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也“动手”了。
6月8日消息,土耳其「官方公报」(OfficialGazette)公布的一项总统决定显示,该国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汽车加收40%的额外关税,每辆车额外关税最低为7,000美元,自7月7日生效。
此前,也有两个爆炸性新闻震动了中国汽车界。
其一,比亚迪表示,目前不打算进入美国乘用车市场。其二,长城汽车宣布,将于8月31日关闭其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欧洲总部。比亚迪的理由是:尽管这个市场充满吸引力,但其复杂性不容忽视。长城汽车的理由是:由于欧洲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及电动汽车市场形势严峻。
虽然后来长城汽车澄清称,不会退出欧洲市场,欧洲业务将交由中国业务部门进行远程监督和管理。但这两家极有扩张魄力的自主品牌车企不同寻常的举动表明,欧美汽车市场的不确定性已经超出中国车企的最差预期,他们不得不采取紧急避险行动,还可能预示着中国车企将集体远离欧美市场。
搁10年前、5年前、甚至3年前,汽车出口都不会让国人有这种举步维艰的感觉,但如今这种体验日益加重,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的一场汽车出口交流会,让我们看到,中国汽车的外部环境总体在恶化。
我们还没进去,人家就关门了
美国是汽车跨国公司最重视的市场之一。据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吴松泉介绍,2023年,美国1560万辆轻型车销量中,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域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5%,中国对美汽车出口数量仅为6.91万辆,且主要以通用、福特、沃尔沃等合资车企产品为主。另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美国的数量为1.24万辆,占比不到1%。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对美出口微不足道,又以燃油车为主,实在构不成“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被中国大量出口汽车所削弱”的场景。然而即便如此,美国仍然对中国电动汽车痛下狠手,2月29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源自中国的智能汽车展开调查;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的税率从25%提高到100%。这是自2022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等一系列围堵中国高科技产业措施以来的新手段,直接将并未真正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挡在了门外。
在美国的施压下,对面的墨西哥已妥协了。路透社4月18日报道,据墨西哥官员透露,墨西哥政府在美国压力下,正以拒绝提供低成本的公共土地或减税等激励措施为方式,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保持距离。报道还称,自今年1月以后,墨西哥与中国车企已经没有任何会谈了。
欧盟更不用说了,2023年7月,欧盟《反外国补贴条例》生效、8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出台、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一系列措施都瞄准中国电动汽车,与美国手法何其相似。
俄罗斯也一样。据俄罗斯工贸部数据,2023年俄罗斯累计销售1319351辆新车,同比大增60%。但其中有80万辆中国车,如果2024年中国车再升到120万辆,不仅欧美日韩汽车的份额难保,俄罗斯品牌汽车的市场也将受损。
俄罗斯的反应是,自2023年8月1日起,提高进口汽车的报废税。这是自2012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第5次提升此税率,报废税就是环境保护费,新的税额是:发动机排量1升的车每车增至81200卢布,2升的车每车增至306000卢布,2升以上小于3升的车每车增至844800卢布……
这还没完。从今年4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俄罗斯联邦政府第152号令,又堵死了中国汽车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国家进入俄罗斯“灰色通道”。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说,什么友好国家不友好国家都是没用的,你触犯人家利益的时候,人家就会把门关上。
如今,土耳其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加征40%的额外关税,此前土耳其对进口电动汽车的税率为10%。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说,“这个制度把中国新能源汽车给按住了。”一位与会企业代表说,”现在土耳其对我们不够友善”。
静观其变也是明智之举
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中国CBA篮球总决赛上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当主队转入防守时,观众席上就会响起有节奏的击打响器声,观众在拉拉队队长大喇叭的带领下,击掌跺脚齐声高喊“防守、防守、防守……“ 如今美欧对中国电动汽车就处于这种状态。
经过多年埋头苦干、抬头巧干,中国汽车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最吸引中国车企的就是北美、欧洲两大市场。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务林说,欧美是真正成熟起来的汽车市场,对中国汽车发展有巨大支撑作用,如果进不去,就谈不上中国汽车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吴松泉说,国内的卷让中国汽车学会了竞争,现在也卷到国外去了。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大部分不赚钱,出口国外有钱赚,利润还很高,很多企业说他们的车进到××国去,价格高的让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可如今,欧美市场都拉起吊桥挂出免战牌不带我们玩,虽然他们处于防守状态,我们处于从未有过的进攻状态,但他们出手的都是杀招,我们招架的是盾牌,再硬着头皮往里拱,就是刀口上舔血的活,风险会无限大。
吴松泉担心的是中国车企的国内整合还没有完成,就开始大批进入国际市场,经验不足、准备不足。孙晓红担心的是中国车企进入欧美市场后,能不能达到两个“合规”的要求。一个是数据的合规,一个是涉碳的合规,这两个合规做不到位,中国车企可能会败下阵来。 章弘担心的是一直被中国企业忽视的售后服务问题。自从国家取消出口许可制度后,能找到车源、找到需求的经销商都搞起了汽车出口,“卖了500辆车,赚点钱就回来了,肯定没有售后服务了”。他说,已经有国家向我们提出抗议了,一个产品服务做坏了,整个中国车的品牌就给砸了。
突然掀起的汽车出口热,是国内汽车市场超高速发展和过度内卷的结果,实际上,大多数企业都没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今面对险恶多变的外部环境,无论是比亚迪的“暂时不进入”,还是长城的“关闭总部”,停下来看一看风云变幻、等一等局势明朗,做好再次起跑的准备,都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
5月21日,中国欧盟商会吹风:中国或考虑对进口大排量发动机汽车提高临时关税税率,最高可达25%。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没有否认,并强硬警告称,如果欧方一意孤行,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随后,欧盟委员会作出决定,将把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推迟至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之后 。
看来,形势还在变,还能变,还得变。