得钱都得给婆家人花,哪能一味的再想着娘家。
对于姐夫的说法,堂姐是极其愤懑的,难道自己嫁了人就没有了娘家?结婚的婚房是她和姐夫共同付的,她是收了彩礼,可娘家也给了一样的陪嫁,更何况,这些钱,有一部分也都用在了家庭的日常开支上。如果姐夫硬是拿这些作为“不能给父母钱”的理由,她真的是无法容忍。
他们两个人有一段时间因为此事闹得是“脸红脖子粗”,直到后来,堂姐扔下一句“你既然那么反对我给父母尽孝,那以后你也别给你父母尽孝好了”,姐夫才算消停。
本来两个人就这样一直相安无事,未曾想竟突然因为一个金手镯而大吵了半天。
堂姐在给我说这些的时候,依然很是生气:“我孝顺自己的爸妈有错吗?一没有花他的钱,二也没有说不让他给公婆花钱,他若是想给婆婆买随时都可以买的啊!结婚多少年了,我就给母亲买过这么一个贵重的物品,还骂我败家,难道我父母养我那么大,都不值这一两万块钱吗?我自己赚的钱想给谁花就给谁花!他越是这样的态度,我以后就越是要多买!”
看着堂姐怒气冲冲的表情,我着实不知该怎样去安慰她。
在堂姐看来,用自己的钱给母亲买礼品,天经地义,自己结婚多年,很少在父母身边尽孝,对父母终究有些亏欠,好不容易有能力给老母亲买一个像样的生日礼物,必然会毫不犹豫的“拿下”,毕竟,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点孝心。
她有错吗?也有一点。
就是不该“先斩后奏”,而是在买之前和姐夫说一下。
虽然有人可能会说,她花的是自己挣的钱,想买就买,无可非议。
这样说也对,毕竟堂姐是经济独立的,一直都没有靠姐夫在养,但有一点就是,以堂姐的经济条件,买金手镯是不在话下,但当月的生活压力全部都在姐夫一个人身上。
堂姐工资一万出头,姐夫工资一万二,平时两个人还完房贷,以及除去各类日常开销,基本所剩寥寥,这样的状况,可以让她有一丝“任性”的机会,但也要给姐夫留有“当月压力变大、要合理分配”的喘息时间。
其实,也就是提前打声招呼、一句话的事情。
当然,也体现了对伴侣的尊重。
说完了堂姐,再来看姐夫。
其实,我也理解姐夫的心情。
在他眼里,堂姐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去给老母亲买生日礼物,虽然也是出于孝心,但对他们小家的“贡献”自然就少了一些,家庭当月的生活压力就会由他一个人承担,再加上他看到堂姐对母亲和婆婆的“区别”对待,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是滋味。
只是,姐夫忘了一点:以前,堂姐对婆婆所做的付出也不比对自己父母差,甚至因为婆婆帮带孩子的缘故,对婆婆比对自己父母还要好一点,而他非但没有感激,反而还觉得理所应当。
这样的想法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极其抵触的:因为男人事事只考虑自己家,从不会对自己父母和岳父母一视同仁,反而还会处处要求女人要对婆家好一点、再好一点。
这,也是堂姐不愿意提前告知的原因:因为即便说了,按照姐夫以往的态度,他也会非常反对。
其实,会有一些男人觉得只要女人娶进了门,所有的一切都归属夫家,哪怕是女人自己挣的钱,也会有她丈夫的一部分,她的丈夫也有支配、“说不”的权利。
说好听点,这种想法是大男子主义,说难听一点,就是“自私”:把女人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只允许她对婆家付出,却看不惯她对娘家尽孝。
我不否认现实中有不顾实际、一味帮衬娘家的女人,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偶尔花一些自己的钱去回报父母的女人,即便她因此而一时对小家的“贡献”减小,看在她之前在婆家的所作所为,作为她的配偶,更多的也应该是理解、支持,而不是责备、埋怨。
谁不想给父母尽一点孝心呢?谁愿意在给父母买完生日礼品后,却听到伴侣骂自己败家呢?
大家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养育长大,你都可以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那么,就不要阻止,或者说是责备伴侣的尽孝,换言之,不就是一个金手镯吗?这个月她买,那么,下个月你就买给自己的父母,让她当月一个人承担家庭的压力不就好了吗?
夫妻之间,小事多体谅,大事多商量,不是说在某件事情上,伴侣就必须要听一听自己的意愿,只要ta没有一味的不切实际,那么,何必要上纲上线?
多换位思考一下,多包容一点,也多一些尊重,如此,夫妻才能相处的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