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侵删
同事梅子给我说了一件事,让我颇为感触:
元旦节的时候,梅子的丈夫突然提议让梅子向父母借一些钱,不需要太多,只要和他们攒的钱加在一起凑够了买房的首付就可以。
想到结婚已经三年多,自己还在租房住,再想到最近这一两年自己也打算要孩子,梅子便点了头,只是,她也开口问了丈夫一句,那公婆打算资助我们多少钱?
丈夫吞吞吐吐,表示等梅子问完岳父母后他再和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商量一番。
看到丈夫的态度,梅子陷入了沉思:结婚那年,考虑到丈夫的家境不是太好,她顶着父母的压力、车房彩礼都没要就嫁了过来,本以为自己的一番举动,婆家人会有所感激,谁知,婆婆不但觉得是她儿子有本事,而且还总是明里暗里说梅子是“上赶着倒贴”,不仅如此,婆家人只要到了用钱的时候,就会找梅子要钱,因为“她是有钱人家的独生女,父母的钱都是她的钱。”
就像三个月前,婆婆打电话称自己摔了一跤、折了腰,希望梅子可以借五万块看病钱,被梅子婉拒后,婆婆又让丈夫出面做说客,也正是如此,梅子才知道:五万块钱实则是给小叔子的订亲钱。
想到这里,梅子忍不住问了问丈夫:你确定是给咱们俩买房用吗?
丈夫理直气壮:你看你说得什么话!这种大事我不会骗你,就是咱俩攒的钱不够,需要父母帮一点。
梅子想都没想,很是干脆:你最好还是先问一下公婆,他们拿多少钱,我就会找父母要多少钱。要不然,就免谈,咱们俩就老老实实的工作、攒钱。
听到梅子的说法,丈夫不由得升高了语调:“都是一家人,你至于分得这样清吗?现在买的是我们俩的房子,又不是给我父母买,你非和他们较什么劲?再说了,我们家条件不好你也不是不知道,再加上弟弟还没有结婚,就算父母给钱,估计也拿不了多少,你非计较这些干什么呢?你和我不一样,你们家条件好,也没有什么压力,现在是找你父母借钱,也不是不给,以后咱们挣了钱肯定会立即还回去的。”
梅子不为所动,依旧坚持:公婆给多少,我就会找父母要多少!如果公婆分文不给,那么,我也不会找父母要一分钱。你既然可以体谅你父母,不想花父母的钱,那么,就要理解我父母,别惦记我父母的钱!我虽然是独生女,但不意味着父母就得无条件为我花钱,我劝你也尽早打消掉这个想法。
梅子的这番话让丈夫颇为不满,他生气地扔下一句“你真是太会算了!不买就不买好了!”之后,就再也没提买房的事。
我问梅子,你是真的不想买房吗?
梅子摇了摇头:也不是,哪个女人不想有个家?其实,我父母也曾说过帮我买套房,但被我拒绝了,一是婆家人的态度让我有些顾虑,我毕竟是结婚,不是去扶贫;二是我也想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去买房,不想再啃父母罢了!本来嘛,当初结婚,非要嫁给一个和我们家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已经伤了父母的心,我不能再让他们为我的行为“买单”了,退一步来说,如果丈夫真是对的那个人,不管我父母给不给钱、帮不帮我,他都会一如既往的努力,那么,我暂时吃苦受累也值得,因为我一开始就是图他这个人;当然,如果他有了别的想法,那我就更不能把父母“拉下水了”,只能怪我自己眼瞎,也只能自己去承担后果,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不得不说,梅子还是让我刮目相看的:很少有女人在“下嫁”后依然清醒、有原则,不再事事想着去依赖父母。
想当初,因为家境悬殊过大,父母很是反对梅子的婚事,但拗不过梅子的软磨硬泡,父母最终还是尊重了她的决定。
不过,和那些“为了男人”就与父母闹掰的女人有所不同的是,在自己的婚事上,虽说父母有些情绪,但整个过程梅子都没和他们发生过冲突,而是耐心地解释、劝说,甚至为了平息父母的怨气,也为了证明自己的选择,她执意不要父母的任何陪嫁,决心靠自己一点点打拼。
这几年,虽说她生活得有些艰辛,和婆家人也有过不愉快,但好在丈夫拎得清,工作也一直积极、上进。
如果不是因为买房这件事,她和丈夫也不会发生这么大的争执,小日子依旧会和和美美。
一直以来,提起女人的爱情观,很多人都会想起那句:
“女人一旦陷入爱情,智商基本就是零”。
似乎在大众的认知里,从恋爱到婚姻,女人们总是喜欢感情用事,只要她们一头扎进了“爱情”中,就很容易不顾一切的飞蛾扑火。尤其是婚姻,很多女人常常不顾父母的劝说,执意嫁给心中所爱,甚至还有一些女人会为了男人和父母闹掰。
世人常说:婚姻需要门当户对、势均力敌。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依然有一些人把它抛之脑后。
我个人是不太看好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的,毕竟两个人的认知、观念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会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那些家境悬殊太大的婚姻,就比如下嫁,里面包含了太多考验人的因素,若是遇到了不懂得感恩、只知道一味索取的伴侣,那对女人来说绝对是一场“浩劫”。
我身边有一些女性朋友就是因为“爱情”,不在乎所谓的门当户对,偏执地嫁给了家境远远不及自己的男人,她们中有的人,父母因为见不得女儿吃苦受累,会主动伸出援手、能帮则帮,婆家人非但不感激,反而还觉得理所当然;也有人,在婚后经历了柴米油盐、日常琐碎的“磨砺”,明白了物质条件的可贵,并因此和男人有了冲突,但碍于婆家没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只有向娘家寻求帮助。
不管是哪种方式,也不管父母是否帮忙,我都觉得女人的“下嫁”对父母是有些“残忍”的:当初因为婚事与父母闹得不可开交,如今遇到了难处,却又想起父母是“靠山”,父母要不计前嫌、无限包容。
我一直劝身边的未婚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婚前都要理智一点,不能冲动、盲目。
那些“为了男人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都可以不讲究”的女人,虽然看起来是崇尚“恋爱自由”,但骨子里是有些“自私”的,因为她们仗着父母对她们的爱而“肆无忌惮”,遇到事情、特别是婚姻问题,我行我素,从不会考虑父母的感受,而碰到了麻烦,却又是第一时间想起父母。
你可以不在乎物质条件执意嫁给心中所爱,你也可以不在乎父母那套“门当户对”的理念,但都请慎重、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碰了壁又想起了父母。
就像梅子,不管婚后的生活是好是坏,是坎坷还是顺遂,都不会再去“麻烦”父母,而是一心一意想着靠自己去证明,因为她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是咬牙硬撑,走得慢、走得累,但至少,走得踏实。
自己选择的婚姻自己负责到底,生活永远都是靠自己去成全,而不是让父母为你“买单”。
只有傻子才会不在乎钱就嫁一个人!相信什么只要两人努力就能过好日子!什么莫欺少年穷,十年二十年后你看看,百分之九十九变成老年穷!
我想问都这态度了你还过得下去?不怕杭州来女士?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男人在婆家人的暗示下试探女人,大儿子结婚没花钱,这小叔子不可能再碰得到傻媳妇,移花接木最后是想把房子给小叔子结婚,哪知大媳妇清醒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门当户对永远是对的
门当户对真的很重要
过来人经验之谈,如果一个适婚男孩子家庭没为男孩子将来结婚提前准备好结婚必须的几大件,干脆算了吧,这样的家庭不是好相处的。
及时止损也很重要
很简单,男婚女嫁就得条件差不多,最好门当户对,男女家庭相差太多,婚后易有矛盾。更别说婚前就算计的了,这种婚姻大多长不了。
厉害了[笑着哭]都已经结婚了,男的还算计女的和女的父母财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